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课堂是暑期预备课程其中的一个小模块,也是带入性和学生参与度很高的一个学习模块。上午的词汇课、英语课,科学课/商务课,下午的西方文化课、阅读课,中间穿插着一堂运动课,Yes! That’s it!
先来讲讲运动的重要性吧。
据明尼苏达州高中联盟(Minnesota State High School League)于2007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而且缺课的可能性更低。相互支持的队友使每天的学校生活更加美好。
虽然暑期课程设计的初衷在专业课和学术英语上并不上难度,但不代表国际高中学业以及将来大学阶段学业不紧张。在紧张的学业之余,孩子们可以管理好时间,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培养至少一项体育爱好。运动可以减压、调节心情,还可以激发创造力,激发对生活的热情。这样也有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在运动中,让孩子们体验团队氛围,感知拼搏精神和才能。
申请国外大学,良好的学业成绩是申请国外大学的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有成绩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运动的参与度以及所学生获得的综合素质也是被录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求运动狂人,注重锻炼,每人都有热爱的运动
我们期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了解西方运动文化
2)掌握西方运动如飞盘、美式橄榄球、篮球等基本技能
3)感知运动英语的魅力
4)培养孩子至少热爱一项体育运动,将体育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强身健体
5)减压、调节心情,以充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
6)体验团队氛围、感知拼搏精神
7)激发创造力、激发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为什么公立高中体制下,体育精神难发扬?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公立高中体制所倡导的。但是倡导归倡导,真的践行了吗?
引用一段话吧,说的比较尖锐,但是还是存在一定道理的。
“中国的教育在较初就希望培养一个全才,结果培养出来的都是些庸才。事实是,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德智体美劳,只不过是更加加强了应试教育而已,从未削弱过一考定终身这种制度。只要你学习好,什么锻炼不锻炼,健康不健康,都是扯淡。根植于中国人心目当中的观念就是:除了“读书-升官-发财”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是玩物丧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超过读书,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胜过当官。如果你丈母娘规定她女儿只能嫁给公务员,你还去踢球吗?
这个社会是矛盾的,一方面说着“360行,行行出状元”,另一方面却鄙视着所谓“奇淫巧技”,不读书而中途选择其他职业方向的人,会被归结为“失败者”,很多人认为他们是脑子不好,学习不行,才选择了另一条路,从未有人尊重你的爱好,尊重你的选择。违逆他们所谓“正途”的结果就是你被鄙视,被否认。这样一来,如何才能给各项体育运动输送更好的人才?
归根结底,就是单一化的培养,“读书-读书-再读书”的模式一家独大,你进学校第一天,就把你未来的模子做好了,你如果不努力没能成为模子塑造的那样,那就是残次品,然后被输入到其他的发展道路上去。 ”
大教室里第一排的一般都是美国学生,他们经常会提问,中国学生一般在后面就只抄笔记,这个就是习惯问题,独立思考、质疑权威的习惯,还有胆子。”在这方面,都是可以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