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青少年教育而言,不应只对历史发展趋势做被动反应,要领 先变革趋势。在教育的道路上遵循发展规律,重视大脑质量提升,通过发明创造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摘自第五届IEIC胡卫先生分享
图 | 胡卫先生IEIC现场分享
疫情跌宕三年,如何减轻焦虑?
当今不断变化的教育大环境下,创造力从何而来?
如何让孩子活出质量?
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先生带来了《何以为人——读人类的终 极问题有感》的主题分享,对以上问题做了精彩论述,让我们共同回顾——
了解人类的终 极问题 减轻焦虑
两年前胡卫先生曾参加了全国政协发起的“防控疫情读书活动”,受委托导读过《人类的终 极问题》一书。这本书颇有趣味。推荐给大家的理由有两个:
第 一,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就提出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系列的哲学命题,也是人类源与流的问题。著 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认为,人要解决三大关系问题,问题的次序不能颠倒,即解决人与物的关系,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解决人与内心的关系。
除了思想家、哲学家,所有人特别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也会被这些人类终 极问题焦虑、烦恼、羁绊,所以人类要从内心去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第二,世界进入到一个动荡变革时期,需正本清源。2020年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没想到病毒不断扩散,世界经济复苏困难,如今俄乌冲突加剧,造成粮食、能源、矿产短缺,世界通胀压力持续增加。
从1900年到2000年,过去的100年里一直由八个工业国家主导世界经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日渐式微。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第 一次超过了美国,所以中国崛起是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下美国剑指中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从贸易金融到军事、科技进行围猎。在世纪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很焦虑,青少年也很焦虑。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源于这本书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回答。
从生命的起源出发
探寻“创造力”从何而来
《人类的终 极问题》有三个部分,第 一部分涉及地球的年龄和人类的起源。
2017年3月2日,加拿大的几名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发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生物化石,距今已有37.7亿-42.8亿年,地球的年龄只有45亿年,而有逻辑思维的高级生物是5万年-7万年前出现的。
5万年到7万年时间虽然很长,但是相对于45亿年的地球,连弹指一挥间都算不上,所以人类的出现是小概率事件。
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最开始叫“单地起源说”,后来又提出了“多地起源说”。
随着科学家采用DNA证据法,计算机技术正式打开了“寻祖大门”,科学界彻底改变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进程。我们发现,人类不是“多地起源”,所有人都可以追溯到15-20万年前的非洲,而且非洲是人类的摇篮。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获得者斯万特·帕博发现,7万年前人类离开非洲后,基因从尼安德特人这些己灭绝的古人类转移到了智人身上,并流向了现代人类,在今天仍然具有生理相关性。
第二部分是关于衰老和死亡的问题。
所有人都有长生不老的期望。达尔文说衰老属于物理学范畴,长生不老违反物理定律和自然规律,即使身体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头脑不能长生不老。因为神经细胞不会分裂,而不会分裂的细胞寿命是有限的,生老病死是大自然有意为之。
科学家威尔丁提出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减缓衰老的速度和延长健康寿命,另一种是逆转衰老的过程,替换一部分器官。
第三部分涉及到人的创造力从哪里来。
我们拥有独特的大脑。尽管大脑只占体重的2%,但它要消耗人类机体体能的25%。
人类的身体和大脑,有一大半都是在出生后完成发育的,这也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关键因素,使得人类的童年延长,大脑的可塑性提高。所以人类发展了一套后天学习系统,为发展创造力奠定重要基础。
创造力是依赖于环境的。美国的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朗顿提出“液态网络”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创造一定是处于混沌的边缘,介于严格秩序和彻底混沌之间。
人类社会中,最早的打猎采集阶段相当于气态,我们的祖先居无定所,像空气分子一样游荡在大草原。农业社会诞生以后,人类社会开始以村庄为单位,把人类固定下来,大家互通有无。到了公元前2000年,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出现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开始交汇,从此人类社会腾飞并一路加速发展。
如果将600年中的200位重要的科学家进行比较,会发现促使科研成果出现的原因,不完全是生存法则中互相竞争、互相杀掠的结果,更多是集体智慧的产物。而且,很多的科学创造都源于公益创新,未来公益创新将成为主流,这同达尔文的进化论非常相似,达尔文说生存竞争只是社会的表象,团结合作才是进化的核心所在。
图 | 胡卫先生IEIC现场分享
给家庭教育三个启示
让孩子活出质量
《人类的终 极问题》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科普读物,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以下三点启示:
第 一,万物相生,彼此依存,人类要建设命运共同体。
人这一物种诞生于非洲,后来历尽千辛万苦和九死一生,才分三次走出非洲,分散到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并逐步进化成高级智慧。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从部落、家庭、社区、民族、国家一直到世界,主要是协同合作的结果。人类想要在宇宙中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学会合作,把创造力用在正确的地方,来应对未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就青少年教育而言,不应只是对历史发展趋势做被动反应,我们要领 先趋势,进行变革。胡卫先生曾前往联合国参加关于文化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在讨论世界各国有哪些共同价值时,我方提出一条,即:学会合作是人道、伦理、文化的重要价值,是面对挑战的重要策略。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学好数理化作为重中之重,但是一天到晚跟同伴搞竞争,有些孩子甚至为了自己的分数,把同学的作业撕掉,这样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空间的。学会合作是教育重要的核心价值,在培养学生沟通、信息能力、批判创新思维以及全球跨文化意识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敬业乐群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能被社会所接纳,也是他能否有效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个标志。
第二,创造依赖于集体智慧,需要宽松的环境和空间。
人类的创造力从哪里来?比如从事艺术活动,进入有创造性的实验室;再如适当休息,当你去散步的时候可以灵光乍现;还有看和专业无关的书,胡卫先生提到自己的女儿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有一个很好的习惯——看书比较杂,而且还有记笔记的好习惯。
现在国内学校的班级设计都是排排坐,建议可以设计成围合式,有利于同学间讨论和相互启发。目前很多公司的办公室都是先设计咖吧和水吧,再围绕咖吧和水吧来设计办公室,目的就是让同事们在饮水和喝咖啡时有更多机会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激发灵感。
我们对于青少年的教育,要做到:
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和空间。丰富孩子能接收的信息,让孩子有比较鉴别。现在所谓的精算大数据,给你投喂的信息都是你喜欢的,从而生出“信息茧房”,造成学生视野狭隘。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里要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尤其是高度重视美育教育。
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角色,让学生会学习。这里为大家提供四种学习方法:学会阅读,抓重点,快 速浏览;学会课堂讨论,把学习的内容、观点在课堂当中表达出来,善于辩论辨析;学会写作;学会公开演讲。
第三,乐于奉献,长寿的意义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
如何提高质量?先抓住关键期、敏感期。6-24个月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最需要父母的陪伴;2-3岁是儿童增强语言能力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能力开发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
其次,教育要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儿童的认知过程和成年人的认知过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柯尔伯格等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德发展理论。他们虽然没有直接论述教育过程,但强调了教育过程必须与智力发展阶段、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次序,针对不同智力和道德发展阶段的特征,施以相应的教育。
最 后,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等组成。每个人的长项智能是不一样的,教育不能平均用力,而是要通过了解学生优势智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扬峰补谷。
综上所述,我们要让生命有质量,活出精彩、活出价值,就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重视大脑质量的提升。让婴儿有充足的时间发育,让少年有足够的时间发掘潜能,让成年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明创造,并最终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