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 进家长群

学校开放日

    新闻资讯

    IEIC|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新使命

    发布日期:2022-10-31

      “新课标”已经发布,落实新课标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倾情投入和主动变革,更需要来自于学校、区域、社会等各个层级上共同的制度支持和相互信赖的良好氛围。

      ——摘自第五届IEIC尹后庆先生分享

    尹后庆先生IEIC现场分享

      图 | 尹后庆先生IEIC现场分享

      国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标志着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学校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学校又该如何正确实行呢?对于这些问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新使命》的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教学

      “新”在哪里?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发布,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我们都知道国际上的课程改革,当然也包括中国的课程改革,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到从学校及其课堂,中间其实有很大的落差。

      假如我们的学校、老师,不能够全面地理解课程方案和标准,我们的课堂完全有可能还是原来的样子。那么再好的课程标准、方案,也只是文本层面的课程,而不是落实在教室里、学生真正获得的课程。

      那么,新颁布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我看来,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对于教学而言的“新”,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向:

      1.坚持素养导向。

      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线展开的,它描绘每一个学习领域的育人方向。提出核心素养作为我们的育人方向,根本上是要解决我们的“为什么教、为谁教”两个问题,因此,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课程育人的价值,并且在行动中真正落实育人为本。

      当然,相比高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提出的素养,会更加体现一种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指这个阶段孩子成长和发展所必须的素养,这对所有的孩子都同样重要。

      这一阶段的素养的基础性,体现为每个学科最基础的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比如说孩子在学习中间保持好奇心、求知欲、专注度、持久性等等,这些特质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也是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的基础。

      当然,义务教育新课程也强调未来性。这主要是强调素养是当下儿童在学校教育中,形成一种可持续、可迁移性、综合性的品质。这种持续生长、能够解决关键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

      义务教育的新课程还体现了综合性。因为核心素养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升级,它具有整合个体的各种能力、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或动机意志等的特征。

      2.强化学科实践。

      学科实践,也就是运用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做法,学科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行结合的学习方式。

      学科实践既注重学科性,也注重实践性,因此强调学科实践并不是抛弃“知识”,而是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

      学科实践已经成为各学科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关键词,各个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要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落实课标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之所以要大力推动学科实践,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没有行动、创造、体验、感悟,只有记忆、背诵、理解、思维,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素养。

      3.推进综合学习。

      素养目标要求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因为素养是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形成与表现的,所以素养本身是综合性的,是不同领域、单元知识的综合,也是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类型目标的综合。

      有效的综合学习是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是透过现象之后的创造性联系。

      综合学习不是发生在课程和学科的边缘,也不只是学科的拓展活动。综合学习是在问题情境中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创造性综合。

    尹后庆先生IEIC现场分享

      图 | 尹后庆先生IEIC现场分享

      4.落实因材施教。

      课程方案倡导“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差异化教学,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新课程的因材施教突出地体现在学业质量标准中的“学习进阶”上,它描述了学生在学科的关键概念和能力上的不同发展水平。

      义务教育新课程

      对学校现有教学有哪些挑战?

      新课程方案和标准,对广大基础教育学校来讲的确是一个挑战。学校要通过教学去落实新课程方案、标准,因此教学模式必须改变。

      第 一个挑战,是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将知识技能目标升级为素养目标?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校教学的新挑战在于,如何基于课程标准理解学科整体育人的观念和本学科的大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知识、技能的具体内容形成进阶性的目标系统。也就是从学科总体的育人目标到学科大观念、大概念,再到学年、学期、单元、课时,层层解析、转化,进而真正落地的目标系统。

      学校教学的挑战在于如何用“分类、提炼”的思维从课程标准中提炼出可以迁移的概念,对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价值观、思维和知识能力进行整体认知,将知识点整合到不同层级的概念视角下。

      在这里需要用“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思维方式。宏观思维立足于真实世界不同情境中可以持续迁移的大概念,微观思维向下发展到单元、课堂的具体学习目标,两者之间要结合起来。

      第二个挑战,如何将讲授为主的教学走向知行结合的学科实践,将单科单课教学转化逐步综合的学习设计?

      今天,对学校来讲,如何在不降低学科学业质量的前提下,将新的素养目标落地,形成以素养为导向的综合学科质量观,切实改变课堂的学习样态,将习惯的讲授式教学转化为教师在学科实践和综合学习设计上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在目前的班额的背景下,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新的学习样态中获得多维度的成长?

      在今天的课堂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更开放的课堂中获得在学科能力、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上的成长?

      第 一,学校的班级规模不能太大。但是这个问题恐怕一时半载可能也难以改变,能控制在40人左右已经不错了。控制学额才能够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较过去更多一些的整体关照和个性化的交流时间。

      第二,要让学生进行综合学习,这先需要教师本身的视野拓宽或具有综合性的经历。

      第三,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科实践和综合学习中获得有效的指导,需要寻求各类专业人员的支持。光靠现有学校的老师也是不够的。

      探索素养目标下面的教学新样态

      学校应该有什么作为呢?

      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已经开始积极行动,也都研究并且着手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第 一,改变“简单外加花式”的课程变革,而是将教学改革直接进入核心课程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特色不应该仅仅靠少数学生和教师在少数特色校本课程上的亮点打造,而是应该让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创造性的实施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底色。

      第二,改变排浪式推动变革的方式,而是持续增强教师对学科(跨学科)实践和学科(跨学科)理解,进而使其改变教学行为

      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施,并不仅仅依靠外部强制要求或者听专家几个报告就可以应对的,而是要真正有效地去回应对教师的学科理解、探究、实践能力提出挑战。

      学校要支持教师的学科理解和增加教师运用学科思维解决真实世界中复杂问题的经历。

      为了培养有素养的学生,我们先要让教师经历素养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科教师通过拓宽视野看到跨学科学习的统整意义。既要认识世界可以分化为不同的学科世界,也要感受因为学科整合世界显得精彩纷呈,感受学科育人的独特性与学科统整中的完整性。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产生学科事件、综合学习,就要先让老师们经历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开展跨学科的对话,改变开会做报告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促进教师与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实践者的对话,开展“工作坊”式的研修,让教师看到和经历学科实践的可能性,让教师也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和成长。

      将课堂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学校要营造共同研究—协同改进的氛围:确立共同愿景—理解学生学情和需求—共同备课学习设计(研究科学要求和学生需求)—课堂变革实践与改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路径是最为高效的。

      教师的学科理解需要通过学科阅读、专业领域的对话来展开,从零散的知识理解不断增长到对这个学科的结构性知识系统的把握,形成更加富有生命色彩和真实生活价值的理解,这样的理解才能被“活用”到教师对学生的任务设计中。

      第三,改变单纯教学方法的变革模式,而是将教学变革看作系统性的学校变革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少在上海,就有非常多的学校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改进,对推动当时教育质量的提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但光是方法的改进是不够的。

      我们要看到在当前素养导向下各种教学样态改变,同方法的具体改变是有区别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种教学法的变革侧重在教学的具体做法、流程等方面,一般都在单节课内发生,很少涉及单元以上的教育目标、内容。

      我们还要看到,传统教学法的变革可以发生在课堂内部,可以是教师单个能够完成的,只要教师愿意,就可以尝试改变流程、改变预习方法与步骤。

      今天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更多是需要学校,甚至在制度层面上进行系统地思考。对素养的理解、对素养和单元目标之间的解读,需要至少整个教研组、整个团队都能形成共识,这往往涉及到不同学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因此在教研方法和教研机制上,需要学校做出调整。有的学习还涉及到学校外部,需要社区、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支持等,涉及到广泛的部门。

      这些靠我们老师在单个课堂里是做不到的,需要系统变革,要采取新的策略并且营造出共同研究的氛围。

      新课标到来之际,我们教学变革不仅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倾情投入与主动变革,更加需要来自学校、区域和社会各个层级上的具有制度性的支持和相互信赖的良好氛围。这个变革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经过长期的、专业性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喊一个口号、开一个会议就能够实现的。

      以上就是有关于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点击下方咨询入口,远播老师会及时致电为您答疑解惑!
    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家长有问必答
    学校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天津站 2025.03.02 时间 地点待定 预约报名
    武汉站 2025.03.08 武汉洪山宾馆•2楼楚律厅(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号) 预约报名
    苏州站 2025.03.08 苏州凯悦酒店▪1楼大宴会厅(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华池街88号 ) 预约报名
    南京站 2025.03.15 南京希尔顿酒店•3楼颂庭宴会厅2/3(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 100 号) 预约报名
    南昌站 2025.03.22 南昌香格里拉大酒店•1楼南昌厅(南昌红谷滩新区翠林路669号) 预约报名
    宁波站 2025.03.22 宁波威斯汀酒店 · 四楼水晶厅2+3(宁波市海曙区日新街75号) 预约报名
    深圳站 2025.03.29 大中华喜来登酒店6楼西翼汉厅(福田区福华1路1号) 预约报名
    佛山站 2025.03.29 佛山万豪酒店5楼翰林湖厅(佛山市南海区海八东路38号) 预约报名
    重庆站 2025.03.30 待定 预约报名
    成都站 2025.04.12 待定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5.03.01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楼上海大宴会厅(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预约报名
    青岛站 2025.03.01 青岛富力艾美酒店五层大宴会厅(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12号) 预约报名
    北京站 2025.03.08 北京四季酒店5层大宴会厅(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 预约报名
    杭州站 2025.03.08 杭州君悦酒店•B2大宴会厅(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路28号) 预约报名
    深圳站 2025.03.09 大中华喜来登酒店6楼宴会厅(深圳市福田区福华1路1号) 预约报名
    广州站 2025.03.15 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2楼宴会厅(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兴安路3号)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5.11.01 待定 预约报名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预约探校
    预约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移民、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