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留学之路不太容易,但是依然会寻找机会走出去,出国这一年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暂时回国的目的是在这里做更加充足的准备,为自己未来的留学道路做好铺垫。”因为疫情原因从瑞典转学到北京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的Helen,面对未来的发展,依然坚定地要走出国门,去见识更大的世界,现在,她更想摆脱网课的桎梏,踏踏实实坐在教室里,和老师及同学们一起面对面地交流,汲取知识也感受温暖。
经济课程的新认知
在很多课程上,Helen愿意和同桌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她觉得“能够离老师近一点,课件能看的清楚一点,也能和老师更好的互动起来。”在刚刚结束的经济课上,Helen就一些专业知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也不断给老师抛出新的问题,在她看来,能够在经济学领域中探索出更多的思路,是她深入学习的起点。
在瑞典学习的Helen在入学前,对于课程适应的问题也曾经纠结过,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她已经在这里愈发如鱼得水。Helen说:“在瑞典学过business(商业课程),来到这边以后,学校更多地引入了economic(经济课程),逐渐丰富的课程体系,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新的认识。”
Helen对人文历史方面非常感兴趣,好多时候她特别想穿越回古代,当一个吟游诗人,作为人文课程的分支,经济课程也成为了Helen重点关注和学习的学科。
“经济课程跟商业课程是有些区别的,商业课程要求的是比较强的实践能力,经济课程会涉及到很多从理论延伸到实际的问题,更多是通过现在的现象去分析未来的趋势。在整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两者之间有交集也有发散,与国外课程衔接的非常顺利。”
刚来学校的时候,一年前从海外回来的Yvonne同学来到宿舍和Helen主动攀谈起来,融入陌生的环境一下子变得不那么难,感觉学校温暖的氛围把自己围绕起来。“Yvonne特别热情,跟我聊她归国以后在学校的生活,还会主动带我认识宿舍、食堂,给我介绍课程内容,让我得到了非常多的信息,在这里很快地融入进来。”
没有答案的“答案”
“在国外的时候物理教学比较死板,讲一道题做一道题,很头大,但是这边内容相关性很强,方法也更容易接受,整个课堂实行小班教学,一对一个性化沟通会更多,在课上小组讨论回顾和更新都挺人性的,对个人的关注度也会更高。”
在科学课程的教授上,北京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的理科组老师着实下了一番工夫,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本中的公式和理论,他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去发现真理,也用实践来反复验证前人总结出来的理论,在具有探究精神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思辨精神。
“有些实验需要对一个数值进行判定,这个数值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我们不仅仅要得出这个实验的数值,也要学会自己划定数值的合理范围。”Helen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去扩展和延伸自己所学的内容,很多没有固定答案的“答案”,让孩子们对理科知识深深着迷。
各抒己见的课堂演讲
在十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同学们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定期的口头文学评论、即兴演讲,都让Helen仿佛回到了讨论异常热烈、各抒己见的欧洲人文课堂。
在国外的时候,我们会比较客观的针对一件事情写一篇新闻,大家分别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感觉真的是文化差异非常大,大家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法都迥然不同。”出自作家三毛的著作《撒哈拉的故事》中的经典篇章《娃娃新娘》,把大家带入了全球共同关注的性别平等话题。班级同学根据内容和表现,给演讲者打出了不同的分数——有人觉得作者三毛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合进客观事实,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但是也有同学认为,过于主观的强调自我感受,是否能真正客观表达真实状况,一言一语的激烈碰撞,都是孩子们充分表达自我观点的好时机。
在Helen看来,较可贵的是同学们把一个问题逐渐延展,引申到了很多人都在关注的全球问题,而且每个人也都在想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努力,去消除世界上的不平等,就像北京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一直倡导的“植根中国、胸怀世界”一样,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国际情怀——个人是世界社区的一员,作为成员都应该努力为创造美好世界作出积极的行动。
因材施教的魔法
“虽然在瑞典生活学习了一年,但是我的词汇量和同班同学相比并不突出。”Helen接着说:“我是那种交流派的,单词量不太多,但是基本交流没有问题,来到这边以后发现,很多人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英语基础和水平也非常好,让我有点意外,也暗暗努力,让自己千万别掉队。”
像Helen一样,对于英语学习有热情也寻求提升方法的孩子不在少数,北京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的英语课程采用特色分层教学法,让他们在每一次学习中都找准自己的定位,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发展潜力,进行分层教学,每个人几乎都拥有不一样的学习资料包和学习计划,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这就像一支“点石成金”的魔法棒,让每个学生都散发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这个学年,和Helen一样重新走进校园的还有从阿联酋、美国、加拿大众多国家回来的孩子们,他们在北京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的校园里相遇、相伴。相同的面孔,相近的成长背景,顺利衔接的课程,还有许许多多同学和老师们的关爱,让他们在回国学习的道路上平顺而充实,跨越了时差与网课的禁锢,开始了另一段全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