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对教育的普遍焦虑和内卷,已经使教育异化了,在此大背景下,如何让教育真正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常识,而不是以考试和分数来判定一个孩子的优劣,让孩子真正幸福快乐起来,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作者简介
刘礼功
中共党员,思尧教育总校长,创新思尧国际学院执行院长,广东省商联会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
刘校长对教育有着理性又独到的思考,对国家课程体系和国际课程体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秉持“人人可教,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之路,成就着每一位学生。
假如不是对自己自身前途和命运的担忧,大概这些孩子不会在父母的陪伴下前来访校,“躺平”就好。
但他们来了,尽管还不知道具体方向在哪里,不过他们内心已经有了一幅逐渐清晰的图景,并伴以在这图景下所呈现出的一些迷惘、焦躁、不安和忐忑,从他们在我面前的坐姿和眼神就能感觉出来。
竞争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幽灵,四处流窜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最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年幼孩子们似乎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麻木了。
今天我们津津乐道于某个孩子高考成绩有多逆天、某些孩子中考有多出乎众人意料发挥极其出色,在谈论某位教师带出了多少清北学生的时候,是否想过我们的谈论其实是一柄双刃剑。
在带给某些学生、家庭、老师和学校荣耀的同时,也深深地刺伤了另一部分同学,它的后果远比我们想象严重(在成王败寇思想主导下有时我们甚至不去想象)?
但其实,坐在我们面前这些战兢兢、怯生生的学生真的不优异?
非也!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让他们失去了优异的机会而已。
昨天我对一位中考估计也就400分(满分810)左右的学生讲,“被别人判定为差生的你,实际上你的优异别人无从知晓,包括也没有获得你自己的肯定。比如形象上佳、亲和力强、善于沟通、虚心礼貌、长于歌唱……哪一条不是优点?假如换一种读书和评价方式,你会爆发出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力量,从而真正地优异起来。”
我感觉到我跟他的谈话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为他忽然开朗起来,眼神也明亮了许多,并对我们的课程充满了期待。
我们所处的世界里有很多潜规则,我们暂时无法抗拒它们,甚至无法确切得知需要抗拒的对象。生活的荒诞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陷其中的我们尤其是年幼的中小学生,又怎么能够去挑战它?
多数人只能选择随波逐流,不过到头来又有几人不被滚滚而来的滔天巨浪淹没?而浪遏飞舟或者勇立潮头的勇气和能力,难道就是多做对几道题、就是在某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好一点的成绩所能决定?
我们的焦虑已经够多了,气候问题、生态矛盾、新冠疫情、国际关系、经济环境……何必不趁此机会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模式、评价方式和人才选拔标准?
尽管没有一个万全的济世良方,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我们必须清晰,一味地固守既可以嘉许理解成精神上的执着,也可以批判为思想上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