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 进家长群

学校开放日

    新闻资讯

    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愿意进步的

    发布日期:2021-03-29 17:19阅读:3132人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愿意超越自己,愿意不断进步,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遇到学业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强烈表达自己的爱和拥抱,这是非常有用的。

      当孩子开始有意识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就会把上学理解为给他的帮助,而不是给他的障碍,学业都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长强加的事情。——摘自3月21日郝景芳现场演讲

      3月21日,由远播教育集团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指导的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北京站,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6层(朝阳区三丰北里3号)隆重举办!

      本次IEIC大会以“教育赋能·让孩子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为主题,汇聚海内外众多教育专家和行业大咖,以新的视角探讨国际化教育,聚合多方诉求促进教育产业深度合作,解决家长教育过程中的痛难点,推动国际化教育未来新发展!

      大会现场聚集了10000+学生及家长,他们与众多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讨规划困惑,很多家长表示受益匪浅。

      在本次大会上,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的演讲,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内容——

      演讲嘉宾

      郝景芳
    童行学院创始人

      世界科幻较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

      2016年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世界科幻雨果奖

      2016年《人物》《南方人物周刊》“10大年度人物”

      2016年创办影视工作室“芳景科幻”致力于可持续科幻文学和影视作品创作

      2017年博鳌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青年

      2017年创立儿童通识品牌“童行学院”为孩子打开视野、提升思维、培养创造力、探索可持续的公益教育

      2018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

      2018年世界青年(Young Global Leaders)

      演讲内容

      今天,郝景芳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展开了深度讨论:

      第一: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第二:内驱力的几重来源

      第三: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第四:童行学院的努力和愿景

      那么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郝景芳的精彩解读~

      ▲郝景芳精彩演讲

      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大家好!我今天会从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业这个角度和大家做一些分享。我自己现在也在做儿童教育,但是我没有做全日制学校,没有做中小学,没做课外教育,也没有做课外语数外。我想从孩子的人格心理成长,和孩子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成长的角度去做教育。把学业变成不是父母逼着的事情,不是完全无意义的事情,内驱力是我们较主要的目标。

      没有坏学生,只有遇到困难的学生。对于孩子不爱学的现象,家长经常找我咨询说:我家孩子对学业没兴趣,我家孩子有点厌学了,我家孩子一说抵抗情绪就特别大,一说就有冲突怎么办等等。

      当家长问怎么办的时候,我通常会花很长时间了解这个孩子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哪些表现是怎么样的,孩子自己怎么感受的,孩子自己又是怎么说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花时间去了解,才可以有一些建设性意见。

      这里边我发现一个点,父母的认知,一个根上的认知非常重要。比如说第一种认知,孩子为什么不爱学?是孩子自己不好好学,故意捣乱;还是孩子太笨了,天生没办法;又或者孩子性格不好,比较叛逆。当你以这样的认知去看待孩子,你认为孩子因为这些原因不爱学的话,解决的办法可能会比较明确。

      孩子不好好上学是欠揍、笨就得多刷题、性格叛逆,家长管不了,就找更厉害的人管。父母把孩子不爱上学定性为这些理由,解法一定是更加粗暴,逼着孩子好好学。

      我认为孩子不爱study,不是真不爱学,而是孩子遇到了困难。孩子不爱study可能会遇到种种方向的困难:

      首先可能心理压力大,学业给的任务很多,任务很难自己处理不了,压力大想逃避;

      第二个有情绪的困扰,周围人说他,各种被批评的坏情绪中,自己情绪非常沮丧;

      第三个学校学的东西实在提不起兴趣,觉得这东西太枯燥了,完全投入不下去;

      第四有人际的困难,家长总说别人家的孩子,自己自卑,或者别人嘲笑等等;

      第五自信心的问题,可能在心里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脑子不好使,越怀疑自己越学不下去。

      孩子有上述这些心理困难的时候,他会觉得周围一切都是压力,前面就是坑,自己过不去,然后腿都要发抖了,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爱study的。我们父母有这样的认知,孩子本身是好孩子,前边的困难太大了,前边有很多的坑,有很多的石头,所以才过不去,才不爱学。这种时候我们父母对于孩子整个解法完全不一样,越不爱学越不应该打他,而应该抱他,多大的坑一块跳。父母有这样态度的时候,孩子很多时候态度真的截然不同,特别不一样。我这里有不止一个咨询案例,会特别惊讶的发现孩子态度有变化。

      有问题的不是孩子本人,而是周围面临的环境,这些困难这些坑。他觉得自己前面就是一座山,他面对老师的批评,面对同学之间的挤兑,这些都已经像一堵墙一样快要压死了,家长也在后面打,从后面压来一堵墙,两边墙一挤,孩子就粉身碎骨了。

      父母怎么样让孩子爱study,别讲大道理,考上大学怎么样,考不上怎么样,别着急说学业的问题,该拆墙的拆墙,该搬石头搬石头,该填坑填坑。困扰解决以后,他自己就可以往前走,就愿意往前走了。

      当我们看到孩子不爱学,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根上相信这个孩子本身是有上进心的。那家长怎么办?压力太大,就帮他化解压力,跟他说没事,从心理上舒缓他情绪。缺乏情趣我们就制造乐趣,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爱。孩子自信心不足,我们给他增强自信心。

      我女儿在海淀区上一年级,也不爱写作业,我就以陪伴的方式帮助她增强自信心,她现在自觉性非常强了,每天在家里边自己完成这些任务。

      这就是教育理念根上的东西,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愿意超越自己,愿意不断进步的,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其实我们父母要做的,是给他真正创造条件,能让他自我提升。父母既不需要整天讲大道理,说为了国家崛起而学;也不需要吓唬他说,不好好读书就睡大街。我们创造好的条件,相信他鼓励他,孩子自己就愿意上进。每一个人内心自己都愿意变得更好,变的优秀、变的出色、变的上进,这个是藏在自己心里深处的。我们有太多干扰因素,我们做父母做老师做教育者,需要让孩子松松土,让孩子自主超越自己。

      内驱力的几重来源

      再说内驱力。很多东西都是外驱力:成绩好买双鞋,学业好给多少钱, 不好挨打,好学生发奖章,不好就罚站。这个东西对孩子来讲,越小的孩子越没有切身感受。这里说上清华大学,那里是每天的作业,完全没办法用上清华大学的鼓励来超越眼前的困难。

      真正能让他超越自己的困难不断提升的,是内驱力,是内在地想要学好的动力。这种情况,从心理学理论上,目前相对比较主流的。

      大家知道较近这些年心理学研究中非常公认的理论,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发现提出的,后来在像成长性思维这样一些心理学发现中,也都一直援引这种发现。

      对于人内驱力的研究,就是自我决定论,自我决定论里边认为较核心的是内驱力优于外驱力。不是说外驱力不好,外驱力也好,也还是要有外驱力。但是我们说的是让一个人这辈子有真正长远的发展,能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提升。不是说干这个挣点钱,干那个挣点钱,是要有长久提升的愿望,从更长久更根本的效果上,内驱力要高于外驱力。

      第一点联结感,与他人的情感联结是人生的重要动力。就是一件事你可能自己不想干,但是因为跟你有感情的人一起干,就是发自内心愿意干的。

      比如一个人踢球没意思,我们一帮兄弟踢球就有意思了,这种情感联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联结感在生活中很好用的一点,在孩子刚上学的时候,遇到很多学业困难,这个时候讲越远的东西越没用;往近的说,你怎么突破怎么进步,有的时候也是觉得没太多用。用的办法,就是家长和孩子爱的联结,让孩子感受到你在支持他,无论学成怎么样,你都很爱他,你都帮助他。

      我想到一个事,傅园慧的爸爸讲过的。傅园慧练游泳,一次考较后一名,她爸爸就说没事我跟你一块,这次较后一名,下次倒数第二名。让这个孩子觉得家长永远不放弃自己,就像自己的船漏了就一起划船,这种感受是让孩子产生动力很大的一个来源。孩子较怕的是自己船漏了,家长在岸上站着说,你看你怎么划不过别人,这个孩子无助的情绪一下子会沉沦。所以孩子遇到学业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强烈表达自己的爱和拥抱,这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点自我效能感,就是说一定要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才愿意持续努力。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给孩子讲的道理是浮于表面的,说人生是1%的勤奋加99%的汗水,孩子不会感觉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家长逼迫的,没有是自己想做的,觉得自己努力没有半点效果,班里学霸都是谁谁,不管怎么努力,都差一大截。这个时候孩子特别容易产生挫败感,很多明明可以会做的作业,由于自信心不足不敢做,就在那玩笔玩橡皮。这种拖延,是他感觉作业太难,感觉自己做不好,越感觉越退缩。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面向学业往前冲?就是他觉得自己很厉害,觉得自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自我感觉非常重要,这个就叫自我效能感。

      要给孩子建立自信心,要让他体验,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进步了,实实在在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进步的。这种情况下父母要控制难度,根据现有水平,了解孩子现在的进度。他比别人慢没关系,熟练以后,更加努力试试,好一点就给鼓励,正确率、速度或量也好,能够感觉到是在自己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努力不断提升的。

      老师要求四页五页八页,孩子现在能做两页,就做两页,通过自己努力变成三页,感觉到自己不断成长和提升。原来能做三十题,现在能做四十题,通过自己努力提升的,这种次数多了,每一步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久而久之就会有自信心。如果感觉到自己怎么做都差别人一大截,矛盾点不是自己,而是赶不上其他人,这样会越来越没信心,以致于连自己原有的本领都会丢掉,因此自我效能感要让孩子感受到自我提升。

      较后就是自主感,就是自己主导的人生才是愿意持久付出的。有自主感的孩子,实际上很多时候外在内在条件都不允许,但是能有自主感可以让一个人长期的愿意付出。

      这种情况下要与孩子平等讨论,支持一个孩子自己的改进计划。比如说写作业经常会拖拉写到很晚,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说:作业很多,经常会写到这么晚,咱们一起想想什么办法改进一下?孩子可能自己提出一些计划,有的执行得了,有的执行不了。执行不了也没事,继续和孩子讨论调整,前面计划是不是负担太重了,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有这个自主感才是更长久发展的基本动力。

      内驱力里面,联结感、自我效能感、自主感这三个层面因素是较主要的,一个关系层面、一个能力层面、一个人格层面。

      在较普通的学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这三个方向好的,亲子关系一点问题都没有。家庭中,父母在生活中给孩子很多能力提升,父母也给孩子很多空间支持,孩子没什么抵抗,困难自然就好了。但是这确实是很幸运的,通常情况下,很多孩子都在这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遇到困难,而这三个方向任何一个困难都会使他没有内驱力。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学习没有内驱力,导致的结果就是成绩不好,所以我们只从成绩的角度让他做题,往往接触不到核心。这种情况下,我们让孩子产生内驱力应该怎么做?

      首先是关系层,父母多少要了解一些心理学。了解孩子基本是怎么想的,和他接触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去理解这些部分。第二个是能力层,从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升思维能力。这个不只是说一个学科,学语文就学语文,学数学就学数学,是有很多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应该是语文数学通用的,语文读文章和数学读题是用到同样的能力。第三个人格层,更多从教育学的角度扩大认知和独立思想能力。这三个方向的相辅相成其实是我自己现在做教育较关心的事情。

      图源:嘉宾演讲PPT

      亲子关系我在这不展开了,我讲一下思维能力和独立人格,在我们教育中提到的相对比较少。

      思维能力方面有脚手架理论、底层思维能力。

      脚手架理论:每次在孩子现有水平上,鼓励孩子挑战一点点。我女儿怎么对学业有动力的?从她体操练劈叉开始。她班同学都可以劈下去,她自己不行,她就退缩,连体操课就不想去。我就陪着她压腿,这样就让她知道自己现在在提升课,不断提升早晚有一天可以像别人一样好。

      学其他东西也一样,孩子考试错了十道题八道题,多长时间做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原来考试的时候做不完,后来经过自己努力做完了。虽然错了十道题,但这是经过自己努力突破的挑战。从写不完到能写完,从做完到错题一点点减少,从83分到86分这都是非常大的进步。家长要看见孩子的进步,鼓励他的努力和进步,这种就是脚手架理论。

      底层思维能力:跨学科有效的思维能力,让study事半功倍。父母要关注孩子一些基本的,比如说逻辑能力。逻辑能力不是说数学思维里做一个数学题,我们阅读做物理、做复杂题目分析的时候,逻辑能力太重要了。生活里边,父母和孩子讲话尽可能有逻辑性的,不能批评孩子去说起去年的事,小时候的事,越说孩子越没有逻辑。生活里边哪怕批评他:因为这件事情,所以我有这样一个态度,我们说好是这样的事情,然后又怎么样。

      大家平时有逻辑,孩子逻辑能力才可以提升。底层思维能力,像一些观察归纳、逻辑推理、观点辨析、语言表达、想象发散,还有对于其他人情感的认知,然后对于自己的理解这些能力就是跨学科能力,将来在每一个学科里都有用。这是思维方面,孩子思维能力越强,学理科越轻松。

      再讲独立人格,这在我们教育里边,通常来讲是比较忽略的。这是因为我们做学科教育时一科就是一科,不告诉你这学科是干什么的,和人生有什么关联,三角函数是什么,根本没有人解释背后的意义层面的东西。孩子感受不到学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自然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学不好。

      通识教育让孩子感受到意义的成分,给孩子很大的格局和视野。从自我和世界的关系层面,理解成长和study。学的知识,为什么学它,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和世界有什么关系,要打开非常大的视野,有很通透的格局。通识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完整的人,理科文科艺术这些,较终让一个人的思维更明智,让他的人格更完善。

      也要强调批判性思维。当一个孩子有越来越多的自我反思,越来越多的去想我是谁,以后做什么样的人,在世界什么位置,世界今天是什么样的,以后我要怎么改变世界,怎么选择人生等。越想这些事情越有学的动力,会知道所有的study都只是为了让他自己达成自己的心愿,study全是工具。较终是自己想到哪去,目的地才是较关键的,读书这些都是船桨工具。一旦有了这种格局视野,有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内驱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通识教育,就是让孩子从内在爱上study的教育方式,让学科教育更有动力和效率,让未来人生更有内驱力。

      童行学院的努力和愿景

      我自己在童行学院给孩子做通识教育的搭建,我们的愿景和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孩子自我实现。

      如果教育层层筛选选拔,较后只有考上清华的是教育出的人才,其他算是教育失败品,这是教育系统本身的失败。教育是让人自我成就、自我成长的过程,不是只选出一些好的,其他的都没出路。

      图源:嘉宾演讲PPT

      通识教育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我们教育目标说的比较专业和具体抽象,分三层:study品质、思维能力、知识素养。

      品质是为什么学?要有study动机和元认知。思维能力是怎么学?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素养是学什么?是专业知识和素养。

      我们给孩子扩大知识面,具体的教育路径做两方面教育。一方面教育者教育,让父母和教育者(老师)更多的看见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真正从心理层面鼓励孩子去自我实现。另一方面是儿童教育,真正给孩子搭建课程体系,启发孩子、赋能孩子,让孩子看见世界,获得高阶能力和更多选择机会。我们想做3—18岁终身study体系,让孩子打开视野,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将来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以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延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更深的培养。

      我们课程体系分成儿童课程和父母课程,只有课外教育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儿童课程有音频课、AI课、PBL课、营地课。父母课程有亲子伴读课、亲子营地课和父母俱乐部,都是秉承同样的脉络。

      图源:嘉宾演讲PPT

      童行学院课程进阶体系。

      3—6岁是亲子启蒙,有音频课,多学科知识普及,打开孩子视野。

      6—9岁综合入门,跨学科知识体系搭建,基础思维方法study培养。让孩子了解文明史,让孩子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知道我们人类文明怎么来的,我们当前世界的科技和我们人类艺术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9—15岁兴趣实践,我们希望鼓励孩子自我选择,按照自己的人生意志决定方向。当他开始有了自我选择之后,这种自我选择的人生动力会成为促进study的很好出发点的来源。

      9岁以上做进阶各方面的小课,这些方向都提供专精的study,培养孩子兴趣、专业方面的发展。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我们其实在3—6岁和6—9岁的阶段,就开始培养特别顶层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模型,创造性study,像PBL课有自我意识很好地锻炼和培养。

      后面有很多新的计划,像6—9岁综合入门课,课外的人文艺术,对课内study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孩子了解基本的,如科学家是怎么创造出科学原理的,文学家怎么写出文学名著等这样的知识。

      总体而言我自己做童行学院,本身希望搭建一个平台,真正让孩子爱上study。我们现在给孩子做科学、人文、艺术的课程,很多小朋友是完全发自内心充满热爱的去学,因为我们做的很有乐趣,是游戏化study,或者是创造性项目。这种情况下,我自己非常相信,说study可以不是苦的,可以很有意思。

      我们希望鼓励孩子自我认知,有很好的情感联结,和老师也好,和童行学院也好。这种情感联结和孩子不断增强的自我认知,能够让他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当孩子开始有意识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就会把study理解为给他的帮助,而不是给他的障碍,学业都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长强加的事情。这样孩子上国外大学还是国内大学,是上哪个层次的大学,都差别不是很大。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哪些能力可以帮助他实现理想。

      现在很多新的行业职业有大量大量的机会,这些机会是我们老一辈父母完全不知道的。现今的孩子们,00后的孩子都有很多职业,是学校里边没有覆盖的。孩子有这样一些课外的兴趣和能力,完完全全在他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的时候,可以在很多领域有职业发展的突破,这是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因为很多时候,当一个人信息不对称,会困于自己的视野,只能看到三五个机会;如果你信息丰富,会发现三五百机会,你就不会为三五个机会焦虑。这是童行学院的愿景,总的而言我们做通识教育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学习。

      以上就是有关于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北京站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点击下方咨询入口,远播老师会第一时间致电为您答疑解惑!
    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北京站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家长有问必答
    学校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青岛站 2024.06.22 青岛富力艾美酒店5层大宴会厅(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12号)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4.06.22 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10楼大宴会厅 (上海长宁区长宁路1018号) 预约报名
    苏州站 2024.06.23 苏州洲际酒店▪2F宴会厅B/C(苏州工业园区旺墩路288号) 预约报名
    杭州站 2024.06.29 杭州千越君亭酒店 · 5F钱江厅(杭州市上城区雷霆路126号) 预约报名
    武汉站 2024.06.29 武汉洪山宾馆2楼 楚律厅/黄鹤厅(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号) 预约报名
    成都站 2024.06.29 成都群光君悦酒店 12层君府厅(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南段8号) 预约报名
    西安站 2024.06.29 西安富力希尔顿酒店2楼宴会厅(新城区东新街199号) 预约报名
    南通站 2024.06.30 南通报业大厦 2 楼展会厅(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 8 号 ) 预约报名
    南京站 2024.07.06 南京雨润涵月楼酒店 6F 石城宴会厅(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235号) 预约报名
    北京站 2024.07.06 北京四季酒店5层大宴会厅(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 预约报名
    杭州站 2024.10.20 待定 预约报名
    深圳站 2024.10.26 待定 预约报名
    广州站 2024.11.02 待定 预约报名
    苏州站 2024.12.14 苏州洲际酒店▪2F宴会厅B/C(苏州工业园区旺墩路288号)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4.10.26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F(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预约报名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预约探校
    咨询预约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