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国界的年度线上教育盛宴
一次深入浅出的智慧碰撞与破壁分享
将当代教育格局推向新高度
10月17日-10月21日,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线上云端论坛如约而至!
众多国内外教育大咖坐镇直播间,聚焦当下公众家庭的五大热门话题:教育改革、科技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国际教育,发起深度交流对话,引领革新教育思潮。
第五届IEIC线上云端论坛
第四场 | 精彩回顾
时间:10月20日
议题:家庭教育
探讨:家庭教育,从与孩子一同成长开始
主持人: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国 家级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爱芳女士
重磅嘉宾:媒体人,教育专家李小萌女士;心理学家,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情商教育创始人张怡筠女士;亲子教育专家,上海社科院犹太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Sara Imas女士;亚洲女排二传手,前中国女排二传手,上海女排队长诸韵颖女士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国 家级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爱芳女士作为本场论坛主持人,携手多位家庭教育专家,以“家庭教育,从与孩子一同成长开始”为话题,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优良习惯培养、劳动教育等方面,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创新,为孩子的成长赋能。
图 | IEIC云端论坛 姚爱芳女士
让我们在她的陪同下,重温10月20日IEIC线上云端论坛【家庭教育】议题中的高能分享。
善意养育
如何给孩子真正友好的教育
媒体人、教育专家李小萌女士带来《善意养育:如何给孩子真正友好的教育》的主题分享。
图 | IEIC云端论坛 李小萌女士
养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把孩子养大,更多的是要我们所有人一起联手打造一个对儿童友好的社会系统。
——李小萌女士 IEIC云端论坛分享
李小萌女士以一位10岁孩子妈妈的经验和视角出发,从以下六点“解剖”善意养育的理念。
1、为什么要提出“儿童友好,善意养育的教育理念?”
有很多以爱为初衷的行为,酿成了教育困境。轻则孩子叛逆,重则亲子关系破裂,甚至发展为无法挽回的悲剧。
家长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怎样才能使我的孩子幸福?我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要怎么做?不要让爱成为孩子不能承受之重。
2、父母从控制孩子到跟孩子合作
父母和孩子不是统治或被统治的关系,要平等相待,把孩子当成“合作者”。用行动告诉他,有了麻烦家人可以共同承担。
我们要做一个不唠叨的“副驾驶”,将人生的“方向盘”交给孩子。
3、让孩子先对自己友好
孩子需要意识到,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善待他人。父母在这个过程中,需对孩子做出正面评价,保护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4、做一个60分的妈妈就够了
李小萌女士曾经在女儿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尝试用各种方式劝解,但都不奏效。有一天她说:“宝贝,你每次说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妈妈心里都咯噔一下。我既希望你去上学,也希望你开开心心地去上学。”没想到女儿明白了妈妈的情绪后,去上学就没有那么难了。
60分的妈妈不是不用心,而是自我松绑。有效地沟通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而不是一味批评和指责。
5、构建孩子的人生意义网络
一个孩子在考上北京大学后,因为沉迷游戏被退学了。他对父母说,你们不就是想让我考上北大吗?这个目标我实现了,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这样的孩子就是人生意义网络的构建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构建意义之网,也是人生的安全之网。
6、带着父母心做我们的工作
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也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也不只是别人的孩子,他们还是你的孩子未来的社会伙伴。
对儿童友好,就是为我们的未来种下善意的种子,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后疫情时代,家长如何呵护
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情商教育创始人张怡筠女士带来《后疫情时代,家长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学习兴趣》的主题分享。
图 | IEIC云端论坛 张怡筠女士
你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摘下口罩,但你可以建立秩序感和自我效能感。
——张怡筠女士 IEIC云端论坛分享
如何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受到疫情影响?怎么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张怡筠女士提出“三个原则”和“三个使用”。
三个原则
1、先自己,再孩子
我们因为对孩子有太多的爱,所以总是盯着孩子,想着孩子,从而挑剔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天天打游戏”、“为什么不能跟我好好说话”。
很多父母会不知不觉把自己的焦虑和工作压力挂在脸上,我们应该“先自己,再孩子”,因为孩子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大人的影响。
2、先心情,再学习
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无法思考的。如果你逼着孩子去刷题,他反而无法专心,这是因为你没有处理他的心情。
张怡筠女士分享了一个情商教育模型“REM”:关系、能力、难题。先强健亲子关系,再提升我们的心理能力,培养孩子的情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3、说话慢一点,要求少一点,耐心多一点
当你慢慢说话,孩子的压力也会小一点。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家长需要多一点耐心。比如疫情之前,你觉得他的数学可以考90分,疫情之后,要求可以先放低一点,让他有缓冲的空间。
三个使用:“心”、“控”、“乐”
心:分享心情。先察觉自己的心情,感受情绪变化;其次养成分享心情的好习惯。这里有个游戏“一分到十分,心情给几分”,适合在家庭里玩接龙。父母先说自己的分数(6分?8分?),轮到孩子后,如果他说“心情给5分”,就知道孩子大概的情绪状态了。
控:找回掌控感。当一个人失去掌控感的时候,特别容易焦虑。我们可以跟孩子找一个固定时间,一起做有氧运动。你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摘下口罩,但你可以建立秩序感和自我效能感。
乐:乐观思维。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容易引发抑郁症。张怡筠女士分享了一个实用的乐观三部曲:“幸亏没有更糟”、“我最喜欢的是……”、“我要利用这优势”。
出国留学不但要考察学习能力,对情商力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在这个变化诸多的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找到内心的力量,一起面对未来成长。
如何培养当代孩子劳动习惯
创造幸福生活
亲子教育专家、上海社科院犹太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Sara Imas女士通过与主持人姚爱芳女士对话访谈的形式,带来《如何培养当代孩子劳动习惯创造幸福生活》的主题分享。
图 | IEIC云端论坛 Sara Imas女士
作为母亲,一定要有两颗心,一颗爱心,一颗狠心。
——Sara Imas女士 IEIC云端论坛分享
Sara Imas女士作为犹太亲子教育和财富传承概念创始人,用自己的智慧培养了三个优异的儿女,并自创“特别狠心特别爱”教育法。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她分享了几个言传身教的动人故事。
1、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Sara Imas女士认为,如果把所有时间都“让”给学习,是在浪费孩子的人生。
她会鼓励三岁的孙女进厨房帮忙,或者让她在旁边观摩学习。早在以色列的时候,当她说“妈妈头疼”,子女们会下厨尝试给她煮面,孩子对妈妈是有同理心和怜悯心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想拥有生存能力,先要培养劳动习惯。
2、“举手之劳”的意义
几天前,Sara Imas带着孙子出门,刚好一个工人在手脚架上工作的时候,工具掉到了地上。她先问孩子:“你可以帮助叔叔捡起来吗?”随后问工人:“孩子愿意帮您捡起来,请问您需要吗?”
任何帮助,先需征求对方的意见。当孩子帮助到对方后,是非常开心的,孩子在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会衍生一种成就感。这不仅仅是捡一个工具那么简单。
3、表达对社会的爱
Sara Imas曾带着孩子们在炎热的天气里给小区的树木浇水,在寒冷的天气里给小区的树木“穿衣服”。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小朋友曾围着一颗小树转了好几圈说:“你要感谢我,我给你穿棉衣啦!”
这个社会是大家的,我们要用行为和行动表达对社会的爱。孩子眼里有活,未来可以在社会上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4、何为劳动教养?
Sara Imas女士的邻居是一位前苏联的战斗英雄,每次她的邻居从菜场买东西回来,孩子都会停止游戏,前去帮忙,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劳动不仅仅局限在家里,舍得让孩子为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付出,是人格的提升。我们要狠得下心让孩子去为别人做事,不单单为自己做事,让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者。
体育教育赋能青少年
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
亚洲女排二传手、前中国女排二传手、上海女排队长诸韵颖女士带来《体育教育赋能青少年》的主题分享。
图 | IEIC云端论坛 诸韵颖女士
赢在“起跑线”的概念不是让孩子小时候就夺得冠 军,赢得胜利,而是让孩子的体能、心理、思想通过体育变得更加强大。
——诸韵颖女士 IEIC云端论坛分享
作为一名体育人,诸韵颖女士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体育赋能,给青少年注入更强大的能量,让他们成为未来的国之脊梁?
体育对青少年有哪些重要性?
诸韵颖女士认为,体育是世间特别美好的教育——体育是运动、是心理、是艺术、更是哲学;体育是挫折、是实战、是突破、更是成就;体育是心灵的调节器;体育赋予青少年正能量、存在感和价值认同感。
郎平教练的一句话,既诠释了女排精神,也可视为对体育精神的注解:
“排球精神不是赢得冠 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孩子如何真正赢在“起跑线”?体育和艺术至关重要。
近几年,在国家的倡导下,体育课程不断优化,青少年的体质得以进步与发展。英美等发达国家中,体育优异的孩子,会被梦校青睐并获得体育类奖学金。体育可以助力孩子未来发展,使其成为精英国际化人才和向阳而行的青少年。
孩子可以参与什么运动?我们不要过早地定向,也不要用自己的喜好影响孩子。
建议孩子在10岁之前,做不同的尝试和挑战。诸韵颖女士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体验了6项运动,包括橄榄球、足球、篮球、棒球、排球、羽毛球,从七年级开始打网球。直到10年级才慢慢定向(一项个人运动,一项集体运动)。
赢在“起跑线”的概念不是让孩子小时候就夺得冠 军,赢得胜利,而是让孩子的体能、心理、思想通过体育变得更加强大。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重视孩子的天性开发,培养创造性和感知力。
诸韵颖女士用一篇自创的励志诗篇结束了今日分享:
青葱岁月无畏艰险,阳奇阴偶砺炼蜕变。
天地日月星辰可见,排球精神历久弥坚。
在今晚的论坛中,李小萌女士、张怡筠女士、Sara Imas女士、诸韵颖女士带来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家庭教育创新理念。
10月17-21日,每天19:00
IEIC线上云端论坛持续火热直播
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坐镇
为您切实解决教育疑难
IEIC线下大会预约通道
大会时间:10月22日 08:30-18:00
大会地址: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F(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大会报名:点击预约IEIC,了解更多大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