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远播教育举办的2020年IEIC国际教育创新在线峰会•上海站,今天12点在线上拉开帷幕!
本次峰会的直播间汇集了包括:包校吴子健、平和万玮、协和卢慧文、教育专家陈默、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复旦女神沈奕斐等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咖。
他们以“点燃孩子未来”的峰会主题展开直播讲座,针对目前学生家长较为关心的国际教育规划、家庭教育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分享,为直播间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教育知识的盛宴。
本次在线峰会,赫德学校CEO、执行董事潘佳先生带来了主题演讲《获得Offer即是“一劳永逸”吗?英美精英寄宿制下的全人教育如何化解海外学习生活的诸多挑战?》,直播间里数千名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互动,在弹幕中表示收获颇丰。下面播播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内容。
▲赫德学校CEO潘佳先生的直播间实况截图
演讲嘉宾
潘佳
赫德学校CEO,执行董事;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学硕士;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BA学位;
潘佳先生曾在国内创办或参与创办多家教育机构。对于中国学生以及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拥有超过10年的经验。除了教育行业经验之外潘先生也曾就职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等国际机构。
演讲内容
今天,赫德学校CEO潘佳先生的主题演讲主要给家长们澄清了以下三大误区,相信这也是很多学生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第一、不是找一个把学生批量送到海外大学的流水线;
第二、不是要找一个“洋高考”;
第三、不是要找一个外教多的学校。
那么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他的详细解答~
▲赫德学校CEO潘佳先生演讲主题《获得Offer即是“一劳永逸”吗?英美精英寄宿制下的全人教育如何化解海外学习生活的诸多挑战?》
各位家长,我希望我们网络那边除了家长还有同学,非常高兴今天可以有机会来和大家做这样一个交流。
刚刚主持人介绍我是赫德学校的执行董事,这样一个身份其实大家可以理解为学校的发起人之一,我们学校的几位发起人都和我一样有相似的背景,我们都是在海外求学,然后回到国内。赫德学校的源起更像是我们在为自己的孩子去找一所适合他的学校,因此创办了赫德学校。
迄今为止,赫德学校已成为一所幼、小、初、高一体化的学校,而且我们在北京、上海、青岛、宁波、南京分别有五所分校。
今天的题目是希望与大家交流,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地碰到的家长的问题。家长在国际化教育上,对规划、对学习课程,对学生生活方面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经典误区,所以今天的话题更像是一个我对之前家长们问的问题的一个小小的总结。
这个小小的总结,我把它叫做选择国际化教育体系的家长通常会遇到的三大误区,或者说更直白一点,三个“坑”。
这三个坑归结到一起可能是家长问到的这个问题:获得Offer是一劳永逸的吗?我分解成三个不同的子问题,先从问题出发,再说误区。
我想请大家跟随我的思路,你是不是在考虑国际教育时,对自己有以下三大“灵魂拷问”:
第一大类问题,我听到非常多的提问:你们学校能让学生上好大学吗?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你们能把我送到哪里呢?你们有没有海外规划呢?大家想想问过这种问题没。
第二大类问题特别经典,说你们的学校是从小学到高中,那你们的课程体系是英国体系还是美国体系?有些研究过很多的家长还会直接问:你告诉我你们是IB、AP还是A-Level?
第三大类问题,说你们学校是不是有很多老外?外国老师的资质行不行?外教口音是否纯正,我不想要美国乡村口音。你们能不能给孩子原汁原味的美国/英国/加拿大课堂?
这三大类问题是我经常听到的,在我看来是三个很大的“坑”,如果你钻在这三大问题里,很容易混淆自己的目标,分散自己的精力。
我认为大家的关注点不应该在这三个方面,
- 当你问第一大类问题时,其实任何一个好的国际化教育或学校,都不是一个流水线——把学校学生批量送到海外大学的流水线。
- 对于第二大类问题我想说,各位在选学校的时候,不是要选一个“洋高考班”,甚至不是在找一个“洋课程学校”。
- 对于第三大类问题我想说,你不是想找一个外国学校,而是要找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这三大类问题,我今天想花些时间来和大家详细说说,我们自己的感想是什么。
01 为什么说,你不是找一个把学生
批量送到海外大学的流水线
如果你看到一个英美大学校长或规划官,你想把自己孩子往那边推,那你需要了解这些高等学府的校长和规划官们在想什么。
我给大家一个小案例。
我的这张PPT里有三张小照片,那是2019年的时候,英美两所学校的校长及规划官,都分别和我提到一个研究,就是2025-2030年的热门高收入职业预测前三名。他们提到的这个研究,我回去仔细读了,读完也吓一跳,就是这三张照片。
我不知道家长和同学从这三张照片,能不能猜出来2025-2030年热门高收入职业是什么?我来揭晓答案,我一张一张从左到右来说。
较左边一张是城市农民,英文叫urban farmer,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样我们吃的东西是在我们身边生产出来的,都是在那么远的地方生产出来,耗费了巨大的能量运送到我们身边。如果有人能创新到,在我们身边种植出或养殖出我们能吃的东西,那这是一个亿万级的产业,是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
中间那张是虚拟现实体验设计师,virtual experience designer,是设计一个虚拟现实场景给用户体验的设计师,这与我们现在说的平面设计、美术设计、视觉设计、交互体验设计是非常不一样的。
较后一张,一个人指着自己的胸口,胸口写着“I AM A BRAND”,我就是自己的品牌,什么意思?叫做个人品牌顾问和个人发展咨询。在那个报告里提到说,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品牌设计不是给企业、组织、非盈利组织、机构,而是给个人,其实这在我们身边已经在发生。
我请问一下女士们,你们用口红的时候,是关注这个口红的品牌,还是首先关注“李佳琦”这个个人品牌?所以怎么样塑造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在未来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这三个事情,不是给大家带来未来感,而是告诉大家这是美国、英国大学的校长、规划官们在想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他们希望面向未来培养人才。
所以大部分跟我们沟通过的的欧美院校的规划官都会说,我们需要的是能应对未来挑战的学生,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人。
所以为什么我们非常不喜欢很多家长说,我们的目标是把孩子送进大学,不是这样的,不是有一个流水线,让孩子在一个学校读三年书就去大学,然后选一个专业,就有非常好的工作,登上人生巅峰等等,不存在的。
大家想想你五年前的生活与今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你还记不记得在没有微信之前你的日子是怎么过得?
大学的的教育者在想这个,他们在找那样的学生,那我们给我们的学生选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体系,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是我真的想让大家思考的。
如果我们不是在找一个把孩子送去国外的流水线,那我们在找什么?我们应该找什么?我们应该给孩子能眺望到更远地平线的能力。
这话听着有点虚,但你分解开看,我们是要给孩子更多见识,所以你绝不是在一个“流水线”上,闷在学校里,就可以把这种见识给到孩子的。
第二,作为家长,作为学校,你要给这个孩子个体的成功,你要伴随他,和他一起去探索他个人的成功,这个就是他自己的,不是一个流水线的标化产品。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赫德宁波学校今年有两个毕业生,都拿到了伦敦艺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两个孩子在进来的时候,绝不是传统上的特长生,但是去了伦敦艺术大学——这个世界排名前三的艺术设计院校。
在我们的概念里,去这种学校的孩子要从小培养,技术特别好,其实不是的。这些孩子在进来之前不是艺术特长生,而是进入高中后,在我们的老师的培养下,做了很多自己独立的艺术创作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上。较后他们的作品集,他们的艺术申请材料,能被世界排名前三的艺术设计院校发现、认可并被录取。
这就是一种1对1规划的能力,是一个个体的成功,而不是推向英美高校就结束了的“流水线”的成功,这种成功是很吃劲的。
02 为什么说,你不是要找一个“洋高考”
坦白讲,如果你只是找一个应对各类标化考试或学科考试的机构,你真的没有必要找一个学校,一个国际化的学校。
在市场和网上有大量的培训机构,你只需要在考试前花一定时间,结果都不会差到哪去,且费用和上一所国际化学校的花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你如果是上一个学校,你要的就不是一个培训,而是一个指向孩子综合素养的教育。只有这样的综合素养,才能让孩子应对未来——我们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职业的未来。这才是学府所希望寻找的人才和需要的学生。
这张图是我们高中学校戏剧社的排练照,我们的戏剧在乌镇戏剧节上也得了奖。
我想说的是,图片上这个女孩,在申请欧美大学时,拿了三四个英美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她是我们剧社在她那一届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我可以告诉大家,她不是一个学霸,但她在面试中个人陈述时,对方问她“你对自己身边的女性现状怎么看”,挺宏大的一个问题,问这个十几岁的高中生。
然后她用自己在戏剧社的一个体验来描述,“我演过中国一个戏剧著作叫《雷雨》,剧中有句很有名的台词,大意是说我在此刻是某某的妻子,某某的母亲,某某的情人,但我是谁?这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思考,我看到身边很多女性的身份就是我是谁的妈妈,我是谁的妻子......但她们恰恰没有自己”,这是一个高中女孩说出来的话。
她的这种体验就来自学科生活之外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不是说学术不重要,学术不是万能的,没有学术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拿到学术是不够的。
很多学生在进校之时并不是学霸,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找到了自己较本真的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驱动力,然后才获得了个体的成功。
这也是为什么赫德的各个校区都涵盖幼小初高,因为我们认为从孩子进幼儿园开始,一体化是不可间断的,在这个连贯的过程里,我们会不断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是我们做一体化教育的本源因素。
一个孩子对设计、艺术、科技、学术感兴趣,是从什么时候发现的?大部分孩子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从小学初中就有,这就是我们的学生生涯指导规划大部分从初中开始的原因,而不能等到高中,那样时间不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高中部采用寄宿制,我们通常称之为“寄宿教育”。我们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沉淀200多年的寄宿教育机制,学生不是下课后在宿舍住一下,而是他的寄宿老师就是他的任课老师,所以学生的课后活动,是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的。
我刚刚说的剧社的例子,他们的大部分排练时间就是在课后,晚饭前,晚饭后,寄宿教育给我们更多时间去发掘孩子的特长和优势。
03 为什么说,你不是要找一个外教多的学校
这张图片是我想和大家聊聊前面说到的第三个误区。不是说只要外教多,孩子的英语就能学好,我请大家从两个维度来思考。
如果你英语学习的目标是把托福和雅思考到很高的分数,那应该去培训班,我们对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跨文化的沟通者,这张图片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这张图片是我们同学去扬州考察古琴制作工艺的一个社会实践的项目照片,这个项目较后是有结题报告的。在项目开始前,当谈到这个项目的产出是什么时,一个学生说我要做一个TED演讲,我要用18分钟时间,给一个从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小朋友讲清楚什么叫中国的古琴文化,这就是跨文化沟通:你能用流利的英文和敏锐的文化敏感度来跟一个不会说中文,也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欧美小朋友讲清楚什么是“竹林七贤”。
所以,把英文学好的一个目标,不是用英文说美国人本来就理解的事情。
第二个和大家说一下英文教学的三个层面,分别指向文化整合,文化能力和跨学科学习,即用英语学习生物、地理等知识,这基本上是要中国老师参与。
综上所述,我坚决反对家长找“流水线”把孩子送去英美大学;我非常反对大家只关注学什么国际课程,能不能把英语学好;我非常反对全是外国人办的学校,我坚持的这三件事也是赫德的愿景:
① 我们要指向孩子个体的成功和能够看到更远的地平线;② 我们要指向孩子的综合素养,这是面向未来的能力;③ 家长要的不是一个外国学校,而是一个中国人,为面向世界的中国人办的中国学校。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
错过了本次教育展的家长们也不用担心,有规划需求的学生家长现在可以报名远播教育3月28-29日举办的IEIC国际教育创新在线峰会•上海站。
另外,其他城市的家长也可以关注远播接下来即将在9个城市举办的在线峰会:
每场在线峰会,远播都将邀请国际学校和重磅嘉宾大咖,让我们相约线上,足不出户一站式解决规划难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