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近几年的疫情冲击和教育政策变革,国际化学校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回归教育公益本性、去标签化的转变,需要在时代浪潮中把握发展方向,寻求特色发展。
立足国内的不同城市,2022国际化学校建设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化学校应该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做好内涵发展?
当今教育态势下,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什么?
新型国际化学校如何打造特色品牌?老牌国际化学校如何维持优势?
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中,【国际化学校建设发展分论坛】特设圆桌对话环节,邀请上海诺思兰顿招生办主任王立思女士为主持人;上海诺美学校执行校长王普先生,启迪教育集团总校长、苏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第 一批专家、江苏省初中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金海清先生,惠州圣比斯校长王亚赛女士,深圳南山区道新学校校长张莉女士为圆桌嘉宾,进行《从校长领导力实践到学校的内涵发展》的主题探讨。
众多国际化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带来精彩的高能圆桌对话,让我们共同回顾——
图 | 第五届IEIC圆桌论坛
国际化学校的外部环境变化
Q:主持人 王立思女士:每一座城市有不同的底蕴,也有不同的国际化学校建设和发展历程。今天参与圆桌对话的4位教育者来自不同的城市,先请大家简单阐述一下,在各自的城市中,国际化学校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现状。
图 | 王立思女士 IEIC圆桌论坛现场
A:嘉宾 王普先生:一所学校在城市里的环境,包含政策环境和学术环境。
从政策环境分析:党的二十大提出了“高中多样化发展”,国际化教育正逐渐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所以我对上海的政策环境一直持以乐观的态度。
从学术环境分析:上海的国际化教育在一批教育专家、国际化学校校长的带领下,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课程建设,都处于国内的国际教育先行梯队。上海有着宽松、积极的学术环境,这是我对上海环境的基本判断。
A:嘉宾 金海清先生:目前苏州的国际化学校环境可以用“一多一少”来概括:民办学校比较多(国际化学校36所,民办学校80多所),但是生源相对较少。
近几年因为疫情,区域流动少了,跨区域招生也随之减少;家庭经济收入受影响,出国留学的计划受阻。所以我们环境是相当严峻的。
A:嘉宾 王亚赛女士:疫情期间,英国圣比斯在中国开设了两所学校,一所在东莞,一所在惠州。我作为惠州圣比斯的校长,看到了民办教育的波澜起伏,此处我想用王朔先生的一本书籍名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来形容这种态势。
一半海水:公办学校正迅速扩张,压缩民办学校空间。2022年广东省新增50万个学位,深圳新增18所高中,惠州新增26.9万个学位。加之疫情影响,原本规划出国留学的家长可能产生动摇,面对充裕的高中学位,一部分家长会考虑让孩子回归到普高这条路上。
一半火焰:在广东,DSE课程火热,香港学位火爆。以深国交为代表的头部学校,今年扩招了500个学位,5000人报名,入学比率10:1,这意味着实力过硬的学校是可以被家长认可的。
A:嘉宾 张莉女士:深圳的国际化教育走出了和其他一线城市不一样的发展之路。它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猛;类型比较多,但需要提升规范性;贫富差距大,但市场敏感度高。
我觉得深圳国际化学校的环境,正逐步从动荡和阵痛中得以治理,在融合迭代中“化危为机”。伴随国际化教育浪潮,未来深圳的国际化学校会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如何提高国际化学校办学质量
Q:主持人 王立思女士:请王校长、金主任结合自身的办学经验分享一下,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际化学校应该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做好内涵发展,凸显办学优势?
A:嘉宾 王普先生:不管是国际教育还是体制内的教育,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帮助学生成长。国际化教育要坚守底线,坚持初心,以孩子的成长来评估工作,不以收益来评估业绩。
我们不仅要把牛娃送进牛校,更要助力普娃成长。
我们的目的是让入学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孜孜以求”的目标。
图 | 王普先生 IEIC圆桌论坛现场
A:嘉宾 金海清先生:大浪淘沙,能留下来的是强者。怎么留下来?我认为要修炼内功,通过内涵发展,实现自我生存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包含两个方面,即显性质量和隐性质量。
显性质量体现在:有明显高于同行业的学习水平,有行业不可比拟的特色品牌,助力孩子个性化发展。
隐性质量体现在:第 一,坚守教育初心,不能让孩子只有分数没有未来;第二,凸显课程教学的核心地位,带领团队建立适合孩子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落地;第三,凸显教师队伍的关键地位,建立一支师德好、专业强、顾大局的师资团队;把教育规律放在前面,同时民办教育要遵循市场机制和规律(公办学校的困境之一就是机制不够灵活,民办学校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打造高质量教学品牌,做到可持续发展。
图 | 金海清先生 IEIC圆桌论坛现场
校长的核心领导力
Q:主持人 王立思女士:接下来请王校长、张校长分享一下,当今教育态势下,校长领导力的核心是什么?
A:嘉宾 王亚赛女士:我认为领导力的核心要素是“热情”。
一方面,要点燃学生的热情。这一点我受到了一位好朋友的启发,他是剑桥大学的面试官,我问他,你在寻找什么样的学生?他说,我对学生想学什么专业、拿过多少奖项不感兴趣,学生的热情才是带动他不断进步的核心,也称之为内驱力。
另一方面,要点燃老师的热情。没有热情的老师无法感染学生。我不太热衷于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更愿意打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老师们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潜能,在他们的带动下,点燃学生的热情。
图 | 王亚赛女士 IEIC圆桌论坛现场
A:嘉宾 张莉女士:领导力有多个维度,比如课程、思维、洞察、学习、决策、创新等。
我认为领导力的核心是情绪治理,通俗一点说就是情商。作为民办国际化学校的一线教职工,我相信一位有高情商领导力的校长可以更好地带领学生、老师,奔赴理想的教育境地。
情绪治理包括察觉情绪的能力、识别情绪的能力、使用情绪的能力、管理好自己情绪的能力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作为校长,要善于激发学生、教师、家长的正面情绪,激得出欢乐,接得住忧伤。我认为很多能力可以通过团队协作互补,惟独校长的情绪治理代表着个人的情绪辐射和传递。
图 | 张莉女士 IEIC圆桌论坛现场
“新老”之争下的交流发展
Q:主持人 王立思女士:近年来,国际化学校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请问各位嘉宾,一些国际化学校作为新起之秀,应如何打造特色品牌?老牌的国际化学校,又应当如何维持优势?
A:嘉宾 王普先生:我想从两个角度来做分析。
从校长的角度看:既要注重绩效,推动各种SOP的建立;也要注重文化引领型的领导团队建设。
从学生的角度看:既要促进由外驱力到内驱力的发展,激发孩子的内生动力;也要注重严格管理,促进孩子的习惯养成。
A:嘉宾 金海清先生:在新的形势下,要坚守教育理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同时,做好新课程和国际课程的融合,支撑学生的卓越发展。
A:嘉宾 王亚赛女士: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字:真实,不虚。我们要真正展示自己的内涵和自身优势,把真正研究过、探索过的成功经验呈现给家长。远播教育在这一方面也是专家,参加此次大会,我感觉不虚此行。
A:嘉宾 张莉女士:在我的眼中,要彰显一所学校的品牌影响力,需要做到四个字“目中有人”,这里分四个流程来实现。
1、品牌定位聚焦人。要知道在创建一所学校品牌的时候为谁服务,满足哪部分的家长需求。
2、品牌意识覆盖人。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不管是从事管理工作、一线教学的工作,还是后勤工作,都具备品牌意识,以树立品牌为荣。
3、品牌赋能塑造人。用初心踏踏实实地做教育,最终落脚于塑造人的这件事。
4、品牌成果凸显人。课程是学校的核心产品,学生是课程的塑造作品。
不同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不同,对校长领导力和学校内涵发展的见解也有所不同。但是最终,我们都要回归教育初心,“洞见本质 · 创变未来”,致力于肩负教育历史重任,勇立教育改革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