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于亮,泰州中学国际部双语化学教师,从事国际课程教学和班级管理近6年,所教学生中,有多名学生考入康奈尔大学等美国前20。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中国香港教育大学科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团队核心骨干,发表多篇境外英文论文并出版书籍。
教学风格富有激情,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将“化学-科技-工程-人文-社会”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并注重实用性和学术性的结合。
教学理念:秉承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责任心和师德是教师的毕生修行。
以下是于老师的教学心得感悟~~
您选择成为一名教师的初心是什么?大学期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或故事,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北师大,目标就是以后做中学化学教师。由于学业成绩优异,我在高中连续五个学期获得校奖学金助学金,大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对当时的自己来说是数比巨款,所以我本身就是教育的受益者。教育可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先从改变自我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进一步改变世界。大学期间我印象较深刻的就是北师大的教授们高尚的品格和家国情怀,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做一个以身作则的好老师,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您在中国香港留学期间的收获?跟内地教育体系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点是否影响到留学后的择业?
早在2007年我到一所国际学校实习的时候,教授的就是英国IGCSE化学的课程,当时的感受很特别,感觉西方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值得我们借鉴。直到自己去了中国香港读科学教育,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西方对学生的录取、培养和评价重视综合素质多过应试考试的分数,而单论考试的内容而言也相对全面,例如化学考试就包含了对动手实验和写实验报告能力的考察,重视提升科学素养这一基本的国民素质。
您先后在深圳的公办高中和国际高中教书,感觉两种教学体系有哪些异同点?
公办中学学生的学科知识功底比较扎实,毕竟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重视学科理论框架的建立和解题技巧的提升。课程安排以高考为导向,目标明确。而国际高中考试不是高考式的一锤定音,而是注重平时成绩和学年成绩的平均分数,即使一次没有考好也有补考的机会。而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小组讨论,探究实验,去校外实地考察,科学社团,学生获得的知识面会比较广,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所带的进入世界的学生有怎样的特质?
我印象较深刻的学生是几名考入美国前30的学生,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些共性,那就是很早就树立了清晰的学业目标,以后的发展方向,并在高中期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例如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专业的同学,不仅物理化学成绩优异,而且参加竞赛获奖,参与中学生机器人编程大赛,无人机的制作课题,对科学的应用颇有心得。这对于他的大学申请非常有帮助。
在国际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怎样的独门秘诀,能否传授给大家?学习方法上,有哪些好习惯传授给大家?
谈不上什么独门秘诀。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是连接很多学科的桥梁,与生活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可以说没有化学就没有人类文明。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世界观和理论体系,学会利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生活出发探索和发展化学理论。
省泰中国际部学生身上有什么特质?您是如何因材施教的?比如目前带领的这一届高三学生进行A2化学总复习时,采用的怎样的教学方法?
省泰中国际部学生的素质和自觉性都很高,非常尊重老师。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或多或少都不完整,要针对每一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注重学科思维的螺旋式上升,先是回顾一般性的知识点,知识点多且琐碎,然后是知识点分类,对共性进行总结归纳。较后是注重章节知识的横向连接,高阶抽象推理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