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 进家长群

学校开放日

    新闻公告

    上海西外外国语校长林敏:双语教学的再思考—教师、课程与课堂

    发布日期:2019-10-30

      第二届IEIC国际教育已完美收官,大会围绕国际教育的现状、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IEIC的嘉宾分享了不少精彩的观点。

      今天艾老师带大家了解一下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创办人、总校长林敏主题为《双语教学的再思考:教师、课程与课堂》的精彩演讲。

      ▲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创办人、总校长林敏

      林敏,复旦大学学士,英国利兹大学博士,曾在国外大学任教多年。十五年前辞去国外大学终身教授及系主任职位,回国在一块稻田上创办了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并担任总校长至今。西外是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现有中外师生5000多人,有中西多元化的融合课程与课堂。

      以下为林敏总校长的精彩演讲内容:

      今天的这个反思可能更基于实践者的在办学十几年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困惑、两难,包括对未来和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的国际化教育其实挑战非常大,我们只要在学校一线,在做课程,在课堂听课,我们在思考未来培养的人,包括在每一个原先所设计、所设想的各种非常美好的愿景,但是在真正落地的过程当中,我们都知道会碰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以前也是大学教授,也写过好几本书,做过很多科研,后来作为一个实践者回到国内办学,15年从幼儿园到高中,努力在思考怎么把中国语境下,以中国学生为主的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做起来,我觉得这个愿景、目标和实实在在的现实课堂、课程,包括师资,包括自己在国际学校的管理也好,国际学校整个发展也好,其实我们面临的挑战非常大。

      我在想,每天真实地在学校、在课堂上、再看学生的作业,哪怕较后学生去了美国大学、英国大学或者留在国内规划,我们是不是真正培养了自己当年办学时候所设想的一种国际化人才?我扪心自问,刚才王涛老师提到了在UNESCO,包括在所有的国际组织,为什么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学生,为什么在世界的,不要说国际组织,的大公司、跨国公司,在美国谷歌也好、Facebook也好,现在他们的CEO是谁?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是印度人。而且在印度读完大学以后到美国,也不是土生土长的,人家在印度读完大学以后讲英语可能还带着非常浓的印度口音,但是人家做到美国的科技创新公司的一把手。

      印度他们的国际化的教育是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不仅仅是语言,我们可能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母语,我觉得不是语言的问题,是整个思维方式、整个文化,包括整个价值观,包括全球胜任力,他们是渗透到所有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我们是不是真正在做国际化的教育,我自己在想这个问题,我希望和在座的同行们一起来思考,我们国际化的学校从目前我们的理念、课程、课堂、师资,是否真正在做国际化的教育。

      ▲ 林敏总校长正在表发精彩演讲

      第一,我们怎么定义国际化教育?

      国际化教育就是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课程、语言、师资、外教。国际化教育英文是Internationalization,Globalization,我很喜欢Globalization这个词。国际化教育是不是有多元的、不同层次的,有综合的内涵值得我们去思考,是不是Globalization就是国际化教育,是不是Internationalization就是国际化教育。

      第二,我们能否走出中国的国际化教育之路?

      我们把IB,A-Level,AP,BC等课程引进来了就在做国际化的教育吗?我是提出问题,因为我们西外从一开始创办的时候。有人找我们做A-Level的课程,我说我们自己试一试,有没有办法可以做一些中国国际化的课程,很难!试了10年有一些成果,较后为了能够让国际化的课程有一个更好的嫁接,我们还是引进了美国的AP课程A-Level课程。我在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国际化标志仅仅是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课程引到中国的学校,我们是在做国际化的课程,等于说我们有一个假设,有一个出发点,就是所有的美国学校、英国学校都是国际化的学校。

      我两个孩子在国外长大,读的是国外学校,他们真正国际化了吗?回到中国能不能真正有一种全球的胜任力?能够在中国和美国、英国不同的文化、社会场景中如鱼得水吗?他们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大学,以后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中能不能适应,我在思考。

      这些问题看上去不重要,因为我们都在做了,有的时候也在问自己,在中国现在的场景中我们做起来,把这些课程引进来,把这些课程实施,先让我们的孩子通过课程的学习,包括老师能够把这些课程教好,打下我们所说的中国国际化的第一个较较基本的基础。像中国近现代的教育,一开始我们也是全盘引进来的,当年的清华学堂、燕京大学,一些很好的学校和教会也是原汁原味引进的,都是西方的课程。

      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和目前中国经过70年或者近百年近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别面对我们所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现在国际化的课程如果重新定位的话,该怎么定位?我用了一个词"Integration",这个词比较适合我们来思考,将来中西也好或者中外也好,国际化的课程千万不能局限于英美或者是欧美,我们常常会用“中西”,这两个字也是有问题的,真正的国际化课程是一个全球化的课程,也包括东亚、南美、非洲,包括整个世界,我们常常把我们的国际化课程窄化,我们首先先把全球变成西方,然后再把西方变成英美。

      我在国外待了20年,很难用一个词概括西方是什么样的,因为西方社会也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西方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全球化的,无非就在一个国别所展开的过程。现在很多国际化学校,除了英美,有没有和其他的国家交流?

      国际化到底是什么?

      国际化是一个真正的要和世界上所有不同的文化建立连接的这么一个过程。而且真正国际化的学校,包括英美一些非常好的学校,他们很注重和不同的学校进行交流。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门课也是剑桥的,我们有太多的机会去英美学校,我们太多的外教老师都是从这种国家过来的。为什么不能找一所北非的学校对话呢?和摩洛哥的学校建立视频连接,然后这门课我们的师生就和北非的这所学校一起来做课题。

      我们很多学校都去过英美,都和英美的学生家庭、老师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但是英美不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大概80%以上的人口生活的这么一个社会场景。所以我说国际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去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状况。

      我们分了几个层面,前面有课程的、理念的、课堂的。

      我觉得融合有不同的层面,我觉得首先第一个层面是语言层面的融合,我觉得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我们首先要把英语学好。英语不是工具,我们常常觉得英语是一个工具,如果是一个工具的话不需要学英语,我们用科大讯飞的翻译软件就可以了,英语是一个连接世界非常重要的具有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一个语言不仅仅是改变人类交流和交际的一种方式,它也在改变我们连接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觉得英语一定要学好,一个孩子的认同,身份的认同是国际化教育较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国际化教育较需要解决的问题。母语和英语的融合,我觉得是中国国际化教育必须要关注的。

      课程层面,我觉得要很细。包括课程目标融合、课程标准融合、课程内容融合、课程实施融合,包括课程评价。我觉得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很细致、很精细的实践型的研究和工作要做。

      课堂层面,我们常常忽视课堂,我们在国际化教育当中有很多课程的实施、课程目标的实现,往往是“旧瓶装新酒”。怎么在课堂当中既要有扎扎实实的知识点的落实,课堂效应的提高,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包括课堂时空与环境,整个课堂的结构、流程、氛围这些值得我们好好探索。

      课堂和课程之外,我觉得不得不涉及到价值观层面,国际化教育在目前语境下有可能会绕着走,可能从技术层面上或者知识层面上,目前对外国教材的引进,特别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这块确确实实有很大的限制。

      但是国际化教育较较重要的挑战对我们来说是怎么样培养有申辩思维、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想法的学生。我们敢不敢面对这样的挑战?

      其实国际化教育,特别对于中国学生较大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儿?我也想问在座的校长和专家们,我们是绕着走还是直面这些挑战?有冲突吗?价值观从根本上有冲突吗?我们的价值观和现有的价值观,全球的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有冲突吗?没有!

      我们如果承认人类命运共同体那就一定会承认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共同的价值观,否则怎么会有命运共同体?我们做校长、做老师的常常会觉得我讲到这一层,讲到自由、民主、独立、平等、包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也有。没有独立思考怎么会有创新?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怎么会有真正的深度学习?没有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怎么会有真正的学习的结论和成果?那种被动式的学习和灌输恰恰是我们国际化教育所要改变的,国际化教育并不是你把中文的教育变成英文的教育,把中文的教科书变成英文的教科书,把中文的考试变成英语的考卷,这不是国际化教育,这是翻译。

      所以我说国际化教育较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不要去回避。中国的学校比较讲规范,西方的学校比较讲自由。这两者又是什么关系?我们要探索。

      知识的创新力,中国讲知识创新力了?西方的教育就不讲规范了?真正好的教育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好的教育就是国际化,没有冲突。如果中国的教育是那种不是真正培养人的教育,那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中国的教育是真正培养人,我说这些所谓的黑白分明的对立和两分法是错误的。我们首先要在思想观念、思想方法上转变,我们不要去惧怕,包括个人与集体,我们中国是只讲个人不讲集体的社会?错,我们的传统社会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我们从《论语》《孟子》开始,都可以看到对人格发展的重视和尊重,包括独立人格与国家社会。

      我们讲个人人格独立,个人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说民族认同与全球公民意识,矛盾吗?我们有德国的学生在我们学校待了好几个星期,在临走之前我们请了所有的外教,他们的学生和我们的学生在一起座谈,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全球公民,什么是全球公民,全球公民和自我身份认同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敏感吗?也挺敏感,但是通过讨论大家都清楚了。

      其实个人的身份认同和全球公民意识就是大我和小我的问题,身份认同和全球公民意识并没有矛盾。

      有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价值观较深层的东西看作是国际教育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要理清楚的话,我们要做课程的融合、资源的嫁接,首先要在这个层面上理清楚。

      谢谢大家!

      错过了本次IEIC的家长们也不用担心,专家和大咖们的干货分享播播老师都将整理成文字内容推送给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远播国际教育”~

      此外,正在为孩子择校的家长现在就可以报名远播12月7日在龙之梦万丽酒店举办的上海展啦!远播为您请到了领科、耀华、上外、光华等的国际学校,近距离了解国际学校的情况。

      一上午看完江浙沪70余所国际学校,找到较适合的国际学校,还在等什么?

      展会时间:12月7日

      展会地点: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10楼ABC宴会厅(长宁区长宁路1018号)

      报名方式:填写下方#家长有问必答#,备注上海12月7号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家长有问必答
    学校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上海站 2025.01.11 上海明天广场裙楼2楼▪机遇中心(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99号) 预约报名
    武汉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报名
    天津站 2025.03.09 待定 预约报名
    成都站 2025.04.12 待定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5.03.01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楼上海大宴会厅(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预约报名
    青岛站 2025.03.01 待定 预约报名
    北京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报名
    深圳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报名
    杭州站 2025.03.08 杭州君悦酒店2F · 大宴会厅(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路28号) 预约报名
    广州站 2025.03.15 待定 预约报名

    标签: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预约探校
    预约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移民、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