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即便在家里也是一样。但为了躲避疫情,我们和家人宅在一起已经好几个星期。怎样保持家庭的团结、和谐,让它不断成为个人积蓄力量、一次次出航的港湾?看看本周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都讲了些什么吧!
启明星小学部本周教授的核心价值观是“团结”。知道这样的安排后,我们心理辅导团队就开始思考,在目前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应该怎样向大家说明团结的重要性呢?
网站上,“团结”的释义是这样的:把所有组成部分融合为一个整体。虽然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都待在一起,但大家真地成为一个“整体”了吗,真地“团结”起来了吗?
为什么我们团结在一起会这么重要?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爱和归属感位于比较高的层次。如果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感到自己有归属感,那么在当前这样困难的日子里,家庭的团结就能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的力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实现家庭的“团结”?
听说过ELSA 吗?她不是什么的心理学家或者心理医生,而是实现家庭团结的方法的几个首字母的缩写。
有效沟通的技巧(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是非常重要的。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彼此靠得越近,反而越不会关注对方。我们必须小心地告诉家人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但同时又要尊重他们的意见。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懂得,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并不是一场非要辨明谁对谁错的竞赛。
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让别人听取自己的意见时,倾听(Listening intently)是非常关键的。别人在讲话的时候,我们要专注地听,并且展示出我们作为IB学习者的特点,也就是要多问“是什么”和“为什么”,做真诚的提问者。
表达感恩(Showing appreciation)恐怕是较难的。现在家庭成员大都宅在家里,很难有一段独处的时间。那么我们建议大家不妨给家人写写表达爱意与感谢的小纸条,将它们放在床头柜、电视柜等地方,这样做也许会给家人带去惊喜。这不但会提醒我们自己,他们是我们所爱的人,也会让家人知道我们爱他们。
较后,是同意你所不同意的(Agree to Disagree)。和任何人在一起好几个星期都难免会产生摩擦。从春节到现在,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与家人共处长达5至6个星期。有不同意见的状况会发生,而且可能经常发生,这样的现实需要被接受。我们建议你可以就可能引起摩擦的事情规划一个表格(比如什么时间谁可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等)。此外,你也要每个人都有机会对这种安排发表意见并得到倾听。
较后,让我们保持坚强、勇敢,还有团结!
感谢K-12校园辅导老师Christopher Slovick及助理辅导员付文清老师对此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