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人生大事,也是国家大事,教育者要立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民发展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促进教育百花齐放的良性生态。
——摘自第五届IEIC倪闽景先生分享
图 | 倪闽景先生IEIC现场致辞
“新时代教育新变革”是社会各界共同聚焦的重要议题。广大的教育办学者、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应对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
对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先生在第五届IEIC大会上的致辞中做了明确注解,让我们共同回顾——
教育,是人生之大事,国家之大事,人类之大事;关系着个人进步、家庭未来、民族振兴和世界的未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一个微妙的变化,就是以前党的报告,都是把教育放在民生板块,比如十九大报告,就是把教育放在“八、提高保 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而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前移到了“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把教育列入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角度来谈。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如何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来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的召唤。IEIC大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们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有了面对面交换意见、分享经验的宝贵机会,为实现中国式的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这几年高质量的教育论坛很多,说明大家重视教育,同时也说明教育问题很多,有很多话题可以来探讨。比如教育内卷和教育焦虑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发展中的过程性问题。内卷一词的英文是involution,意思是陷入旋涡中,而进化一词的英文是evolution,源于拉丁文,其原意是将一个卷在一起的东西打开,意指事物的生长、变化和发展。因此内卷的反义词是进化。破解教育内卷的唯 一办法是我们每个人通过学习来实现自我进化,这个进化就是要洞察世界发展的潮流,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我们完全不必焦虑将来孩子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因为对人类的文化进化来说:新技术总是以淘汰老的生产方式来淘汰旧劳动,但是新技术总是以创生新的人类需求来创造更多新劳动。对每个人来学习的进化来说:新学习总是以形成脑神经元的新连接来学会旧知识,但是旧知识在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会突然拼接成新的脑神经回路来创生新知识和新观念。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坚守教育理想 · 拥抱时代变革”,我们的教育理想和每一位家长的本质追求是一致的,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成功与幸福,但是真正能够勇敢地去拥抱时代变革却并不那么容易。技术是圆的,稍有一点推动力就会自动向前滚;但教育是方的,要让它向前走一点需要全社会付出很多。人头是圆的,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却是方的,要改变我们的价值判断需要通过努力学习和深刻反思才能实现。参加论坛,我们就是要放下自己的成见,通过聆听和交流,让别人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和对教育的新理解,来冲击自己固有的脑神经回路,让那些已经变“方”的思维回路中有新的元素插入,当我们的大脑有新的思维回路产生时我们自身的进化就开始了,这样我们就能跟随时代变革抓住教育的核心,把握教育真正重要的东西。
当前教育面临最要紧的问题是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八个字振聋发聩——“风高浪急、惊涛骇浪”。我们的孩子们将来面临的可能是“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世界!因此,教育的任务是要让孩子们能在陌生环境中自定航向,形成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聚焦创造新值、协调矛盾困境、承担责任三项能力,这不是能通过多做作业、多参加课外培训解决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的教育价值判断就错了,我们越努力,我们犯的错误越大。
“坚守教育理想 · 拥抱时代变革”,我们教育人应该做些什么,我这里提三个方向性战略性的意见。
一是要从战略高度积极推动学习科学研究,从而使我国在脑科学和学习科学领域处在领 先位置。针对人脑的学习研究涉及国家未来的创造力和领导力,甚至对学生减负也有重要意义。大量新的脑科学发现表明,过去习以为常的自然学习方法,有可能发生颠覆。我们都会学习,但并不清楚学习的机理,而这个巨大的奥秘正在逐渐被揭示。学习研究的落后,会导致整个民族学习的落后,因此探索大脑要像探索太空一样去重视,要比照60年代“两弹一星”的办法去攻关,要作为提升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视角去做。每位教育工作者,实际上都是脑科学工程师,每一堂课,每一次和学生交流,都是在塑造孩子们的大脑。
二是要从战略高度考虑教育一致性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一致性体现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的认同上,这个需要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全国语文、思想政治和历史课程教材已经走向全国统一,这无疑是非常英明的,这些涉及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课程,统一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和文化认同,这是民族凝聚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国与国的竞争主要就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的生理实质是人的大脑的不同。从教育角度来看,人的大脑之所以不同,就是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因此,应该鼓励教学方法和其他课程教材的多样化,教法课程和教材的多样化,就是人脑的多样化,就是未来创新的源泉。
三是要从战略高度把握教育主权和话语权。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但是无论从学制、学科、课程等方面看,本质上都是西方教育的架构,上海学生的PISA考得再好,也是西方教育分科模式和班级授课制度的成功。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天人合一、求同存异、以人为本,传统教育当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书院模式,在现在的教育系统里体现得并不多。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要以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为本,以世界先 进的人文和科技成果为线索,形成体现中国传统教育优势的课程架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然后逐步形成世界普遍接受的态势,形成以我为主导的中国特色国际课程体系,将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这一点,很多开展国际课程的学校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如果你只停留在IB课程多少高分率,向国外高校送了多少人,那不是学校,那真的只是一个培训机构,那也称不上在办教育,而是在做教育的生意。
今年是改革开放44周年,去年是高考恢复44周年,也就是说高考改革比全面改革开放早了一年,这个微妙的一年,也是对教育优 先发展生动的阐释,也正是因为教育改革的先行和坚持,为我国四十多年高速发展奠定了战略基础。新时代教育要有新的使命,教育的引领性、先导性特征将越发突出,未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形态需要大家去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最 后,总书记又讲到了青年:教育强,青年强;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培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因此我想再强调一遍,以引起大家的重视:教育是民生,更是国家战略,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的未来在于现在的课堂,现在的课堂就是未来国与国竞争的战略要地;人类的未来在于现在的课堂,现在的课堂就是未来人类的孵化器。
要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远景,我们教育人不能偏离了重点,既不能沉迷在自己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也不要迷失方向全面否定自己,更不可随波逐流把精力花在自己折腾自己上面。只有咬紧关键点,解放思想,努力实践形成自己的东西,百花齐放的教育生态才会再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