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蒙台梭利教育,可能大多数幼儿园家长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和了解。但是,对于蒙台梭利教育到底是如何实践的?它对孩子成长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等一系列关于蒙氏教育核心教育理念的问题,家长们事实上还是不甚了解。近日,记者就变身青岛赫德幼儿园蒙氏混龄班的一员,跟班两天体验了蒙氏教育,希望大家能够对青岛赫德的蒙氏教育是如何“启蒙”的,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青岛赫德幼儿园蒙氏混龄班的教室一角,中方主班娜娜老师正在利用蒙氏教具引导Andy感知各种立方体。
圆柱、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小小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各样的立方体。
Andy将手轻轻放在三棱锥的尖尖上,小心翼翼试探着,一会儿摸摸凸起的棱,一会儿把其他物体放到三棱锥的尖尖上,想要往上摞起来,一次、两次、三次,他都以失败而告终,不断的试探,也让他发现了三棱锥所独有的特点。
至此,一旁的娜娜老师都没有说话,而是静静的观察Andy的探索过程,他对于三棱锥的探索结束后,娜娜老师为他做进一步的引导,“你看,它有一个尖尖的脑袋,数一数,1、2、3,有3个边,这个叫做三棱锥”,以此强化Andy对于三棱锥的认知。
这是蒙氏班较为日常的一幕,每一天都在每一个小朋友身上发生着。
孩子们在蒙氏班级的五大领域:日常生活区域、感官区域、语言区域、数学区域和科学文化区域中,利用每个区域多样的蒙氏教具,在享受的“工作”中,不知不觉积累了对于诸多知识的感官认知,为将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蒙氏教育,你有哪些疑问?
“蒙氏教育是一种能够充分抓住0-6岁孩子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的生理特点,挖掘孩子自身潜力、健全其人格的一种教育方式”。在青岛赫德幼儿园园长Renee看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必须基于对孩子的了解,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修炼好教育孩子的“内功”,这样才能“里应外合”,助力孩子发展,从而避免“孩子渴了,给孩子喂饭;孩子饿了,却给孩子喝水”这样的失误。
赫德幼儿园之所以采用蒙氏教育,也正是看重了蒙氏教育符合孩子身心发展、充分挖掘孩子自身潜能的优势。但初识蒙氏教育的人,往往会提出类似下面这样的担心:
蒙氏教育是不是就是散养?让孩子自己玩儿?
蒙氏教具是不是就是玩具?能给孩子成长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我的孩子是班里较小的,在蒙氏混龄环境中会不会受欺负?
蒙氏教育到底学什么?
在两天的跟班体验中,记者也站在家长的角度,着重考察了这些方面。
一、蒙氏教育=散养?
走进蒙氏课堂,可能乍一看,你会觉得孩子们一人守着一个工作台,在各玩各的,老师的发言也不多,时常是在孩子身边默默观察,适时的给予一些帮助和指导。但深入体验之后,记者却发现,蒙氏教育和传统概念中的散养,有着质的不同。
差异一:蒙氏拥有教学计划和目标
在看似自由的蒙氏教育中,其实一切都是有序且有计划进行的。
“在孩子们进入蒙氏课堂的第一天,老师就会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层次,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及教学计划,但是,这一计划只是基于孩子不同的年龄而设定的,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也存在着发展的差异化,因此,在入学差不多一周左右,我们便会根据细致的观察,去调整每一个孩子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蒙氏主班老师告诉记者,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一大精髓,便在于充分尊重每个个体不同的发展需求,去挖掘孩子自身的巨大潜能,这就意味着,一个班上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份不同的教学计划,每个孩子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都是“量身定制”的。
由此看来,要想真正使得蒙氏教育发挥较大优势,对老师的要求是极高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否拥有专业的蒙氏师资,是评价一所蒙氏幼儿园是否专业的核心标准。
青岛赫德幼儿园汇聚了一大批专业从事蒙氏教育的实践者,除均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外,赫德幼儿园蒙氏班的老师均获得了专业蒙氏认证,并且具备双语教学能力,而主班老师则拥有至少5年以上的蒙氏教育工作经验。
除了对老师的专业背景有着极高的要求,青岛赫德认为: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老师除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也需要及时接受较前沿的培训和指导。因此,幼儿园的老师们还会定期接受来自海内外蒙氏教育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就在前不久,毕业于美国南依利诺大学幼儿教育博士,也是蒙台梭利的教育专家李坤珊博士,刚刚为幼儿园的老师们做了一场主题为《让孩子在教室内发生的每个工作都有目的性》的专题培训,分享了蒙氏课堂中如何避免误用教具。
差异二:蒙氏是有规则的自由
之所以说蒙氏是有规则的自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因此,在孩子们选择教具时,并不是漫无目的随意挑选的,通常赫德的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现阶段需要发展的某项能力,给出孩子特定的几个选择,让孩子在规则之下随意挑选。比如: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欠佳,老师就会让孩子在浇花、运豆子等几个工作中做选择,这样既尊重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又使得教学目标贯穿其中。
第二方面,则是体现在赫德蒙氏课堂本身所讲究的规则意识。礼仪教育是蒙氏日常生活教育的一部分。0-6岁的孩子正处于敏感期和拥有吸收性心智的时期,其中也包含对于社会行为的敏感期。在赫德,当孩子们进入蒙氏班级后,首先要进行日常生活礼仪的练习,走路的方式、打招呼的方法、如何致谢、如何摆放水杯、怎样有序使用教具等等。甚至,在蒙氏课堂中,孩子们能够独自一人进行操作,不打扰别人工作,也是规则意识中的一部分。曾有家长向老师感叹,孩子入学2个月后,独立能力明显提高,能够自己吃饭、穿衣、穿鞋等。
二、蒙氏教具=玩具?
蒙氏教具不同于玩具,它从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孩子通过与教具互动、交流的工作,获得经验的增长、智力的发展。
像是感官区域的粉红塔,记者观察到,它由十个颜色、形状一样的正方体组成,每个正方体的边长从1厘米到10厘米呈递增变化。孩子通过这个教具获得的是对“大小”概念的认知。当他知道大小概念时,就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如分区大杯子与小杯子的区别等等。
类似的教具还有很多,它通常会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更为具象化,便于低龄的孩子进行认知。通过不同区域不同教具的使用,孩子们能够掌握综合平衡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基本礼仪等多方面能力,也能够学会与他人分享、耐心等待和互相尊重等优秀品质。
三、蒙氏混龄环境孩子会不会受欺负?
其实,在这一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混龄,一个是孩子是否会被欺负?
关于混龄
混龄的环境,其实模拟的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0-6岁的孩子拥有吸收性心智,它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观察和模仿成人或同伴的行为,榜样越是多样化,越有利于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青岛赫德的蒙氏班级中,我们时常会看到非常有爱的一幕:哥哥姐姐们帮助低龄的弟弟妹妹们学习照顾自己、为他们示范蒙氏工作,而随着自身的成长,原本需要帮助的孩子又会变身帮助他人的角色,为更小的孩子做榜样。
在这个过程中,大孩子们巩固了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小孩子们则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引发了互相帮助、分享、谦让等优秀的品质,除此之外,这一过程还有助于孩子自信心、自我认同感以及生活技能的培养。
关于矛盾的解决
一张和平桌、一张舒适的沙发、一支和平玫瑰,在赫德的每一个蒙氏班级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叫做“和平角”的区域,这是一个孩子们和平解决冲突或独处反思的地方。在孩子们刚刚进入蒙氏班级时,赫德的老师们便会告诉他们“和平角”的规则和用途。
跟班的两天中,记者也会发现偶尔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情况,但此时,赫德的老师便会邀请孩子们来到“和平角”,手持和平玫瑰的一方可以进行表达,而另一方则需要认真倾听,当老师拿到和平玫瑰的时候,便会引导孩子们学会谦让和尊重,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诉说和倾听中,孩子们的矛盾随之迎刃而解。蒙氏班的主班老师告诉记者,“和平角是一个让孩子用适宜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说出心里烦恼的地方,而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够收起锋芒,守住脾性,用柔软并不失坚定的方式,去磋商解决矛盾和冲突,这是让很多大人都自愧不如的”。
因此,在蒙氏班级中,你会感受到一种平和以及一种能够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智慧。也正是由于这种正确处理情绪的教育的存在,使得不少家长看到了孩子身上可喜的变化:孩子的性格变得平和了;孩子对待事情的态度积极了;发生矛盾后,孩子愿意主动去沟通解决,而不是发脾气等等,这些都是知识学习之外,孩子们身上更为闪光的点,也是赫德注重品格教育之下,盛开的较灿烂的花。
四、在赫德,蒙氏教育到底学什么?
其实,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对于蒙氏教育到底学什么,每个家长心中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青岛赫德幼儿园园长Renee常说,“现在的教育其实已经不局限于孩子对于具象知识的学习,也并不是孩子坐在板凳上认真听课才是教育,而是从孩子进门的那一刻,教育就发生了。孩子会自己穿鞋子、会主动收拾好自己使用过的教具、会帮助他人等等,这些都是教育在开花结果”。
以前,我们常常把孩子比喻成一张白纸,但孩子真的是一张白纸吗?Renee更愿意把孩子比喻成一座矿山,在它们身上,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挖掘。
所以说,如果你问:在赫德,蒙氏教育到底学什么?Renee一定会告诉你,我们的蒙氏课程是教会孩子更懂自己,从而挖掘自身潜能;是教孩子如何做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是为孩子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让学习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这远比学会多少首儿歌、认识多少字更有意义,因为我们所给予孩子的,是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