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蒙斯坦融合部新闻动态NEWS

看见蒙斯坦融合部:由粉红色头发引起的辩论

发布日期:2023-04-11 14:18 阅读:681人

  谢立鑫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自由撰稿人、新东方语文老师,有丰富的写作与教学经验。善于将中外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沉浸于经典作品的同时,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创作潜能。目前任融合部语文学科教研组长,七八年级语文老师、人文阅读老师。

  谢立鑫老师在教学札记中写道:“鲜活生命的逝去令人悲痛和惋惜。但我希望更多的鲜活生命能继承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世界的未来更具建设性。”

  “我们这次的辩题是——老师能不能染头发。正方的观点是老师能染头发,反方的观点是老师不能染头发。接下来是我们辩论的第一阶段。我们有请正方一辩陈述观点,三分钟。”

  “我方认为老师应该染头发。首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一样喜欢美好的事物。比如我妹妹,她就经常让我妈妈给她扎各种花样的辫子。作为普通人,老师是有这种权利的。其次,学校对于学生的仪容仪表是会有明确的规定的。对于初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是非善恶观,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轻易模仿老师的行为。最 后,老师都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面试对头发颜色没有硬性要求。综上,我方认为,老师可以染头发。”

  ……

  老师能不能染头发?

  最近七年级针对“老师能不能染头发”这一话题展开辩论。这一话题源于一则社会新闻——浙江师范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郑灵华,因染粉红色的头发,而遭到网暴。于2023年2月19日晚去世。

  郑灵华被人知道,是因为一张照片。照片里,她粉色的长发像樱花一样泻下,趴在爷爷的病榻前,展示自己硕士录取通知书的照片。她在文字中说:“我的动力之一,就是让爷爷为我骄傲。”

  这本该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却成了一切恶意的源头——有人猜测诋毁,一头粉发“肯定不是正经人”;说她网红作秀,吃爷爷的人血馒头;甚至有人造谣她跟爷爷是“老少恋”……骂声不绝于耳。

  那么,老师能不能染头发?融合部的语文老师们在教研时也讨论了这件事。正巧谢立鑫老师带七年级的同学们学习辩论,老师们合计:这个话题既能引导同学关注社会热点,又能锻炼辩论技巧,为何不尝试呢?

  辩论准备

  在一节语文课上,谢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这一事件,并引出辩题:老师能不能染头发?同学们可以选“能”或“不能”。

  “即便‘不能’,我也希望同学们公正有力地阐明立场,而非陷入网暴的洪流。”谢老师说。

  首 先发散这一辩题:老师能不能染头发?

  “老师”是身份问题。老师的身份意味着什么?老师如何影响学生?老师需遵守怎样的言行规范?……

  “能不能”是权利问题。一个人拥有哪些权利?保护合法权利为什么如此重要?权利的边界在哪里?……

  “染头发”是文化问题。你与身边的人看到五颜六色的头发会想到什么?头发的颜色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粉头发是美还是低俗?……

  综上,这一辩题能讨论的角度很多,重点是落实在辩论中。在大致讨论过各个方向后,同学们完成周末作业:完成一篇辩论稿,要求如下——

  1、陈述背景:“粉头发”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搜集并确认信息)。

  2、陈述观点:我认为老师能/不能染头发。

  3、陈述理由:因为……

  4、展示论据:比如……

  5、设想质疑:可能有人会说……

  6、设想辩护:但是我认为……

  7、总结陈词:所以……

  任务确认,mission start!

  辩论赛程

  赛程分四部分——

  1、开场:双方一辩陈明主要观点,各3分钟。

  2、攻辩:双方二、三、四辩互相提问并回答,提问半分钟,回答1分钟。

  3、自由辩论:双方一至五辩皆可自由参与,各5分钟,用完时间便不可再发言。

  4、结辩:双方五辩总结己方观点,并回应对方主要质疑,各3分钟。

蒙斯坦融合部

  图为正方一成员的辩论稿

  ·正方成员:

  李金硕、徐庶、樊若曦、李凝玥、王圣迪

  ·主要观点:

  1、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喜好,染头发是老师的一种权力。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能因为职业属性,就剥夺老师追求美的全部自由。

  3、一个爱美、时尚的教师,或许会更加积极活泼开朗,对于生活和工作也更有热情。

  4、头发的颜色不能决定教师是否专业,品行是否端正,作风是否优良。老师们都要考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面试对头发颜色没有硬性要求。所以与其说是不能染头发,不如说是对教师群体的刻板印象。

  5、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美的启蒙。老师染了头发,会考虑搭配什么样的衣服,怎么让自己看起来更舒服。基于孩子爱美的意识,这也会无形中培养孩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蒙斯坦融合部

  图为反方一成员的辩论稿

  ·反方成员:

  林以勒、谢沅宸、姬卓希、刑家铭、孙语含

  ·主要观点:

  1、老师面对的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这些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那么老师对他们的引导就会非常重要,老师染发学生可能也会有这样的行为。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先管理好自己。

  2、在寒暑假的时候,老师可以染头发,但是回到工作岗位,身为一名老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更何况有些学校明确规定老师不能染头发。

  3、老师的头发的颜色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关注的,应该是课堂上的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关注我们的外貌、穿着。

  4、如果孩子看到老师染头发,自己也想染,回去告诉父母说老师都染,家长肯定不同意,就会受到来自家长和校方的压力。

  5、染头发会伤身体。化学染发剂含有很多有毒,甚至致癌化学物质,染发过程中如果接触到皮肤,被吸收后有可能对人体内脏器官都造成一定的损伤。

  辩论赛复盘

  以下为谢老师的教学札记:

  这是本学期第二场班内辩论赛,同学们已经基本熟悉了流程,但在具体环节仍显生涩。双方一辩铺开各自的思考框架后,攻辩阶段令人遗憾地陷入了“学校到底有没有规定老师不能染头发”的纠缠。我听得好着急,暗暗希望大家往身份、文化的角度多谈谈。

  好在正方四辩打开局面,提出染头发是美的标志,爱美的老师更有活力,能引导同学在审美和创意上学习和成长。正方坚持这个立场,让反方乱了阵脚,不知如何回应,令观众们捏了把汗。

  在我看来,这是属于染发在文化层面上的探讨。正方固然可以说它象征着美,反方也可以从大多数人的印象与老师的影响角度做回应。可惜反方辩手们有些紧张,错失针锋相对的机会,整体而言气势弱了一些。

  结束时,双方都有同学表示“辩论得很爽”。我想,技术层面确有提升空间,但畅所欲言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但辩论不能仅止于“爽”,复盘是必须的。

  赛后,同学们用评分表给团队和自己评分(等同学们准备好,期末的公开辩论赛便由评委评分,用同样的评分表),并比照正式的辩论赛视频,讨论自己有哪些可提升的地方。同学们总结道——

  1、准备更充分的事实论据,比如染头发影响健康的医学证据、大众对染发的印象、老师头发颜色对学生的影响等等。

  2、攻辩阶段注意团队配合,不要所有人死抠一个问题,而要从不同角度展开己方的思辨框架。

  专心倾听,勤于动笔,及时记录对方的论点和论据,后续才能展开有力辩驳。

  我作为老师也有所反思。首先,在准备阶段可以给同学们多一些阅读材料,特别是在权利、文化方面给予启发;同时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参与带队,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辩题(语文组老师们都跃跃欲试)。其次,在公开辩论赛前,要带同学们在辩论各环节上做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怎样建立思考体系、怎样做笔记、怎样有效提问、怎样相互配合等等。

  虽然一场比赛下来有遗憾,但我想,辩论赛本身产生了某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在面对网上情绪狂热的观点浪潮时,我们知道自己能够保持独立思考,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个事件,不至沦为乌合之众。

  一个人如此,世间便多一份智慧与善意。

  一群人如此,便能动摇“网暴”的根基。

  陈寅恪先生在《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中写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鲜活生命的逝去令人悲痛和惋惜。但我希望更多的鲜活生命能继承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让世界的未来更具建设性。

远播国际教育扫码咨询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

迅速预约探校

预报从速,抢占学位
预约探校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用户隐私政策》
× ×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