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奖得主James Heckman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记录不同人群从出生到进入社会后的生活轨迹。
结果发现,6岁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较为成功,即使在后期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好的教育机会,他们依然是出类拔萃的。
由此可见,6岁前的教育,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高度。
那么,问题来了,幼儿教育如此重要,到底应该在这个时期教给孩子什么呢?
shou当其冲的就是社交能力。
一方面的原因是,孩子们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他们第 一次从家庭走到集体的环境,很容易产生一些焦虑不安的情绪;
另一方面,多项研究都表明,幼儿时期的社交能力,将会影响到孩子20年后的成就,而3-6岁,正是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的敏感期,家长若是抓住了时机,效果事半功倍。
今天的文章来自青岛赫德幼儿园老师Nana Sha,她将会指导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社交能力。
幼儿进园第 一课,社交能力考验
清晨8点,太阳温暖的光洒满整个校园。随着老师一声早上好,孩子们在校门口和相遇的好朋友或拉手、或聊天相携进入校园,沉静了一晚上的幼儿园,顿时人声鼎沸热闹不已。
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孩子们便开始了他们一天忙碌的社交生活。社交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链接,可以让我们互通信息,互相学习和成长,同时通过良好的社交可以建立自己在团体中的形象,被人尊重和爱戴,继而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以及较高的自我认可能力,所以良好的社交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社交活动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每时每刻,但良好的社交能力却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需要成人、环境和孩子为此做很多的准备。
学会放手,让孩子在日常经验中习得社交能力
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初,并不是马上就会和身边的小朋友进行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往往是前一秒走到一起,后一秒便陷入争执中。
但社交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孩子能力的失败,这只是学习社交的一个过程。
一次小A和小B相约在图书角看书,他们喜欢图书里有趣的插画,两个人看的津津有味,甚至还会品图论图一番,但很快他们之间产生了小争执,原因是谁来翻下一页。
两个小朋友争执的小脸通红,开始你推我攘抢着翻页。小B先离开来找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听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两个小朋友先分开一小会儿,各自冷静一下,过后老师再次邀请两位小朋友坐在一起,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并请冷静后的小朋友轮流说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两个小朋友尝试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出所料,年纪稍大的小A说:“要不我们这样吧:我翻一页你翻一页,我们轮流翻怎么样?”这个主意一出,马上得到了朋友的响应,两个好朋友拉起小手重新回到图书角。
这种情形在班级中随时都有,孩子们很乐于去面对它们。如果成人介入太多,而不是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处理,他们就失去了一次学习社交的机会。这些都是社会经验,让孩子不断地练习去处理一些连老师也无法制造出来的真实社交情景,才能帮助孩子积累有效的社会经验。
但是往往我们成人会忍不住出手,直截了当帮孩子解决,其实成人的解决方式异于儿童,会破坏孩子的思考让孩子觉得这样的事情自己处理不了,因而失去处理问题的自信,养成依靠成人解决问题的习惯。
所以除了一些特殊情形(伤害自己、他人、环境)之外,我们应该让幼儿自行处理问题。孩子的社交能力就是从这些日常经验中产生的。
蒙氏宝宝的社交启蒙,从互帮互助开始
幼儿在2.5岁-5岁时正处在社交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感知到他人的前提下能出于纯粹的利他心,对别人提供帮助,通过帮助他人发展同理心和自信心。
9月开学初,班级中迎来了新的小朋友,大部分小朋友在短短两周左右便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新生能如此顺利的适应环境,功劳大部分要归于班级里的大孩子。
和成人比起来,幼儿与幼儿之间心智更加相通,老生对新入园孩子的焦虑和害怕都深有体会,他们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有的为弟弟擦眼泪,有的带着妹妹寻找和介绍有趣的活动,甚至有的大姐姐甘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将所有注意力放在情绪低落的孩子身上,她们会安慰他,甚至喂他吃饭,拍他睡觉。
这些孩子能如此同理新朋友的感受,也愿意付出精力和时间照顾他们,是因为曾经在他们刚入幼儿园时,也有大姐姐和大哥哥这样照顾过他们,他们感受过被理解被呵护,所以会自然而然将这种精神再传递下去。相信未来这些新入园的孩子们,也会去主动照顾其他弟弟妹妹。
而照顾人的小朋友也收获了较高的社交能力,因为在照顾这些弟弟妹妹时,他们不仅要同理新朋友的感受,还要不断地整理自己的语言来引导新朋友,或者将已练习过的材料再做整理帮助新朋友进行学习,这就大大帮助他更好的理解和复盘,当然他们也会体验到被拒绝。
很少有人能欣然接受被别人拒绝,孩子也如此。他们被拒绝后也会表现出生气或失落的情绪,此时老师会介入并引导他们理解被拒绝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别人有拒绝我们的权利,我们也有拒绝别人的权利。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拒绝这件事是社交中重要的能力,学习懂得尊重别人的界线,才能建立更舒适的社交关系。
这些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社交经验,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和逻辑能力,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能力,也很值得被信任。
而新孩子也在这种友善的环境中开始了社交启蒙。我们的班级团体氛围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在这里大孩子认为自己是幼小儿童的保护者,整个班级成为用感情黏连的团体。孩子们之间了解了彼此的性格,并且相互感受到对方的价值。
更高阶的社交体验,协作与表达
除了同理他人,想要有更高的合作能力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人们的需求并不能总是一致,想要顺利地达成合作,就必须学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协调好彼此的需求,包括时间的安排、空间的使用等。同时协调的成功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上的让步,这就需要孩子照顾他人的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帮助幼儿建立换位思考以及均衡利弊的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们发展良好的协调能力,蒙特梭利的班级环境中谨慎地安排着孩子们的活动材料和教具。
每一个完备的材料都只有一份,如果某一份材料被小朋友选择,而另外也有小朋友想要时,那后来的小朋友便需要等待,等到前者结束这份材料放回教具架上,后者才可以使用。这样的规则帮助孩子们学习等待和尊重别人的工作,如果他想操作这份材料,他就必须等待。
这种事情在班级中随时发生,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尊重他人与等待轮换的想法越来越成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重要的社会特质就因此而衍生出来了。
班级里四岁以上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合作,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设计游戏内容,而平时在班级里习得的规则也会被他们放在游戏中,例如轮流等待。孩子们在一起制定规则时并不是一帆风顺,过程中随时会有异议和争执。为了考虑到所有人的感受和游戏的公平,孩子们会不断地讨论,不断地完善规则,其中也会有较强势孩子的让步,也会有人提议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
经过反复的磋商和修改,所有人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达成一致后,他们才能尽情欢快的享受游戏。
此外,幼儿之间社交是否畅通还取决于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达成社交的重要途径。
合适且有礼貌的语言,能够将自己的意图非常清晰的传达给别人,从而促使合作更流畅的进行。而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口头表达的流利,也需要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
在班级里我们经常能听到小朋友这样的对话: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儿吗?”
“我可以坐在你的旁边吗?”
“请问,这个玩具你还玩儿吗?我可以玩儿一会儿吗?”
“我可以观察你的工作吗?”
“请问,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个地毯吗?”
“老师我需要你,请帮忙!”
这些礼貌且意图明确的语言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得来的,老师和大龄的孩子们做出正确的语言示范,小年龄的孩子们通过模仿来学习。
蒙特梭利教室的混龄设置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语言沟通,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只是和一个年龄段的人进行社交,真实的环境中我们与不同年龄的人进行沟通和互动。在这样的混龄教室中的交往,孩子们既能吸收年长孩子所表现出的社交技巧,也能更好地领会同龄人的意图,甚至会主动照顾年龄小的孩子,从而促进社交合作能力的发展。
写在后面
我们常常羡慕“高情商”的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较好的社交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发展先需要成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
一方面要给孩子展示在社交场合如何使用适当的社交技巧,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定的社交规则,让他自己尝试进入社交中,让孩子感受真实的社交经验非常重要,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沟通,学习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合作,不要担心被拒绝,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会其要义。
再者不要过分干预孩子在社交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帮助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与人合作的能力建立在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意识上。
在青岛赫德幼儿园,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得成为那样的人。虽说是一句极为简单和质朴的话,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确确实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在赫德幼儿园,我们却看到了每一位老师们落到实处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