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校数量众多,而像哈佛、普林斯顿和帝国理工这样的高校却是凤毛麟角。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在学校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学生进入世界高校的门槛自然是水涨船高,压力也高于往年。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学生的留学模式和以前的模式相比更加复杂化,他们可能面临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带来的相关挑战。
——摘自第四届IEIC·深圳峰会演讲 Mars Wang先生
11月7日,第四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深圳峰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梦想”为主题,汇集了众多教育界大咖、专家学者、学校校长等,以创新化、国际化、专业化视角深度探讨各类教育热门话题,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答疑解惑,立足当下,共话未来。
在本次大会上,美国布劳沃德课程中心·中国区运营校长Mars Wang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推开世界高校的大门》的演讲,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内容。
Mars Wang
美国布劳沃德课程中心·中国区运营校长
大会上,Mars Wang先生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展开了深度讨论:
1. 留学之路并不轻松
2. 国际本科面临的挑战
3. 转升留学路线的机遇
▲Mars Wang先生精彩演讲
1留学之路并不轻松
我从小在中国中国台湾长大,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我出国留学较早,在美国读的高中和大学,之后在英国攻读的研究生。以前,由于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学费需要节省着花,为此我也到社区大学去修了一些通识课程,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
在读书时,我并没有接触过A-Level、AP这类课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完留学这条路的。一路走来有多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万幸的是留学的过程还算顺利。
要知道,世界高校数量众多,而像哈佛、普林斯顿和帝国理工这样的高校却是凤毛麟角。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在学校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学生进入世界高校的门槛自然是水涨船高,压力也高于往年。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学生的留学模式和此前的模式相比更加复杂化,他们可能面临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带来的相关挑战。
这里,我和大家分享另一个留学思路,关于如何培养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也希望能够给那些希望在国际教育赛道上大展拳脚的同学和家长们一个不一样的选择。
2国际本科项目面临的挑战
目前国内的国际本科项目遍地开花,其实国际本科的概念很简单,就是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的合作办学。国际本科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计划内的国际本科项目,另一种是计划外的国际本科项目。
▲摘自Mars Wang先生演讲PPT
计划内国际本科项目
计划内国际本科项目是经过国家教育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入教育部统招系统。该项目面向的是应届高考生,根据办学项目协议,颁发国内外院校的大学毕业证。虽然是和国外的高校进行合作,却不一定需要出国,即使在国内一样可以完成国际教育。这样的国际教育我称之为“半国际教育”——也就是在国内完成国际课程的学习。目前教育部公布有共1230余个计划内本科办学项目,以美国方向为例,共有159个本科合作办学项目。
计划外国际本科项目
计划外国际本科项目是国内和国外高校间进行合作办学,并有学分对接的课程项目。这样的项目由学校自主招生,对语言成绩要求相对宽松,且不需要高考成绩就能申请。在学习期间,一半的课程在国内进行学习,另一半的课程在国外进行学习,完成学业后由国外大学直接颁发毕业证。
我用下图来跟大家分析一下,计划内和计划外合作办学项目所面临的挑战。
▲摘自Mars Wang先生演讲PPT
首先,计划内和计划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很多共性。计划内合作办学项目受到国家政策的严格把控,一方面是政策管控,另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因素较高;计划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出口院校相对固定,比如学校项目和英美澳加等地的一些高校合作,家长和学生就只能在这些学校中做选择,缺少灵活性。
从入学和课程方面来看,计划内合作办学项目走高考体系,需要学生提交高考成绩和英语标化成绩,入学门槛比较高。而计划外合作办学的院校鱼龙混杂,比如一些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是以语言培训为主,学生先在国内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学习语言,甚至在大二结束时学生还没接触到大学专业课程,这时我们就要对课程的含金量打一个问号了。
另外这些合作项目还在办学上面临着挑战,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跟国外的高校体制还未完全打通。比如在分数的换算上,海外院校使用GPA计分,4分为最高分,而国内使用的是百分制;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海内外院校也没有完成对应的衔接。诸如此类办学中存在的模糊地带,是合作办学项目亟待解决的。
3转升留学路线的机遇
排名Top200的学校仅有30多所。美国地区实际上有4000多所高校,包含全国性大学、文理学院、地方性大学、地方性学院以及社区大学,而通常家长们对美国高校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我曾在社区大学修习过两门课,读完社区大学后学分可以转换到大学本科,而且由于学分比较便宜,节省了不少的开支。
有没有一个全新的国际本科的规划模式呢?
大家常规认知的规划模式是高中毕业后用毕业、英语标化成绩、SAT考试成绩去申请美国高校。还有一种模式是转升的概念,即学生先在注册美国社区大学学籍并学习,在完成大一、大二的通识课程后,以美国大学生的学籍身份直接申请美国高校。由于美国社区大学的学分是受全球高校认可的,学生也可以同时申请英国、加拿大以及世界各地的高校。
数据显示,通过转升模式申请到梦校的概率比直接入读模式的概率高很多。以去年康奈尔大学的申请情况为例,如果直接入读进入的比例是4%,通过转升模式申请到康奈尔大学的比例大概在20%。
▲摘自Mars Wang先生演讲PPT
再来看看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伯克利的网站,这些学校很明确地表示转升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即具有副学士学位的学生转升到这类学校是被认可的。
我们的美国高校学分转升项目落地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从历年数据来看,学生通过转升进入的高校呈多元化走向,各类院校都有。
转升项目要求学生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完成大一和大二的通识课程,也就是完成副学士学位。完成后,学生可以取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42个学分,同时还可以取得美国的副学士学位的60学分。学生毕业则具备转升资格,可以直接申请海外高校,申请院校的水平是根据学生的通识课程成绩来决定,而不是托福成绩。
为什么是根据学分成绩,而不是根据语言考试或高考成绩呢?
▲摘自Mars Wang先生演讲PPT
美国学校转升项目的课程在大一和大二阶段设置了60个学分,也就是美国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需要完成的60个学分,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转升项目也提供学生的学术英语课程,简称EAP,它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在学生入读转升项目体系的两年当中,学术英语水平有所提升了,同时也学习了通识课程的学科英语,而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是默认我们的学生为美国在读大学生身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课程可以在两年结束之后,是以转升的方式,不是用升读的方式来进入美国的高校。
最后,我想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的,关于学位认证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在完成海外两年的大学本科后的学位是被国家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因此学生有保障在本科阶段顺利完成学位。
总而言之,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所学校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而升读的赛道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
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面临着经济环境、疫情安全等带来的挑战。如果有这样一个合规合法且有保障的路径,让孩子拥有相对顺利的留学之路,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