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由远播国际教育主办的129届广州国际学校规划教育展在广州天河希尔顿酒店完美落幕。在本年度广州较后一场规划教育展上,汇聚了众多教育界大咖、40+国际化学校、1000+学生家长,为广州及周边城市的家长带来了一场高水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国际教育盛宴。
展会主会场内座无虚席,家长们的眼神中充满对择校的困惑和对孩子未来殷切地期许。家长们不仅希望孩子是国际化的人才,还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对未来世界有帮助的优秀人才。
那么,未来的国际公民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如何才能培养孩子适应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中黄国际教育集团中学学术校长韩秀明女士,为在座家长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中黄国际教育集团中学学术校长 韩秀明
演讲内容
韩校长的演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与家长们详谈了想要培养孩子未来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拥有本土情怀
具有国际视野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有跨文化沟通协作的能力
各位亲爱的家长,同仁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的演讲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主题,能够让大家知道在IB体系下到底是怎么培养学生的,以及怎么去培养能够点亮未来的国际人才或是全球公民。
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除了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还要让孩子知道此时此刻世界在发生着哪些变化。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应该如何去培养我们的国际公民。
▲认真记录的家长们
首先,我们要打好非常坚实的基础,那就是对自我文化的认同,民族认同。不过,如果只局限于本土情怀又会被禁锢住,但是一味追求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也不可取。
所以说国际情怀一定是基于我们的本土情怀,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当我们对这两者有了核心价值的认知后,要做的较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沟通。
无论我们是使用自己的母语还是在学英语或其他小语种,其实较重要的都是文化输出,展示我们的民族自信。用不同语言与大家交流,向世界传达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以自己所储备的知识与世界产生互联,体现自己的价值。
一、什么是本土情怀
在座的家长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这其实是本土情怀中较重要的一点,首先我们追根溯源,先了解一下新华字典中对本土情怀的界定。
在回答我是谁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追溯到自己的祖先、文化、宗教,居住环境中的共性特性。是这些元素塑造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文化的认同。只有对本国的文化产生认同,才能够塑造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国际情怀。
在这里我分享一个自己的小故事:
我的孩子出生在国外,他三岁的时候回到北京,我希望他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所以有意识地带他去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让孩子在体验中感受。
有一天他突然对我说想看电视,平时我是不允许他看电视的。而他想看的并不是动画片而是关于故宫或圆明园的纪录片,我欣喜若狂。他对圆明园遭受侵略者掠夺的画面印象深刻,但我会从客观的角度,帮助他理解,我们要不忘历史,也要与其他国家友好相处。这种文化认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中黄国际教育集团中学学术校长 韩秀明
二、国际情怀
20世纪6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反抗传统教学法,IB教育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对国际教育的定义。
简言之,什么是国际情怀?我们身处的时空不仅仅是当下的这方热土,我们要跨出去。例如孩子是在广州上学,但其实他是在中国、在世界这样一个更广大的社区之内。在国际情怀兼具民族特性的时候,那么作为一个国际人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都会非常自信。
美好是在于每一个人都需要发挥一份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畅谈国际教育时一直提到的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
而IB教育又是对这两者的诠释。
从1968年至今全球共有5000多所IB授权学校。IB的授权非常严格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授权成功。而比较有幸的是,中黄集团现在有一所候选幼儿园,两所IB授权的PYP小学,还有一所即将授权成功的MYP中学。
IB教育的重点在于:
三、终身学习的能力
国际21世界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终身学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学会求和
2、学会做事
3、学会公处4、学会做人
IB课程体系的重点也是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四、跨文化沟通
所谓跨文化沟通是指文化组织中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知识和情感的互相传递、交流和理解过程。
无论是以后走出国门还是目前在国际学校就读,除了提升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较重要的是开放心态,充满自信地与他人交流。
培养未来的国际公民,需要教育者与家长们共同努力。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鼎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