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新闻动态NEWS

北外ICC校长说|马天骁:与竹妈的连麦,给我很多反思

发布日期:2024-04-16 15:54 阅读:445人

写在前面的话

2024年,我们比以往更早地感受到了国际教育的“春潮滚滚”,各类教育展会如火如荼,场场爆满,大、中、小各类学校琳琅满目。当一位家长拿着厚重纷繁的资料,坐到北外ICC的展位跟前,我感到此刻的她已经严重的信息过载了。听她问问题,我知道,有些问题是她本来的疑问,有些是为了交叉验证,有些则是刚刚受别的展位启发而生出的新困惑。每每遇到带着孩子,并且让孩子自己上前咨询和交流的家庭,我都会眼前一亮。因为我相信,让孩子学习为自己做选择和规划,进而全情地开始书写自己的独特故事,才是国际教育赛道的真正起点。

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北外ICC)的马天骁。这是北外ICC校长说栏目的第一期,很高兴遇见你。这个栏目的诞生非常“突然”,带着一点“想说就说,说干就干”的冲动,但我们有信心把这个栏目做下去,因为背后有北外ICC创建8年来积攒的厚重的故事和心路,有每一个曾经或正在与北外ICC共同成长的个体,他们值得被记录和讲述的独特经历,我愿意做这个记录人、这个讲述者。

从事国际教育十多年,在北外ICC的这段生涯里,我每天都有新的遇见、顿悟和挑战。过去一年,我参与过十几场展会,每年大致有3000余位家长听过我的宣讲,他们中的很多人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真诚地与我交流。不得不说,国际教育不神秘,家长们懂得很多,我会把握咨询机会,向家长们提问,跟他们调研,说实话,他们帮助我学到更多。我们也在积累这些珍贵的家庭视角的洞察,发现、选择、转轨国际教育,幸福亦或困扰,总有相似,成就亦或沮丧,常有共鸣。北外ICC的Slogan是培养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故事的孩子,这些故事各不相同,但又真实精彩,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与你分享。我相信,正在看文章的你,或许并非在寻找一个确定的答案,寻找本身就是意义,我们会认真书写,欢迎你,随便看看。

北外ICC校长马天骁

4月9日晚上,我有幸与国际教育资深家长,也是国际教育圈KOL竹妈,进行了一次连麦直播,这是我们北外ICC《牛娃养成全攻略》第二季的第一场直播。这个系列直播贯穿我们整个火爆的招生季,相约每一个星期二的晚上,选择不同阶段家长们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答疑解惑,分享交流,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人上,有时候会请来重量级的外援。第一场嘛,抛砖引玉,但也是精心准备,这是我们第一次与竹妈这样的大V连线,我也把竹妈的采访对话提纲,当作是对北外ICC和对我个人工作的一次全面扫描和透视检查,如果哪些问题是我们之前没有梳理并且跟家长交流过的,说明我们跟当下家长的关系疏远了;如果哪些问题我在回答的时候迟疑了,或者数据不足了,那说明我此前在这块儿工作上投入的关注和精力不够,我们要在这里补足功课了。互动的过程中,看聊天区的问题,以及听竹妈针对这些问题,或者跳出这些问题到更高的层面予以回应和指导,对我也有启发。

下面,我把直播聊天的对话简单地整理出来,添加了一些事后的反思,跟大家一并说说。

简单介绍一下北外ICC和你个人?

北外ICC创建于2016年,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剑桥国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起,我们便扎根在北外校园的一小方天地里,为想要本科阶段出国留学的孩子办教育。2017年,我们迎来了第一届北外ICC的学生,那是一些多么勇敢又多么可爱的家庭啊,他们在孩子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选择了我们这所新生的学校,选择了跟学校一起成长。北外ICC的校长和老师们,总是念着那些孩子,到现在还如数家珍。

北外ICC的办学地点就在西三环北路的北外校园内,最开始我们只有几间教室,当然这些年,也在不断拓展我们的办学空间。我们也非常珍视大学能够提供的独特资源和文化氛围,比如孩子们可以共享北外的图书馆,可以参与体验北外的全球文化节等等。北外ICC的同学们跟大学的统招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共处一个校园,这种难得的跨文化体验,本身就是在为他们将来的留学生活做准备。

2017年,经过一年的筹备,我们迎来了第一届学生。我们坚持小而精的办学定位,面向即将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专注于提供IGCSE和A Level课程体系,我们的Slogan是培养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故事的孩子。截至目前,已有的四届毕业生。今年我们也在不断迎来录取喜报,后续会通过各种平台跟大家分享毕业生的故事。

我本人对北外有很深的情结,我本科就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后来又到英国留学,可以说既是北外人,又是留学生,毕业后又回到这个校园,从事国际教育相关的工作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在北外ICC,我正在开设一门校内选修的社团课程——全球视野(Global Perspectives),带着低年级的孩子们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建立理解和链接,也带着孩子们参与一些研究项目,锻炼能力。当然在我身边,还有我们非常优秀的学术和运营管理团队,还有我们非常值得骄傲的教师团队,在北外ICC,我们的愿景是构建一个真正的师生成长共同体,我们要为此付出持久的努力。

教师发展是北外ICC的一项重要投入,这么多年下来,也成为了我们吸引好老师、留住好老师的独特优势。北外ICC在创校之初,就同步获批成为剑桥国际教师发展认证中心,每年开展PDQ培训项目。北外国际整合内外部的资源,自主研发了SEC-TD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为处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老师提供提升专业素养的机会和平台。

北外ICC背靠北外这样的资源,为什么专注开设IGCSE和A Level 课程?没有考虑开设AP或其他多国课程呢?

其实,在ICC成立之前,我们也经历过一番充分的调研和探讨。如何发挥北外的语言教学和国际化资源优势,贯彻落实我们的一条龙培养理念,更好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条广阔的国际课程道路?我们的团队评估过很多不同的课程,北外国际也是AP的考点,也和很多的认证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但最终,我们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以“学得好、教得好、认得好”为标准,选择了适合孩子们的剑桥国际A Level课程体系。

【学得好】A Level课程特别适合国内转轨的孩子衔接,核心的逻辑是聚焦。海外大学录取的时候一般要求有3-4门的A Level成绩即可。这让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机会扬长避短,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能够自我驱动的课程上,让“弯道超车”成为可能。

【教得好】做A Level课程,我们有底气,也因为有充分的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北外国际教学、教研的核心优势,我们聚集了一群敬业、专业的老师,他们当中走出了12位剑桥国际认证的大考阅卷官。我们相信老师的成长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认得好】我们和家长一样,非常关心出口,课程是否能够得到全球优质大学的认可也非常重要。根据剑桥官网的数据,全球范围内超过2220所大学认可A Level课程,这其中包含全部英国大学,也包括近1000所美国的大学。

这是我们决定选择并深耕A Level课程的原因。再回到北外ICC的办学初衷和定位,我们不是一个追求大而全的学校,所以,先把A Level这个事干好。事实证明,这种聚焦,这种深耕,确实能够帮助来自公立体系的学生在转轨国际赛道的时候,打下扎实的基础,实现普娃的逆袭。

追问:北外ICC的IGCSE 课程开了多少门?有哪些学科?A Level课程开了多少门?有哪些学科?是否偏文、或者偏理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欢课程?

北外ICC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修课程,另有物理、化学、生物、经济、计算机、心理学等选修课程。

在入学的时候,我们会给学生不同的课程组合,IGCSE阶段一般是建议学生选6门,必修是语数外,然后我们会有不同的方向,比如偏理科,可以选择理化生,当然也有计算机;如偏文科,经济、心理学这些学科,心理学可以搭配生物、化学。高二阶段,孩子们可以根据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放弃掉一门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当然这个过程中,升学规划和学科老师都会给予意见和指导。

很多家庭是中考后才会选择转轨国际体系的,北外ICC的学生构成也主要是中考后转轨的公立学生么?除此之外呢?还有哪些体系的学生?

从整体的生源构成角度,北京的学生占大部分,国内体系转轨的占大部分,但每年也都有部分国际学校的学生,也有从海外回流的学生加入。

因为学校的整体规模是控制的,每年招的学生量有限,所以确实中考之后我们的名额也比较少,这也导致中考后转轨的这部分新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已经在中考前,就完成了预约访校,入学测试,手里已经握有我们的录取通知书。2023年秋季,我们就是比较早满班了,然后就有一个Waiting list。所以还是建议考虑转轨、考虑北外ICC的家庭早做准备。

这些年,我们有一个洞察,就是我们发现最近这几年选择北外ICC的家长都有一个共性特点:他们对国际课程比较了解、也坚定国际路线方向。很多家长在初一、初二,甚至小学就一直关注我们,等到高一顺利地通过考试把孩子送进来。

家长也是我们非常宝贵的教育合伙人,北外ICC的学生家长很多是来自海淀的高校、附近的科研院所,也有医生、律师,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品牌活动——“博睿讲堂”,就是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代表走进北外ICC,给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职业历程,向同学们展示不同行业的真实情况,帮助孩子们做规划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家校共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所有进入北外ICC就读的学生都要通过我们的入学测试,包含数学和英语的笔试,英语的面试。中考成绩我们会作为录取的一个参考,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设置了新锐奖学金,用于鼓励和肯定优秀生源过往的学习成果。优秀的学生进入北外ICC之后也可以享受每年颁发的学术奖学金。

根据你们的办学经验,中考后转轨国际体系的学生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提前准备?

第一个挑战就是语言关。帮助学生建立用英语学学科的能力,是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的目标。英语组首当其冲,学科老师分别助力,我们的学术校长杜校,也开创了基于剑桥课本的“加速阅读计划”,帮助孩子夯实基础,提升阅读,做好预习。

第二个挑战是选择学什么和选择怎么学。 这个不像语言关那么显性,很多孩子会忽略。进入国际课程,从第一天起,我们就要抛出灵魂拷问——关于未来,喜欢什么,想学什么,能做什么?这时候大多数的孩子是被动的,迷茫的,不知道怎么选,也不知道选了之后能不能学好。这个时候,升学规划的团队就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的教学团队,每一位老师会基于大纲,基于高年级同学们在学习考试中常见的难点、卡点,优化我们在早期衔接过渡课程阶段的侧重,不仅传递知识,也培养技能和习惯。当然,录取后暑假期间的学科预习大礼包,是不会少的。

追问:对于没学过IGCSE课程的学生,一年的学习时间够么?学校有什么应对之法?

我觉得完全没问题,这个模式我们已经成功实践了7年,孩子们的大考成绩可以佐证。这种方式也让孩子们保有一种良好的节奏感。

IGCSE阶段的基础内容有很多和初中的知识有重合,其实是复习和强化,学习的内容面比较宽,也是在打基础。而且,我们数学、英语都有分层的教学,每周有校内的培优补差,能够给不同阶段的学生适合的阶梯和支持。

北外ICC的教学团队注重教学资料的研发和优化,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教学资料,直播的时候,我选了几本给大家做了展示,感谢我们数学组的詹老师,给我提供了我们学科的单词册、分类习题和套题的材料,套题上都有我们老师的手写过程答案,给孩子做了非常好的参考示范。惊喜是还拿了一位在读学生的数学笔记本,工整惊艳。

从公立转国际的孩子,托福和雅思等标化考试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关于标化的学习,北外ICC对学生有什么支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雅思考点

作为北外,我们可以说是自带雅思、托福考点,当然不仅仅是雅思、托福,市面上大家能够看到、想到的标化语言类的考试,包括英语和一些非通用语种,北外都是考点。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孩子们去考雅思,感觉上,仿佛有一种“主场优势”。

英语教学方面,我们这么多年,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优化的过程。我们提倡“融合教学”,校内前两年,我们都没有开设专门的雅思课程,而是用体系化的输入和输出,在听说读写这几项核心能力上面去做好建设。我们也有很多教学创新,比如单词卡的项目等。

学校也充分发挥考点的资源优势,做好语言能力的监测和反馈,10年级学生入学之初,就会参与到学校组织的雅思模考,更好地做语言能力的定位,更科学地设置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经过一年的学习,11年级再次组织模考,对比成绩分析。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的进步可视、可感,建立小步快跑的正向循环。

北外ICC历届学生毕业录取情况如何?

我们2017年第一届学生入校,所以今年是第五届。我们的校友遍布全球各地,他们申请的大学专业覆盖到了30多个大类70多个细分领域。升学规划团队的马心悦老师跟我分享过好几个我们看上去非常小众,但孩子们情有独钟的专业,比如古生物学,比如艺术史等。可以看出这背后是老师们充分挖掘了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擅长,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进行了科学化的指导,最终帮助孩子们实现了个性化的发展。

2023届毕业生中,我们有2个剑桥大学的面邀,虽然最终没有能够正式录取,但这俩孩子也非常优秀。此外,我们收获了2个帝国理工,1个伦敦政经,9个UCL。

我特别赞同竹妈的观点,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参考学校的全局录取数据,但更要理性分析,要考虑生源情况,更要聚焦自家孩子的实际需求,发掘学校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哪些具体的支持。

我印象特别深,心悦老师跟我分享过一个ICC的校友,从曼大到LSE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逆袭的案例,也足以看出北外ICC的加工能力。这是第一届的一位同学,中考493分(当时北京中考满分580,北外ICC当年招生最 高分是560左右,大部分学生是510-530之间,493算是相对比较低的了),经过在ICC三年的学习,孩子收到了UCL management science专业的录取。最后,他去了曼大(雅思7分)。本科读完后,传回喜讯,孩子成功申请到了LSE的研究生。这三年中,可以说老师看着孩子一步步的成长和蜕变,他们提升的不仅仅是成绩,也有自信,这个找到自驱力的孩子说,“从来没有这么能把握自己的人生的感觉。”

追问:有一些家长经常认为A Level课程只能申请英联邦国家,能给我们介绍下A Level课程还可以申哪些国家,每届毕业生除了去英国还会选择去哪里?

这真的是一个常见的误区,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主流课程,A Level 的成绩被全球超过2000所高校普遍认可。北外ICC的毕业生以申请英国方向为主,孩子们人均5份Offer,这其中,有澳洲八大,有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滑铁卢大学,有新加坡,也有这几年非常香饽饽的中国香港和澳门。每年,我们也会有几位同学申请美国方向,以往我们成功案例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社会学、伊利诺伊香槟大学的经济学、马里兰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等。还有更小众一些的目的地,我们也有过成功经验,比如荷兰、日本、新西兰、爱尔兰的学校。

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升学指导团队情况?

北外ICC在升学方面做了非常扎实的建设,我们学校有8位升学指导老师,可以说是豪华阵容。

在北外ICC我们一直倡导的理念是四个“真”,希望所有的北外ICC学生都能够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真心喜欢自己的选择,真诚坚守自己的信仰,同时真情分享自己的所有。

那么,如何实现呢?升学规划方面,我们主要有两个抓手,一是抓好升学指导课,是规划老师带着孩子们的一个探索旅程,是一个让孩子们成为自己学业、人生规划主人的过程。他们的故事要靠他们自己书写。我们自主研发了“成长契约®️”升学指导的教程,系统化地梳理了学生规划层面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搭建自我探索的阶梯,这是给孩子一套申请的方法论。我们不仅给他们资源、平台,更让他们掌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元能力,这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

第二个重要的抓手就是一对一的约谈,一生一案,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个性,陪伴和见证每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正如杨那爽老师常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喝彩,我们升学指导团队也在用他们的方式和孩子、家长建立紧密的连接,为每一步成长提供专业和情绪支撑。

追问: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哪些升学指导和支持?

从加入北外ICC的第一天,孩子们便拥有了一位专属的升学指导老师,开启了向内探索和向外探索,并寻找焦点的过程。帮助同学们把大目标变成小目标,一路见证成长和变化,是升学团队的主要工作。北外ICC的升学指导是一站式的,只要孩子跟着规划老师一起,家长不用再去外面花申请的钱。

申请是一个过程,里面涉及方方面面:专业探索、活动筛选鉴别、介绍各个不同目的地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介绍大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介绍热门大学和学生有兴趣大学的特点、邀请海外大学招生办老师直接进校园和学生沟通、讲解申请中的各项必备技能:如何准备面试、如何准备文章、如何准备活动、如何准备表格、职业生涯介绍,签证指导、宿舍介绍、时间线梳理、海外安全、海外生活须知等。

校内申请的优势是规划老师可以掌握第一手信息,可以站在孩子学习发展过程的第一现场。这让升学老师可以有机会和学科老师充分沟通,可以通过校宝,及时查阅掌握孩子的平时成绩和表现,非常及时地反馈,孩子也可以随时找到老师。

所以,清晰的路线图、丰富的校内校外资源、鼓励和喝彩,这些构筑起升学指导的日常。但说到底,升学指导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作业流程,面对的是具体的孩子,是千差万别,是充分个性化的问题和没有先例、不可复制的挑战,所以,我跟升学团队的共识是我们通过高中三年,这一段完整的申请经历,是在传授申请的方法论,也是在培养孩子自我探索和人生规划的元能力,这个能力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依托北外重点大学,北外ICC有哪些特色资源和优势能够为家庭所用?

北外在语言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不用过多地赘述,我想重点强调的是我们致力于给孩子们开拓国际视野。北外ICC在核心课程之外,增设了特色的通识课程,我们叫北外ICC的“大学先修课”。我们在北外给大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中,选择了适合高中阶段孩子的课程,比如大国外交、英文戏剧、政治学眼中的世界等,给孩子们拓宽眼界的同时,也在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真正融入世界的能力。

当然,北外还有很多资源,比如,校内有世界语言博物馆,孩子们也能有机会参与到北外组织的“全球文化节”这样的活动中,很多无声的浸润,是这个独特的教育场域塑造的。我们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高端研究型项目,包括联合国与国际组织少年班等。

最后总结:北外ICC适合什么样的家庭和学生?

其实很难用一些标签去定义,北外ICC也非常希望能够遇见多样又独特的孩子。当我们回顾过往的学生画像,会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业其实很有想法,家长们也跟我们理念契合,他们在择校过程中,共同关注的是学校的学术水平、师资水平,能否提供一种支持孩子发展的文化氛围。双向奔赴,其实是一种幸运,很值得珍惜。

诚然,之前有孩子进入北外ICC,过了几周,反馈一些问题,感觉不适合,家长就开始复盘当时的择校决策,还爆发了不小的家庭矛盾。我们也认真地收集意见,帮着分析,其实,很多孩子在新的学习进程中,往往会分不清楚“不适合”还是“没适应”。弄清楚这个问题,可能要回到择校的起点,不是直接开始比较不同学校的具体参数,而是要梳理明确孩子通过这段学校教育要通向哪里,我们当下的这个家庭教育决策究竟要追寻什么?这是未来求学之路能否走得坚定顺利的基础。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留到下一期展开说说。

远播国际教育扫码咨询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报名指南
预约探校 招生报名
老师将在24小时内联系您

×

迅速预约探校

预报从速,抢占学位
预约探校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用户隐私政策》
× ×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您的上述信息我们将同步共享至您在此页面上浏览的学校,以便该学校招生办老师与您联络。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