赫德学校的课程倡导“为生命重塑教育”,着重中国情怀和学生人格塑造,将传统中国文化课程和卓越的国际化教育理念融于一体,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以大主题为引领,打破学科界限,实施以“全人培养”为目标的“全课程”教育体系。
青岛西海岸新区万达赫德双语学校中方教师和助教现正在北京赫德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课程培训。他们也将精彩的课堂内容与培训心得用文字反馈给岛城家长。
青岛赫德学校的校园
每一堂课都是回归生活的大冒险
“教育重塑生活,教育塑造人格”,是赫德一直秉持的理念。在赫德的全课程教学中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人格课程,另一条是学科课程,包含语文、数学和艺术课程。
青岛赫德学校全课程中的人格课程
以全课程中二年级期末课本剧《丑小鸭》为例:在排演课本剧之前我们要先读安徒生原著《丑小鸭》,读完原著后则要再读剧本、角色竞演、排练和展演。童话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曾经在天鹅蛋里呆过,就算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课堂上老师会反问小朋友:“有人说,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不管怎么样,长大了都是一只天鹅,你怎么看?”在这样的故事讨论中,我们会和孩子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如果丑小鸭从来没有离开养鸭场,他会长成什么样子?”
它在农家小院里只要取悦老太太就会得到喜欢,就会有吃有喝,然而它仍然坚持离开:“我渴望到大自然里去,在水里游泳的感觉太好了。”孩子们发现,丑小鸭在得到了安全的满足后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因而,此时的天鹅蛋就具有了象征意义,它象征了愿望,在这个愿望之下它又有了出走的勇气,在天寒地冻时不放弃,便有了坚持,较后又有了被发现自己是个漂亮天鹅时又将头深深埋下来的谦卑。
“你是丑小鸭吗?你曾经在天鹅蛋里待过吗?”教育较终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自我实现的自由人。在课程里,我们通过这样的故事,让孩子来思考他本身。
赫德学校全课程学习的另一条线索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通过“主题学习”的方式进行。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赫德的学科课程只是一个载体,目的是教会孩子怎样更加快乐幸福的生活,服务当下,着眼未来的生活。
青岛赫德学校全课程中的学科课程
全课程的春天主题中,一年级是“发现春天”,二年级是“春天里做一件美丽的事”,三年级则是“在春天里长大”,每个年级的内容深度在大主题背景下又螺旋上升。然而全课程的主题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语文学科本身,更有与美术绘画、音乐以及科学观察等多学科的融合。
例如一年级第一单元“春天打电话啦”,从美术活动《做花灯》开始,又融入了四本绘本、歌曲《找春天》、科学活动《雷鸟的四季变化》和美术活动《把春天请进教室里》。全课程教学一方面和世界建立关系,另一方面又是生活的起点。
一、全课程中的项目学习
除了以教材为依托的主题学习,全课程教学各年级都加入了相应的项目学习。一年级的说唱唐诗在律动中进行体验;二年级的自然笔记,孩子们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三年级春天的开启是文化意义上的研究,并制作“节气”与“春之报”的综合性作业。
二、全课程中的作业设计
独特的作业设计也是全课程的一大特色。仅仅以春天为例,一到三年级,主题从《春王国》到《自然笔记》再到《春之报》;作业内容从以绘本为主,到文字占主导,再到地理介入,有装帧设计、美术绘画、科学观察、文字记录……
大自然是学习的素材。春天课程就是要舍得花时间把孩子带入大自然,就是让孩子在春天里观察每一朵花每一株草,就是要孩子们能有观察有创作。
三、全课程中的读写能力培养
一到四年级,孩子在学习学习本身,读写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就能塑造什么样的灵魂。在学前,我们读儿歌、童谣和听绘本故事;一年级,读儿童诗、短文、长文阅读挑战和唱唐诗;二年级阅读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和跟着唐诗去旅行;三年级则进行整本书共读,小朋友去理解书里的人物。
全课程始终链接孩子当下,始终着眼于孩子的生活与成长。全课程一向重视海量阅读,一二年级是培养阅读兴趣,三四年级是阅读关键期,之后较终要达到阅读自动化。小朋友的阅读自动化,一是能够说出前面的内容又能推测出后面的情节,同时还能清晰说出文章结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甚至能总结出自己得到的启示。
全课程提出了“基于交际语境的写作”,突破了假大空和小学体的写作范式。写作不是为了拿到一个高分,也不是培养作家。写作的本质是什么?是通过写作和他人交流,和世界交流,从而实现自我对话。
在赫德学校,课程只是一个载体,人才是一切课程的核心,人好了,课程才好,孩子才好,世界才好。较终,青岛赫德学校致力于改变生态,为生态重塑教育,我们将课程精髓带回,只为孩子在每一堂课上,都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