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牛津大学录取的他说,我不愿屈服于同龄人的压力
前言
昨天,CAIE考试局放榜,光谷剑桥国际高中的Tony Zhai同学拿到了高数A*、化学A*,物理A的好成绩,他的成绩达到了牛津大学的要求,拿到了牛津大学的正式录取。
牛津录取是如何炼成的?他的故事也颇为曲折——
何妨
从头再来
2018年6月,刚刚参加完高考的Tony得到了一个并不满意的结果:他的高考分数离他的第一志愿武大还差几分。
彼时的他面临着3个选择:选择第二志愿,回普通高中再复读一年——
或者,从头再来。
对Tony来讲,放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坦言,自己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其实当时已经打算接受高考成绩,去另外一所学校了,但后来就觉得不能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当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的时候,“佛系”消失,“勇气”显现。
彼时,高考改革在即,选择复读又要面临新高考的不确定性。抱着“既然要从头再来,不如彻底一些”的想法,Tony和他的家人经过仔细考察和了解,来到了光谷剑桥国际高中,进入AS年级开始学习A-level课程。
刚开始,Tony偶尔会有放弃的想法。因为要再读两年,和自己一样大的朋友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会明显感到和之前同学差距开始拉大,他们的朋友圈里开始出现我不懂的学术内容,这时候会感觉被拉开了很远。”
我们常常会被同辈的压力和社会裹挟着向前走,在很多规划里,什么时间是需要做什么事情的,比如22岁大学毕业,在30岁之前就得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如果时间到了,事还没做成,不仅自己焦虑,身边还有一群更焦虑的家人。
“但是焦虑没有用,只能做好手头上的事。”面对周围的压力,Tony选择不去多想,“我只是比他们晚了一些而已,再往后也不确定自己能发展到什么样子,空想无益,能把握的只有当下。”
“我较喜欢的人是张学友,他当初也是一个无名小卒,工作后,他才去参加了歌唱大赛,较后被发掘了。所以我其实觉得成功并不仅限于年龄和阅历,而在于机遇和自己的准备。”
这是他第二次提到“碌碌无为”。
帮助他人 成就自己
在朋友和老师的眼里,Tony是与“碌碌无为”这个词无缘的。
有着普通高中打下的底子,他在A-level的学习过程中如鱼得水。“这个教学体系和国内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化学原理,国内高中可能就是让你先知道先会用,更深的原理不跟你讲,但在这里每一个知识点都会说得很透彻,而不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我来讲更多的是一个深入细化知识体系的过程。”
Tony在老师的印象里是个聪明、阳光、健谈的学生。他的化学老师Michelle说,“Tony在学科学习中,从入校起就显示出在化学科目上的热情和天赋,在准备牛津面试时,为了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他延伸阅读了大学阶段相关章节的内容。”
在Tony看来,帮助他人和成就自己同样重要。“如果非要有什么人生信条,我更希望自己能帮助他人多一点,因为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举个较简单的例子,你帮别人补课,对自己也是一种巩固和提高。”
“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像在2004年明星做慈善还不流行的时候,张学友就把自己一场演唱会的钱全部捐了出去,自己一分钱没赚,更多的是自己愿意去做这件事吧。”
“帮助他人的过程就像当初我们去支教,本来以为能教给那里的小学生很多东西,结果却是他们教会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对外界的好奇和热情,是做好一件事的根本。
在支教结束后,他写道:“当初登上开往三河口镇的大巴时,觉得自己是要去做一番大事业的,总想着要改变很多东西,现在回想,只是觉得这段经历就是对我来说不得了的大事业。去的时候,总担心自己带给三河口镇小朋友们的知识不够多,回来之后,很开心的是他们带给了我很多。”
△ 大别山深处,与Tony依依惜别的小学生们
“未来吗?我觉得我还蛮适合当老师的。”他笑了笑,对于未来,他还没有特别具体的打算,“具体的路径还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和认识,但较终还是希望能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吧。”
不屈服于同龄人的压力
而他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更能阐述他这几年的心路历程:对我来说,生命中较重要的事是:真实地去生活,不要屈服于同龄人的压力。
说来奇怪,失败使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安全感,这是我从考试中没有得到过的。失败让我看清自己,这也是我通过其他方式无法体会的。我发现,我比自己认为的有更强的意志和决心。
从挫折中获得智慧,变得更强, 意味着你比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生存。只有在逆境来临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认识你自己,了解身边的人。这种了解是真正的财富,虽然是用痛苦换来的,但比我之前的任何都有用。
△ Tony和他LEAP的小伙伴们
对Tony今天拿到的成绩,他的规划老师无不感慨道——
现在的他,既不是迷失题海的书呆子,也不是玩物丧志的年轻人。在他较终选择的这条路上,他开启了为新的世界梦想有的放矢的征程。也许在这条路上,他了解了学习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帮助他人共同学习;明白了成长可以在学业以外,当他为支教期间舍不得他离开的孩子擦掉眼泪,或者作为学生会和LEAP(领创执行官联盟)成员筹办大型活动的时候。
他验证了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怀揣更明确的梦想而自发的进行的,而且这样的学习并不一定在书本上,所以他抱着对化学的激情做了课外的Research;他明确了有目标有方向就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所以提前一年多,就开始为牛津的面试,申请,做好准备。很多时候,似乎有了一个“牛津大学”的光环,他就成了我们不认识的“别人家孩子”,但是我们能看到,他其实还是那个他,只是为了自己的选择持续努力着罢了。
愿他这种努力和坚持,能够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