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孩子的生涯教育,规划是关键。家长应关注并深入研究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测评工具,识别和发掘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潜能,从而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邹宏宇 第七届IEIC交大校友教育论坛分享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家长们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如何在孩子的学习与兴趣爱好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中高考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占据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不牺牲兴趣和个性发展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学业。
传统的中高考路径依然是许多家庭的首 选,然而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选拔制度带来的高压和不确定性,让一些家长开始反思:是否存在其他途径,能够让孩子既保持学习兴趣,又能在自信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长远发展?
这种反思促使家长们关注多元化的升学路径。无论是综合评价、自主招生,还是国际教育,这些选择逐渐进入家长的视野,成为探索孩子个性化教育和生涯规划的重要选项。
为什么多元化升学路径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在第七届IEIC交大校友教育论坛的主题分享上,2005级安泰校友、1996级机动本科校友,远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邹宏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5级安泰校友、1996级机动本科校友,远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邹宏宇 | 第七届IEIC·交大校友教育论坛主题分享
*本文为邹宏宇先生参加第七届IEIC交大校友教育论坛的演讲回顾,为方便阅读,下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如今,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选择上倾向国际教育,而非传统的高考路径,国际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家长可以选择海外留学,也可考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为什么多元化升学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
首先,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高考升学。中高考基于排名的“选拔制”对家庭而言挑战巨大,而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教育模式的理念相悖,甚至可能无意间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高考的不确定性让一些家长感到担忧。缺乏多元升学规划,可能导致学生和家长错失良机或面临有限的选择。
教育应回归本质,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个性化教育,并着重核心素养和整体成长的培养。正如我常与交大校友说的那句话——“能接受孩子平凡的父母,是最伟大的。”
图 | 邹宏宇先生PPT分享
中考非常具有挑战性,要求学生每天投入12-14个小时学习,哪怕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也是非常艰巨的。在这样以考试分数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下,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容易被“抹杀”。
数据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超过1000万,而其中约10%选择弃考或未填报志愿。高考的不确定性让一部分家长有所顾虑。有家长反思,除了高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升学路径?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家长回归教育本质,从而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升学路径。生涯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升学路径,关注孩子成长与核心素养培养。
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帮助孩子实现全方位发展;而在学校,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如今,升学路径选择日益丰富。无论是综合评价、强基计划,还是保 送、艺体特长生,又或者是中外合作办学,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虽然大部分路径仍依赖高考成绩,但也有部分项目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图 | 邹宏宇先生PPT分享
例如,上海纽约大学在招生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对面试表现突出的学生,只需达到本科线即可录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综合评价录取则将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这些走综评录取的院校为有学术或实践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再看国际教育,国内整体政策支持升学的多元化,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海国际教育的发展。目前,上海共有百余所国际学校,涵盖国际高中、民办双语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校等。上海作为中国国际教育的标杆,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国际课程选择。
如果孩子大概率未来要海外留学,那么选择国际化学校,对于孩子来说相当于走了一条“捷径”,不需要去“卷”高考。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后,孩子再去海外高校留学,适应性会更强。此外,国际教育注重过程性评价,孩子的应试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分数,分数只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落地核心素养培养,因此,责任心、使命感、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图 | 邹宏宇先生PPT分享
做好孩子的生涯教育,规划是核心。家长要关注孩子、研究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并借助科学测评工具,识别发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潜能。
生涯教育涵盖了自我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准备和生涯决策等多个方面。家长们应具备提前规划的意识,避免在高考分数公布后才匆忙决策。
在人工智能时代,思维方式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体制内的教育还是体制外的教育,升学路径的多样化和早期规划都是家长和学生必须关注的关键因素。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和提前规划,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