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搜集所需资料,分类、处理、加工;同时采用打破学科界限的横贯学习方式,进行主题式、项目式的综合性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无论孩子选择在体制内学习还是去海外留学,最终都要努力赢得人生的价值。——摘自第四届IEIC·深圳峰会演讲 陈海源先生
11月7日,第四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深圳峰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梦想”为主题,汇集了众多教育界大咖、专家学者、学校校长等,以创新化、国际化、专业化视角深度探讨各类教育热门话题,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答疑解惑,立足当下,共话未来。
在本次大会上,深圳市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校长陈海源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国际教育如何应对疫情》的演讲,我们一起来回顾他分享的精彩内容。
陈海源
深圳市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校长
罗湖区第八届督学
大会上,陈海源先生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展开了深度讨论:
1.疫情下的国际教育现状
2.疫情下的国际教育趋势
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方向
▲陈海源先生精彩演讲
1疫情下的国际教育现状
留学市场遭受重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4年疫情才能达到可控状态,也就是说直到2024年行业市场才有可能恢复至2019年的规模,并且还有一个缓慢的爬升过程。
根据英国国际教育咨询公司QS的调查报告,受访人里有66%的中国留学生表示新冠疫情影响了留学规划,而这个比例远高于欧盟(47%)、印度(57%)和北美(53%)的数据。换言之,中国家庭对留学的担心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
网课教育模式影响了留学感受。在同一份报告中显示,只有9%的中国留学生对网课“极感兴趣”,11%“非常感兴趣”,而37%的学生对网络授课“完全不感兴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费不值”、“留学体验感差”是大部分学生对网课的评价。
留学规模增速总体放缓。2017年以前,世界排名前十的生源国中,中国第一,印度第二,亚洲有6个国家上榜,排名各洲之首。近十年来,我国大力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中国的大学排名不断提升,所以留学的总体人数虽然不断增加,但需求的增速在放缓。
海外留学,国内就读。从去年开始,很多国内留学生已经放弃入学或者推迟报道。美国的常春藤学校康奈尔大学曾发布通知,表示无法按时抵达美国的国际学生可以选择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国内知名高校修读“线上+线下”的混合课程;再如由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合作办学的上海纽约大学、由美国杜克大学和武汉大学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等学校都招收了大批无法出国的学生。
▲摘自陈海源先生演讲PPT
疫情之下,国内合作办学的高校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了半线下授课和学习机会,同时降低留学费用的开支,不失为一个稳妥的过渡性安排。
2疫情下的国际教育趋势
疫情控制情况决定市场热度
疫情可控地区会率先回暖。海外的毕业生拿到offer后,选择去哪里就读,除了考虑学校的资质、排名外,也同疫情是否可控相关联。
恢复线下教学吸引学生。留学的孩子们孤身一人远赴海外,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对其身体、心理、学业都是很大的挑战。
解决合作办学学历认证问题。如果完全采用海外的线上课程学习,很多学历是无法在国内得到认证的。所以,如果合作办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会受到市场欢迎。
疫情后网课比例有所增加
网课比例增长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5G+共享推进泛在学习形式的普及。在座的各位家长都处于接受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抖音、短视频等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观念,随着5G技术的推广,这种形式的流畅性更好,体验性更强。其次是网课软硬件技术不断成熟。随着时间发展,网课的技术手段会逐步提高。最后,网课资源库和授课资源不断完善,成本降低。
国际教育的概念不断拓宽
国际教育可以超越空间,而不仅仅局限于留学目的地;国际教育可以跨国合作,办学模式越来越成熟。
3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的方向
增强教育文化自信,选择强项专业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我国在世界上的领先行业越来越多。2019年的世界学科排名中,我国有11所院校的11个学科排名世界前列,我们要有教育文化上的自信,并且学有所成后报效祖国。
提升自控适应能力,求得真经在手
孩子们需要面对离家在外、网课学习、生活自理、疫情防控等多重考验,所以学生需要提前提高适应力,为海外留学做万全准备。
适应泛在横贯学习,受益终身发展
信息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要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搜集所需资料,分类、处理、加工;同时采用打破学科界限的横贯学习方式,进行主题式、项目式的综合性学习,提高综合素养,才能让孩子赢在当下、赢在未来,适应未来的挑战。
▲摘自陈海源先生演讲PPT
最后,无论孩子选择在体制内学习还是去海外留学,最终都要努力赢得人生的价值,我们的目的和初心是不变的。“守望教育初心,成就教育梦想”是我们大会的主题,也是给予各位家长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