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江苏省黄埭中学-中日融合课程实验班新闻动态NEWS

江苏省黄埭中学-中日融合课程实验班有哪些特色?

发布日期:2023-04-25 17:51 阅读:1875人

  1. 上善若水,如水的校园新文化

  在苏州相城区,江苏省黄埭中学是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高中。学校创办于1929年,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首任校长为中共地下党员沈炳魁先生,名誉校长则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李根源先生,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为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以“保留、改造、新建”为基本原则的学校改建工程已初步竣工,历时两年,这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以春申之水作校园文化的形象载体,倡导“水泽教育”:弘扬利沃家园的春申理水精神,秉持润物无声的素质教育理念,追求生态平衡的湿地效应,承担泽养人生的现代教育使命。黄埭中学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生生不息。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好的教育就应该如同春水一般,润泽生命,丰泽智慧,惠泽社会,光泽历史。

江苏省黄埭中学国际部校园环境

  学校里金钩河水脉贯穿,古木参天,未名河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连廊如同弯曲的长纽带,把学校的建筑串连起来;七座园林又似颗颗散珠,将学校的教育功能区串成一线;处处是景,步步如画,学校里的每栋建筑、每栋楼房的命名都体现出地区特色和学校文化的结合,含义深刻。

  在春申院、长洲院、濂溪院与乡师园中分别塑有黄歇、李根源、陶行知和蔡元培的雕像,学生学习生活在其中,知悉解读伟人前辈,不忘根源,努力传承文化。校门入口西侧,樱花与银杏并列。春暖花开之时,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青春伴随着樱花绽放;待到秋天丰收之季,袅袅秋风,满地金黄,学业跟随银杏收获。“春花秋实”的校园美景,时时刻刻勉励着学生,让其铭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生哲理。

  在学校主楼中央过道的墙上,高高挂着校训与学校“三风”,把水的品格融入了做人、教学和学习三方面。“泽养人生”的校训,表达了学校育人为体而润泽为用的教育情怀。校风“静水流深”,寄托了办学者对于学校内涵发展的理想追求,学海纳百川,如真水无香,宁静而致远,长流而不绝,幽深而博大。“因水利导”的教风显然源自成语因势利导,深刻地表达了现代教育最重要的为师之道——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来组织和实施合适的教学,如水入器,可以随物赋形。学风“积水成渊”,是从学校的教育实践出发,表达了对良好学习状态的理解。学生必须有了“积”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有勤奋刻苦的态度,才会有好问善思的方法;有了“积”的目标和成效,才能保持求知的欲望,才会具备创新的条件。如同荀子所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黄埭中学的水泽教育,构建了用道德与文化润泽社会,用信念和智慧灌溉人生的整体框架,呈现出以水为魂,创新发展的文化气象。

  2. 院士引领,课程的建设绽异彩

  在改革课堂,推进新课程时,黄埭中学各学科纷纷成立“学科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一个兴趣小组孕育一批未来的希望。

  2014年,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应邀来黄埭中学作地质科普讲座,报告精彩纷呈,在学校众多的学生心中种下了“地质梦”的小种子,纷纷排队请求签名。学生的热情也给李廷栋院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隔年,情系苏州的李院士,便在黄埭中学建立了“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还捐赠了全球珍稀岩矿标本和自己的学术专著。每年李院士都会亲临或派研究生来学校的院士工作站作报告、办讲座、提供标本和资料。

  黄埭中学的“地质科学探究社”是苏州市第一个以地质科学为特色的中学生社团。对地质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自愿组成了“地质科学探究社”,社员们都是从小酷爱地理,一致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聚集在一起,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探索地球的奥秘。这些铁杆地理迷还亲自为自己的社团设计团徽,探索工具指南针、地质锤,加上探索地,山和水的抽象图标,组合成了“地质科学探究社”的团徽,巧妙地象征了他们社团的内涵精髓。

江苏省黄埭中学国际部校园环境

  在苏州市地学会的指导帮助下,依托学校和专业老师大力支持,“地质科学探究社”积极开展活动,带领社员去无锡鸿山奇石馆参观,去苏州光福迂里采集岩石标本,主动开设地理学堂,交流讲解地理知识和采矿工具的使用方法,还面向全校师生展览成果。每次外出之前,地协专家都会事前踩点,精心设计路线,认真准备好知识点,讲解符合学生特点的内容,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安全考虑周到。

  一个不太寒冷的冬日,下着连绵小雨,黄埭中学地质研究社的队员兴致勃勃地背着包,握着地质锤出发了。这次社团活动主要是去苏州光福镇的迂里银铅锌矿采集岩石标本。当两座由矿石堆成的小山出现在面前时,学生们都欢呼着冲了过去,雨水和矿石混在一起的泥水也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就怕比别人落后,怕好的石头被别人先捡走。学生们捡到标本后,纷纷围着随队而来的苏州市地学会专家请教,在获得专家认可自己捡到的石头后,兴奋地向小伙伴报告。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地质知识,也培养了动手能力,更是提高了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黄埭中学的“江南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省级课程基地,不仅仅在地理学科上有所突破,更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创新发展。化学学科上结合现在的环境污染探讨酸雨的问题,政治学科上结合苏州当地特色,讨论旅游文化和饮食风俗,生物学科上结合生活探讨污水的处理。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黄埭中学从自身做起,环保在先,化学实验室集中收集废液,酸碱中和后才排放至污水管,重金属沉淀后送至专门企业处理;对于食堂的餐厨垃圾,学校专门购买了机器处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提取的有机肥灌树浇花。学校课程正是在这样的推进中,默默地润泽生命,惠泽社会。

  3. 梦龙讲堂,“大家”梦想的新起点

  在学校樱花银杏林的南侧是学校举办高端学术论坛的场所——“梦龙报告厅”,馆名由钱梦龙先生亲笔题写。报告厅的命名蕴含着多重意义:据传,黄埭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故乡;黄埭中学十分推崇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教学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校更乐见“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盛况。在水泽文化的浸润之下,一批批学习健康迅速地成龙成材。

  黄埭中学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专门精心策划,打造“梦龙大讲堂”教育品牌项目,学校请来各行业的精英学者专家来做讲座,拉近专家与学生的距离,让名人的渊博知识阅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提供指路明灯。

  启用不久的梦龙大讲堂,先后开设了三次别开生面富有意义的大型讲座。建筑师张应鹏博士开设的主题为《中外建筑概览及空间的社会责任》讲座,让学生感受到了建筑的情感和温度;李廷栋院士《亚欧地质与矿产》的报告,以自己难忘瞬间、独特经历、精彩故事的生动讲述,唤起了学生对地质科学探究的无限向往;清华大学教授汪东升的报告《让历史告诉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展望》,给现代高中生讲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深入浅出,受到了广泛的追捧。

  一有报告,学生们都争着抢着去,挤满报告厅,或倾听,或作笔记,或举手发问,热烈参与的心藏也藏不住。聆听讲座报告的同学,都深深地被这些“大家”所吸引,本来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也变得那么通俗易懂,学生心里有了对未来世界的无限畅想,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产生了新的考虑。“梦龙大讲堂”自然激荡的课堂形式创新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给学校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远播国际教育扫码咨询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报名指南
预约探校 招生报名
老师将在24小时内联系您

×

迅速预约探校

预报从速,抢占学位
预约探校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用户隐私政策》
× ×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您的上述信息我们将同步共享至您在此页面上浏览的学校,以便该学校招生办老师与您联络。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