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老师、家长,只要专注地做一件事,带头读书,以身作则。校园、家里要弥漫着无处不在的“书香味”,让书成为我们形影不离的贴身“伙伴”。一个不读书,不谈书,不逛书店,不以书作为其精神“维他命”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心灵食粮”的人,其人生会是多么地乏味单调!其能想象的空间、认知的界域,都会受到极大的局限。
(林敏《兰花与情书》72页<你读什么书,就成什么人>)

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校长,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爱好不多,较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生活中,书俨然成了他的第二个“爱人”。自从担任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这所中西融合学校的总校长以后,他的这种爱好就迅速蔓延开来,每个老师,每个学生也都俨然有了校长的读书范儿,如果你不喜欢读书,你就不好意思说你是西外的师生。


作为博士,林敏校长应该早就“读书破万卷”了,但他读书成瘾,读书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就像一日三餐不能中断一样。他坚持多年笔耕不辍,在掌舵西外这艘“基础教育航母”级的学校过程中,往往突然感悟而“下笔如有神”,写就“教育随笔”,几年来已经写了数百篇,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已经结集出版教育随笔集《兰花与情书》,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



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位终身学习者。教育工作就像长青的生命之树不断地新陈代谢。教育工作对象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哪怕是阅历丰富的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实践,即使会有相似性,也没有的相同性。因此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中,蕴含着挑战。应对挑战,就需要不断地更新,同时也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
(《兰花与情书》序,作者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

就是出国,在异国他乡,他必去的地方也是书店。买几本书,抽时间在宾馆,在车站、在飞机上、在火车上阅读,已经成为多年养成的习惯,他在“教育随笔”中这样解释:
“读书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命自然及生活方式了,一日可无食但不可无书,家可无一物但一定得有书。读书与我,早已超越任何功利之效用、职业事业之需求,成了犹如吃饭睡觉一样的身心内在需求”
(林敏《兰花与情书》420页<春节话读书>)
为了让师生更便捷高效的读书,他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肢解,裂变成一百多个班级的微型图书馆,解决了学生想阅览又抽不出时间的困惑,书籍漂流同时在各班兴起。


学校行政办公会是一个单位商讨、决定重大事情的地方,我们的书生校长愣是将行政会开成了读书会,会前半小时,不管事情再多,也要推荐一本好书,并让推荐者谈谈自己的推荐理由和读书的体会。
读书节,相信不少学校都会有,但用表演的形式向师生推荐名著也不多见,家长参与读书活动,名之曰“和学生一起成长”。小学部的孩子们在读书节上“演”书,将那些看似高深难懂的名著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节,拉近了孩子们和名著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轻阅读也是西外的一种学习形式。加入轻阅读素养联盟,推出轻阅读博雅课程并推出轻阅读论坛。推荐必读教材,如《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05年;《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选读学习资料如《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中华书局,1996年;《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2005年;《论语今读》,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等等。这些读书活动,林校长不管再忙也要亲自参加。


双语部的中外诗会,读书沙龙也挺受中外师生追捧。老外朗诵中国古典诗词是什么感觉?家委会也参与读书活动?但他们却在林校长的关注下组织的有声有色,不管这些学生将来是出国还是在国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要牢固,这已经成为西外校长、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共识。

睡觉前也要读书?在西外住宿学生中有晚读这一项,成为住宿学生临睡前的“夜宵”,在与中外名人的“促膝交谈”后入梦,想想都是一件挺美好的事,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
在西外,不管是接待家长还是和学生谈话,出现较多的词汇是“让孩子多读书”“你现在读的什么书?”在西外校园,这种问句经常会听到。


创设读书氛围很重要,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一个个造型各异的小木屋,还有树上吊着的一个个篮子(书篮),小木屋还曾被前来参观的家长误认为是鸟巢,还直夸西外环保意识强,等看到里面的书时不禁会心一笑。

读书,带给林敏校长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和理论“营养”,使他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迸发出改革创新的“火花”,同样,读书也让数千名西外师生受益,逐渐造就了一个中西融合、文化多元、充满活力、和谐共处的学习环境。

从书生校长到书生老师到书生学生,西外校园俨然成了“书生校园”,成了一个充满了淡淡书香的国际化教育社区。
“读书贵在坚持,西外教育较要关注的,就是要培养师生的终生读书习惯,让读书沉淀为西外人生命中基本底色。”林敏校长如是说。
遇到这样一位爱读书、爱学习的书生校长是一件幸事,在这样的书香校园学习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