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新闻动态NEWS

新府学高中部燕园双A计划启动 | 《北京大学国际高中研究性学习项目》第二行!

发布日期:2024-04-23 10:37 阅读:501人

《北京大学国际高中研究性学习项目》推出以后,收到了社会、家长、老师、学生的众多好评。

 

北大作为中国高等学府中最顶端的明珠之一,在校园里看着来来回回的大学生,在图书馆里看到那些认真读书学习的学长,这些都会触动孩子们。那一刻的崇拜和代入感,他们会永远记得,这些都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种子播下了,未来就有了希望。

 

这种学习自驱力是报多少门课刷多少张试卷都无法达成的。

 

3月22日,新府学高中部《北京大学国际高中研究性学习项目》首期第二行顺利开展,师生们再次走进知识的海洋,感受学术的魅力,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01

北大燕园双A计划

 

“北大燕园双A计划”是由北京大学联合新府学高中共同推出的一项培优教育项目。北京大学十大领域教授团全面参与AP、A-Level优生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冲击世界TOP30名校

 

双A,即新府学高中的AP与A-Level课程是该项目的重要依托。通过这两个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与新府学高中部成熟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接触到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和教育理念,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加“北大燕园双A计划”的学生,每学期都将前往北京大学进行深度学习。在这期间,学生将深入参与北大的各类学术活动,与北大多领域教授/副教授、社会多领域专家及管理者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北大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成果。同时,他们还将参观北大校园、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感受北大的学术魅力。

 

在学习期间,学生需要完成一项中期报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他们学术能力的提升。参与该计划并顺利完成学习项目的学生将获得由北大十大领域12位北大教授认证的证书,这是对学生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每位参与“北大燕园双A计划”的学生都将有机会独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并有机会获得北大教授的推荐信。这不仅是对他们学术能力的锻炼,也是对他们创新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推荐信将根据学生的学术表现、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术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有力证明。而通过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学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成为学生未来升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北大燕园双A计划”是一个集学习、交流、实践、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旨在为AP与A-Level课程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提升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平台,帮助学生找到“本命”专业与研究领域,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2

新府学高中部多元研学

 

新府学高中部《北京大学国际高中研究性学习项目》是“研究性学习”,是“研学旅行”,同时也是“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新府学高中部《北京大学国际高中研究性学习项目》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挖掘专业兴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明确升学目标、落实学业规划、提升学习动机。

 

活动设计以走进北京大学为教育方式,在刘燕海校长亲自带领教学团队、北大多领域教授/副教授、社会多领域专家及管理者等专业引导下,以参观考察、专题报告、专家授课、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生活体验等为主要课程形式,帮助新府学高中部的孩子们认识高校、认识专业,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规划,依据自身综合能力,制定更切合实际的目标。

 

研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完成学习项目后可获得北大学习证明或荣誉证书,证明孩子们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可以向他人展示新府学学生在该领域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他们的学术能力提供正式的认可和证明,成为孩子未来升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03

“专门性”的研究性学习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存在多种类型、多种方式。

 

其中,“渗透性的”主要是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意向、成分有机地渗透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去,比如在课堂互动、作业布置等环节渗透研究学习。

 

而新府学高中部的《北京大学国际高中研究性学习项目》则是“专门性的”研究性课程,通过设置独立运作的“研究性课程”(有固定的课时保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有完整的课程方案,有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评价)来引导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

 

04

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

 

这次的北大研学之行从参观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开始。

 

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Stanford Center at Peking University)于2012年3月21日揭牌成立,是斯坦福大学在北大设立的教育研究中心,也是斯坦福师生在中国执行研究、教育项目的基地,是美国大学第一次在中国重点大学校园内建立的实体建筑。作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以及两校合作的新契机,中心将为中美两国学者和青年之间的交流架起新的桥梁。

 

师生们走进斯坦福中心古色古香的正门,便被这浓郁中国风格的四合院震撼。斗拱下的花板上布满色彩艳丽的绘画,画的是斯坦福大学有特色的风景和建筑。走进面对正门的房间,室内却是完全不同的西式设计,淡雅简约。中西风格的完美融合让大家啧啧称奇。

 

斯坦福中心在地上只有一层的建筑,因此更多的会议和研究空间都拓展到了地下。开阔的空间和明亮的采光让师生们感到别有洞天。地下有会议室、阶梯教室和办公室,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间为远程课堂准备,在教室前的屏幕上可以看到远在大洋彼岸的斯坦福大学与此一模一样的房间,打开远程设备,两所大学中的同学和老师就可以如同围坐在一起共同上课和讨论。大家纷纷感叹科技的发达为教育带来的革新和便利。

 

师生们学习了解了斯坦福中心的建设缘起,日常运行机制,以及中美学术交流的先进理念。认识到斯坦福中心并不是单纯的会议场所,而主要是为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前来提供研究、工作空间,并举办学术交流和课程。

 

05

公共表达的五种常见病

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和未来趋势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吕帆老师与北京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王韬老师分别带来了两场专题讲座。

 

吕帆老师,艺术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智库专家。开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课《口语传播》《视频采访实务》、公选课《创新思维与表达艺术》,担任《创新工程实践》《在北大成为更好的自己》等课程专题模块教师。著有教材《创新工程实践》(合著)、《口语传播高阶教程》、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系列教材(策划与制作分册主编,2024年3月出版)。主讲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首批精品网络课程,个人曾获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评论二等奖、2023国家广电总局年度网络视听精品节目、中国高校出版社图书奖一等奖、首届北京高校系统管理岗位青年教职工职业能力竞赛一等奖、北京大学青年岗位标兵、北京大学继续教育系统优秀个人及案例奖等;百余篇论文、评论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现代传播》《中国电视》《新闻战线》《电视研究》等期刊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影视独舌、CMG观察等新媒体平台;担任“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多项重要评选活动评委。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朗读者》《国家记忆》《中国考古大会》《寻古中国》《吾家吾国》《从延安出发》《绝笔》《国家公园》等栏目策划、撰稿,新华社《迪迩秀》总导演,北京大学宣传片《一块石头》制片人、导演、编剧。参与主创的节目多次荣获中国电视星光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国家广电总局年度网络视听精品节目、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北京国际创意周金奖等奖项。

 

在吕帆老师的《公共表达的五种常见病》专题讲座中,吕老师以“怎样算是一个失败的公共表达?”问题开场,通过通俗易懂、声情并茂的表达全方位梳理了干部在商务沟通和公共表达中常见“5大病例”,并一一对症抓方,开出了“十剂药方”。

 

从语言的不规范使用,到表达逻辑的不清晰,再到情感表达的不到位,让我们明确了“表是方式、达是目的,因我而起、为你而来,你想说的就是他想听的”等关于表达的理解,非常实用,受益匪浅。

讲座中,吕帆老师运用大量的国内外事例进行分析,精彩生动,实用性强,引导师生们深刻理解、掌握公共表达与人际沟通的道、术、用,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不断提升自己的公共表达能力

 

王韬老师,北京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Research Professor)、情感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北京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兼机器人情感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于1999年、2006年在北京大学分别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2008年间在清华大学-Intel公司联合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工作。2008-2010年任Intel公司主任研究员。于2010年11月被北京大学引进。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在AAAI、MULTIMEDIA、IROS、ISCA、MICRO、MobiCom、IEEE TC、IEEE TMC等国际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教育部2017年度高等学科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目前的研究方向为:情感计算、智能机器人系统、系统建模与推演。

 

《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和未来趋势》讲座中,王韬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盛宴。

 

王老师从人工智能的起源讲起,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核心技术。他通过生动案例,让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他特别提到了语言模型的发展,尤其是GPT系列的进步。GPT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杰出代表,其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让同学们惊叹不已。王老师还为我们展望了GPT等语言模型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更大的模型规模、更强的处理能力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此外,王老师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以及它对我们未来生活的深刻影响。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结束一天的学习后,师生们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反思。有人意识到自己在日常表达中常常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也许表达过于模糊,缺乏明确的观点;也许逻辑不够严谨,导致听众难以理解我们的意图。大家要更加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学会用简洁明了有条理地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师生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未来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以适应社会变革,也要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的挑战和问题,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探究是一种人的本能,人天生就是探究者;

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是真正属于学生的知识;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种学习经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的基础。

 

《北京大学国际高中研究性学习项目》让北大精神融入新府学高中部师生的生活,成为助力青年成长的人生大课,成为协同各方共享的社会大课,成为紧跟前进步伐的时代大课。

 

怀抱热爱,同舟奔向时代梦;勇立潮头,携手共叙燕园情。

 

期待累累硕果,化作浩瀚星河。

远播国际教育扫码咨询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报名指南
预约探校 招生报名
老师将在24小时内联系您

×

迅速预约探校

预报从速,抢占学位
预约探校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用户隐私政策》
× ×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您的上述信息我们将同步共享至您在此页面上浏览的学校,以便该学校招生办老师与您联络。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