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无外乎是人的成长,我觉得无非就是大家更关乎于学生多样性的发展,更关乎于个性化的教育。
——摘自3月13日邹宏宇媒体采访
媒体采访时间:2021年3月13日
媒体采访地点: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 春季峰会·上海站 新闻媒体中心
媒体采访嘉宾:邹宏宇,远播教育集团总经理
▲邹宏宇现场媒体采访
媒体记者:远播集团作为IEIC大会主办方,今年做了哪些创新和改变呢?
邹宏宇:IEIC这一次,尤其是主会场,所有嘉宾的演讲题目我们都是经过一系列系统的设计的。
我们今年因为在整个全球疫情带来很多的(尤其对国际教育这一块)一些不确定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增加了嘉宾关于比如国际教育的形势、关于较近的一些教育政策的变化,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这些方面都请了一些教育的专家来做分享,而且给他们的基本上都是命题的作文,就等于让他们系统性地来分享一下在这些领域方面的一些智慧。
比如协和双语总校长卢慧文她就讲,因为现在国家在整体教育均衡的要求之下,家庭怎么去应对规划择校的问题?然后平和万玮校长讲了孩子将来有多大的成就,取决于父母的格局。基本上这些都是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
我们IEIC原来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类的沟通和交流大会,像这种主论坛主要是针对教育工作者的,所以他们探讨的很多的教育理念,教育主题的东西会比较细,更多的可能会更落实到教育和学生成长培养相关。但是像这一次,我们就整个体制的设计之下,系统性会更强一些,也涉及到了我讲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的这些问题,这跟前面几届的IEIC大会略有不同。
然后今年我们还增加了一个留学分论坛,这个以前我们IEIC也是没有的。这个留学分论坛,主要也是因为在疫情之下,现在很多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像去年第一届毕业的学生,很多人实际上还是在国内上网课。他们也有很多的这种困惑和迷茫,所以我们今天上午的时候,跟主论坛平行的做了一个关于留学的分论坛。然后请了领馆的一些合作伙伴,包括国外大学的招生官,有UCLA、MIT的招生官,也有像英国考试委员会的一些专家,来分析后面整个国际教育,尤其是留学这一块发展的一些趋势。我觉得这整个对今天的家长而言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媒体记者:那你觉得此次大会可以给参展的学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帮助?
邹宏宇:对于IEIC我刚才讲了,之前我们主要是行业类大会。当然从2017年开始,我们实际上逐步的在对家长端进行开放。因为除了主论坛区域以外,我们还设立了专门的学校咨询区,首先我觉得对于家长和学生的整个帮助来讲,可以完全面对面的跟这些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可以深度地去了解这些学校,这是一个方面的一些收获。
然后另外一个就是我刚刚说的,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应的一些理念上面,请的这些专家和大咖来进行分享,我觉得这一点上面会对他们有更多的一些启示。就怎么样规划好自己小孩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会起到很好的一些借鉴和帮助的作用。
媒体记者:对于目前两会上的教育提案你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邹宏宇:我觉得两会上面有两个提案我是比较感兴趣的。
第一个提案我记得是我们IEIC之前也请过的一个专家: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他就提到学生成绩不是全部,不是教育的全部,更应该注重一个人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我觉得这个是谈到了教育的本质的东西,就是教育无外乎是人的成长。
但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因为本身高等教育资源的这种匮乏,所以诞生了高考的这样相对比较单一的评价体系。今天其实我在主论坛上面我也讲到,恰好现在二、三十年的中国国际教育的一个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教育一个很有力的补充。而且国际教育因为它是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让学生面向全世界去选择大学,加上这些大学都是自主招生,它们有自己的一些选拔的条件。它更看重学生的人格品德、核心素养,这些很底层的一些东西。所以导致我们这二三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教育,在本土很好的扎根,而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从申请的成绩上来讲,的的确确中国的国际教育目前在全世界可以说都是非常的。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进入到世界排名前三十位的学校,然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国际教育,我觉得这个就是取得了很大的一个成就。恰好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如果说我们是真的关乎人的成长的话,我觉得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可能后面会更加积极鼓励去发展国际教育。就包括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去年12月7号的讲话,他也是鼓励留学,鼓励中国教育进一步的对外开放,鼓励引进教育资源。我觉得恰好跟两会上面很多的代表就教育这个领域上是达成了很多的共识。
然后另外一个提案,我看到有很多代表在提议缩短学制。就是把我们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加上高中,这十二年的教育缩短到十年,我看有好几个代表都有这样的提案。有这样的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些问题,看到中国目前可能传统的十二年教育里面有很多时间,可能对于学生来讲是浪费掉的,因为他们只是在刷题。
因为我自己是做国际教育的,我也很清楚,像我们原有的十二年制的这种设计的结构,实际上是从西方尤其是美国这套体系过来的。它有它一定的优势,但是因为在中国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之下,大家变得一种唯分数论的相对功利化的这种教育,很多人就觉得浪费时间了。
其实还是回到教育的本质上面来,从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因为我们十八岁才是成年),恰好是十二年的教育才到成年人的一个阶段。如果是说,就比如说家长觉得应试的这个体系,对于学生来讲可能太单一的话,那么他可以选择更加多样性的,包括规划路径更加多元的国际教育的这种方式,来作为他未来规划路径的一个很有利的补充。
因为体制内我觉得是很难去改变的,要缩短整个的学制,后面一系列的东西会非常地多;就算是现在的政府慢慢地开始去改革,我觉得后面走的路依然会很长。想法是很好的,就是缩短学制让学生更早的进入大学,或者说更早的进入到社会,有它很多有优势的地方。但是目前来讲执行起来我觉得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中国如果一旦深入实行这个,实际上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目前西方还没有哪一个国家,从它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基础教育阶段)是在十年的,我觉得也是可以值得去探讨。但是本质的东西,我觉得无非就是大家更关乎于学生多样性的发展,更关乎于个性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