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已经意识到,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核心能力对学校申请和在美期间顺利就读的巨大影响。而去美国读高中,这些事项都能够获得感受和得到提升,同等条件下,孩子被美国大学录取的概率更大。这造成了美国高中申请人数逐年井喷,高中申请竞争的激烈程度绝不亚于,甚至超过常青藤大学的申请。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中国家长提前2-3年开始启动美高申请的工作,早早策划孩子的各项活动、强化兴趣爱好、进行高强度标化培训,期望让孩子的申请材料展示出“完美”的形象。
即便如此,2015年,一些托福成绩100+ 、SSAT成绩90%+的中国学生,预约SAT成绩排名四、五十的美国高中面试,都未能成功,更不要说今年3月份美国高中放榜会是怎样的哀鸿遍野了。
于是,很多家长就困惑了:
美国高中究竟想要招收什么样的学生?
……
先来回顾一下准备的过程。即便到了申请文书和面试准备这些步骤,不少家长对学校为什么要求学生提供某些材料,为什么会问某些问题,学校要求提交这些材料和问询那些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依然一知半解。比如: “你遇到的较大的失败是什么?”“你喜欢读什么书?”……都是学校喜欢问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不能应对,由此推理,在过去2-3年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因为不能很好的理解学校的录取标准和要求,做了不少无用功。
而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校的录取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有的放矢做相应的准备,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心智多方面的提升。
鉴于美国寄宿高中申请的激烈程度,很多理性的中国家长把目光转向了走读高中,而这些高中的师资力量和水平毫不亚于寄宿高中。较之寄宿高中,因为走读高中的数量更多,分布更广,众多的申请人被分散,竞争没有寄宿高中那么激烈,一些优秀的孩子可以拿到满意的走读高中的录取。
拿到美国学校的录取只是孩子人生的起点。
中国家长太多将眼光聚焦在“孩子能否被录取”上, 对“录取后,孩子能否在美高顺利读下去?能否融入美国家庭?”,往往被忽视。而对寄宿家庭有关注的家长,因为对美国的寄宿家庭不了解,会过于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寄宿家庭的生活。
从事留学行业十年期间,我指导过许多学生申请美国高中,通过跟进学生入读美高后的表现,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问题。诸多的案例,令我深深感慨,孩子的适应问题,折射的不仅仅是学生原生态家庭成长环境的问题,还有中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带来的问题。
因为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美国的价值理念和教育理念,找寻合适的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和方法,导致孩子在美高几年学业和能力没得到足够的提升,大学申请因此受到影响。
结合我处理过的,学生在融入寄宿家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以下简单的分类:
学生和家长对寄宿家庭认知不足
能把孩子送去美国读高中的中国家长,基本上是高收入人群,而接收国际学生的美国寄宿家庭,在美国大多只是中产阶级家庭,从物质层面来看,中美差距越来越小。我们想象中美国家庭的物质条件,和现实环境的落差导致孩子和家长不满,产生冲突和矛盾。
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和做家务的习惯
寄宿家庭将国际学生当做家庭中的一份子,与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美国孩子从小就帮忙做家务,整理打扫自己的房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国学生因为没有做家务的意识和习惯,和住家冲突,告知妈妈,进而推高矛盾。
学生的性格和习惯问题
美国人坦率直言,期待学生主动和他们沟通,但是中国学生因为文化和性格原因,担心说出自己的需求会让住家不满,隐而不说。比如,我有一个学生,比较怕冷,抱怨住家抠门,天冷都不开暖气,较终投诉住家。经过沟通,了解到美国家庭是中央空调,暖气要开就同时开, 10月份对美国人来说还很暖和。住家爸妈在知道情况后,给这个学生添了床被子,解决了问题。
因此,对于要申请美国走读高中的家庭来说,家长更应该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适应难,孩子在寄宿美国家庭时会碰到哪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策略性的提前了解美国的文化和习惯,并培养和提升孩子相应的能力。同时,如果中国家长清楚了解学校是怎样帮助国际学生的,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帮助和资源,让孩子更快、更顺利地适应美高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不管孩子是处在努力准备美高申请,还是申请结束等待Offer,以及准备到美高报到任一阶段,家长和学生都需要把重心放在对美国教育理念的理解,学校标准和要求的了解上,全力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只有这样,孩子被美国学校录取的机会更大,孩子入读后适应力才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