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教育并不意味着只是国外的教育,而应立足本土,培养本土情怀,在孩子的心里扎下根,而非成为无根的浮萍。
全人教育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人。
——摘自第五届IEIC大会李燕女士分享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除了成绩,培育孩子的学习动机、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显得愈发重要。如何帮助孩子们培养国际竞争力?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掌握核心技能、为未来而准备才是现阶段教育要重视的。
而这正是“全人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全人”是指完整的个人,全人教育是指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图 | 李燕女士 IEIC现场分享
在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玮仕集团副总裁、上经贸大-玮仕振华全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李燕女士带来了《全人教育研究及三维育人实践》的主题分享,阐述了她对全球背景下人才该如何培养的诸多观点,分享了玮仕集团三维育人理念的实践成果。
让我们一起回顾她的精彩分享——
全人教育的研究和探讨
我想借用柏拉图的一句话做开场,他曾经说过“存在是什么?如果你不问我,我还知道,但是如果你问,我就茫然了。”
其实许多我们自认为清晰的东西是经不起追问的,“全人教育”也是这样的道理。在谈全人教育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全人教育的一个大背景。
现代社会的思想特质与精神状态我们通常称之为现代性,是以极度张扬的一种理性的力量作为重要特征。
对于教育而言,怀特海曾经在《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中批评过当时的教授传授的只是僵硬的知识和呆滞的思想,只是为了培养工厂里面的工人而忽视了孩子本身是有血有肉的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人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正如康德所说,“人是目的,而并非手段。”全人教育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人。他反对将教育的攻击性目的凌驾于个人发展的目的之上,而且强调教育需要具备完整性,需要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当然,全人教育并非是一批人冥思苦想凭空提出来,它有很多不同的概念散落在不同的时代,正如古希腊和谐教育思想的传统,自由教育传统的余脉,人文主义教育的接续,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仁民爱物,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人教育是由许许多多西方教育理论以及东方的文化融会贯通之后构建出来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过于空洞的理论是没有实践的根基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和实践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批判视角下的全人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生态文明的思想、跨学科的理论和全球视野是在国际教育经常被提起的几个话题。
全球背景下人才流动与培养
我们在了解这些理论之后,再回到实践当中、回到社会情景里面来,在如今全球化的时代下,各个国家都走向了依赖和融合,而冲突和竞争也随之而来。
各国各地区面对这样的挑战下,都将人才放到第 一位——今年伦敦和上海出台了很多落户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人才是第 一资源,创新是第 一动力”,和我们今天IEIC大会的主题不谋而合。
图 | 嘉宾演讲PPT
人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都有哪些特质和能力呢?在我看来,他需要能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能力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还需要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很显然,如果用传统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那么全人教育理念在人才的培养上就大有可为,究竟该如何实践呢?
今天我们看到教育界很多同仁都已经在落实全人教育理念上做了很多的实践工作,我们也受益良多。在这里,我也想谈谈玮仕集团这方面的工作。
玮仕集团以及我们旗下学校的研究团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探索,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诠释全人教育。
我们认为学校和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为了支持学习者去学习,要从学习这个根本出发,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成效。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所有的学习都涵盖着内容、动机、互动、社会四个维度。
图 | 嘉宾演讲PPT
从内容的维度来看,传统的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都是把学习的内容作为重点,但会造成一种情况:家长、老师往往把学习仅仅看作是教科书上的知识或者考试要考的东西——这样难道不是大大窄化了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意义吗?所以我们认为,知识必须对学生是有生活价值和科学价值的。
从动机的维度来看,我们要从认知的角度探索学习,不能忽略学习者自身心理、生理的一个因素。近年来,脑科学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动力、情绪、意志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
从互动的维度来看,学习是需要与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还有身边的人展开互动的,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一次次建构和塑造。
从社会维度来看,内容、动机、互动这三个维度都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开展,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至此,一个学习的模型就诞生了,它涵盖了个体层面的内容和动机以及环境层面的互动和社会这四方面。
作为教育者、作为学校,我们要从学习的四个维度出发,思考我们如何去支持学习者学习,更重要是如何支持学习者学会学习。
国际教育三维育人实践
玮仕集团基于10多年的国际教育经验,基于学习模型,构建出了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三维育人体系。
我们从“全人”的原点延伸出三条轴,X轴代表是个人维度,Z轴是代表个体之外的空间(环境)维度,Y轴是时间维度。
图 | 嘉宾演讲PPT
先来看一下个体的维度,个体方面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教育给予的学习内容,另一个是学习的动机。
作为学校或者教育者,我们要提供更加合适的学习内容以及培养他们有益的学习动机,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先通过重整课程体系,比如说我们将IB课程体系、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国际高中体系和我们职业技能教育体系融会贯通,并在核心素养、知识、技能等层面确立详细的标准以及培养的方式,不断推进学习内容。
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一方面着重强调具有科学价值的知识,另一方面强调有生活价值的知识。正如教育家戴维·珀金斯所说,只有对学习者的生活或者生命有意义的知识,学习者用得上的知识,才是不呆滞的知识,才不是“死”的知识。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培养学习者赖以生存的技能同样重要。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个不应该是高等教育或者说在工作以后,企业进行的培训中去实现的吗?其实,通过这么多的教育过程和结果我们也能发现,这样的培训方式很难实现技能目标。所以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在高中教育阶段,甚至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可以推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
玮仕集团通过特色的职业技能证 书项目,比如说ACCA等,以及国际文 凭组织的职业教育项目IBCP来整合课程体系,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协同推进。
图 | 李燕女士 IEIC现场分享
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习者有益的学习动机。学校课程中探究单元与心理学的交叉应用,让他们通过反思、语言认知的方式来认识自己的情绪,然后认识自我,再达到认识学习、认识世界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们的X轴个体层面上的一些实践探索。
我们在Z轴空间(环境)维度也进行了思考。在社会层面,国际教育与全球化进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建构校园文化时就强调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人。
“国际视野”主要是通过和世界的比较,通过与世界消极或积极面的碰撞来践行的;“中国情怀”在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
第 一个层次,是学院制。在学校中,我们通过学院制将幼儿园到高中的孩子以及所有的教师、行政人员、教育者打散,分成纵向的四个学院。
在学院中,他们通过互相的交流、竞争、学习,促进学习者个体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
第二层次,是社区学习。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中获得知识,更需要共同创建学习型的社区,从而培养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
第三个层次,是全球课堂。通过全球课堂,我们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对同一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以此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我们再来看一下Y轴时间维度,因为个体和环境都不是静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时间维度加到模型中。
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学生可以应对变化莫测的未来,玮仕集团在给学生提供基础教育的同时,还通过生涯规划课程教会学生放眼看未来,甚至当他们进入大学乃至于他们毕业以后开始工作,我们还会持续地帮助他们——通过自贸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不断支持学生继续学习,最终打造一个终身学习的目标。
以上的三维育人的框架是玮仕集团基于全人教育理论以及学习科学视角下的学习维度,在个体、空间、时间三个维度进行的实践,旨在培养出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和谐发展的人才。
在此,我也想借助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呼吁更多教育界的同仁进行全人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国际教育乃至更广阔的教育领域做出贡献。
也欢迎各位家长去了解我们学校,了解我们的团队以及硕果累累的毕业生,谢谢大家!
在演讲结束后,李燕女士还接受了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文汇报、人民网视频、网易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搜狐网、网易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新华网、中新网、上海热线教育频道等多家纸媒、网媒的采访,分享了自己对于人才、对于职业教育的思考和理解。
▲李燕女士 IEIC大会 媒体采访
职业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要着眼于实体经济、制造业。而想要支撑实体经济和制作业,人才必不可少。
而国际化职业教育的培养,先要有国际视野,要与各国职业教育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形成中国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
知识的培养与能力的获取并不是两个相悖的方向,在中华玮希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基于A-Level的经济学课程,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元的内容,比如投资学、ACCA等;在实践方面,我们打造了自贸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联动政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