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际化教育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目光投向了国内的国际学校。山东的国际学校更是以科学的课程设置、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元的文化氛围等得到了众多家长的青睐。
为了给广大山东学生择校、规划提供助力,由远播教育举办的2020IEIC国际教育创新在线峰会•山东站,今天在线上拉开帷幕!
本次峰会的直播间汇集了包括:心理学者张怡筠、青岛为明学校国际部主任赵丽娟、青岛墨尔文中学品牌总监卢梦雅、义格教育集团董事潘佳、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校长助理王实、青岛中学副校长王鲁豫、中国海洋大学剑桥国际中心招办主任卢慧、宏文学校青岛校区副校长柏文军等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咖。
在峰会论坛中,嘉宾们针对目前学生家长较为关心的国际教育规划、在线教育、家庭教育等热门话题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分享,为直播间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教育知识的盛宴。
在峰会中,青岛中学副校长、国际部主任王鲁豫在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的演讲,数千名学生家长在直播间积极互动,表示收获颇丰。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内容:
▲王副校长的演讲主题
主讲嘉宾
王鲁豫
青岛中学副校长、国际部主任
北京十一学校英语特级教师
2010年至今,致力于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是学习力驱动、课程建设与开发、诊断设计的专家型教师
演讲内容
今天,王鲁豫副校长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3点,相信这也是很多学生家长所关心的话题——
第一、青岛中学课程体系
第二、青岛中学中西文化课程深度融合
第三、青岛中学特色课程
那么关于这些话题,我们来看看王校长的详细解答~
随着疫情不断迈进,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是命运的共同体。
全球化发展日益显着,推动着我们的孩子不断走向全球化。他们在未来世界中要面对的各种问题,需要以国际的视角去寻求解决之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想要的生活将兼备东方和西方的价值观及文化理解力,他们所要生活的时代将没有单一的中国问题,都是全球化的问题。
而我们教育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一个的自己,学会选择和放弃,真正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青岛中学课程体系
当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可以伟大的地方,让他们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动起来。
青岛中学不是一所国际学校,他为探索中国教育模式而诞生。
我们立志建设一所与世界对话,全球的中国式学校。
我们坚持中国式学校的独立性,构建中国系课程、涵养中国根文化,培育民族教育的力度,扎根中国,拥抱世界。
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些学校,会把学生当成学校的产品,学校像工厂一样加工着在千人一面的应试机器。这样的培育模式,不管不顾孩子自身的特征,对每一个孩子按照产品样版去进行工厂化加工。
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等他们到了40多岁能成为未来世界需要的社会栋梁吗?能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吗?
办学十几年以来,我们有那么一个观点:课程是学校的产品,学生是我们课程产品的用户,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成长是检验我们的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水平。
一个的学校,必须创建个别化发展的课程实施体系,一定要用自己的产品去提供教育服务。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课程产品,就对学生说,我准备好了,你们来吧!这样是不负责任的。
所以我们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自己经得起考验的课程产品来服务于学生用户的成长。
那么,在这样一个关系下,家庭对学校、教师对学生、学校对学生关系是明确。
结构是清晰的,彼此间的合作就可能是融洽的。
青岛中学的中国芯课程体系,不是中国课程和国际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仅仅引入西方的小组合作项目,是学习或者是订货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将12年的教育打通设计,按照534学制运行,小学是超学科的融合课程,初中是跨学科的领域课程。到了高中我们将实施分学科的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国际化课程。
这个课程产品是国际化的,但它的内核却是中国心的。
在小学阶段,我们设置的是超学科的融合课程,不是那么生硬的非得给孩子分出,这是语文课,这是数学课,这是科学课,这是品德课,而是给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如何生活的话题,他们用这个年龄该有的理解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推动孩子去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教室里,我们可能会分为游戏区、阅读区、讨论区。我们的学生在每个区域里学习。
到了初中阶段,我们做的是跨学科的领域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与社会,按照领域来划分,从这时起,学生就要从安全模式而走向选课、走班的自由自主模式。
这是一种行走的课堂,这个课堂不仅发生在学校各个教室之间的走班,还需要到校外到一些实践基地去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
以前教科书是我们的世界,而现在世界是我们的教科书。
从九年级起是我们设置分学科的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我们开发出了20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一般学校十几门课程就够了。为什么要开发出那么多的课程?因为我们觉得学生的成长要在不断地明晰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去体验各种可能,才能够逐渐理清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
上学不是来背书刷题,上学是学会认识世界,学会选择的过程。
当我们赋予孩子选择的自由,他们才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才会发生创造。在这个过程里,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成为自己的CEO。
1000多个孩子就有1000多张不同的课表,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到学科教室去学习,较后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班组织,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关系的体验对孩子进入成人社会有多大帮助?答案不言而喻。
青岛中学中西课程的深度融合
青岛中学虽然年轻,该已经一口气拿下了三大国际课程项目,每年的申请也极其亮眼。
一年中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学生就会有7、8个,去到普林斯顿和斯坦福的学生也每年不断地出现。
对于出国留学,学校一直建议家庭,一定要在孩子上高中提前拿定主意,究竟是出去还是不出去?
出去学的就是国际课程。哪天不想出去了?回不来了。有些孩子一开始觉得我不想出国,后来又改了,但是这时候再进入国际课程,时间就有些晚了。
还有一个问题,未来我们的孩子尽管从西方大学毕业,但大多数都要回国就业。而我们现在仅用国际课程来培养这些孩子,他的基础教育不完整,而且文化彻底变了,之后再回来,在国内的这种文化环境下适应工作是非常艰难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解决。
所以,我们会吸收借鉴IB等国际课程的做法,推动课程更深度的融合。
学校的做法是,在九、十年级的基础阶段,把国家课程的必修部分整个完成。
而与国内教育不同的是,这些课堂是用中英文双语授课,这样的话,既了孩子的文化经验,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孩子在没有下定决心的情况下是安全的。
即使孩子到较后忽然发现申请国外的大学有一些困难了,像各国签证政策突然收紧,国际关系比较敏感,那么,学生仍有退路,可以转到国内来参加高考。
同时,我们的课程还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差异。
比如有的孩子九年级托福考到了105分,那么他在十年级就可以免修英语,还有的学生是数学大神,英语却水深火热,我们会有老师对这样的孩子量身定制他的英语基础课程和雅思课程。
学校的国际规划咨询中心也会有规划专家陪伴学生的整个高中生涯,为学生无偿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专业海外大学生申请服务。
青岛中学各类特色课程
再来看一下学校的体育。
青岛中学为学生提供20多种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
每个学期选择一个项目,如果对某个项目特别感兴趣,可以把它当成自己的特长进行连续的学习。
学校还有10多个技术类课程,这些技术类的课程,每年会有20%的速度在消失。
有时候我们刚刚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课程,这个技术就已经落后了,我们就只好把这个课程淘汰掉,我们要重新开发新的产品,不断更新迭代,让学生们始终走在技术的前沿。
学校还有10多个艺术综合课程。
其中有鉴赏世界名画,模仿还原名画的细节。学校还开设了影棚,让孩子认识和接触光影世界。
学校还有大大小小的节日和活动。
泼水节在每年的6月底和7月初,当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师生混战,而这个教育意义就在于它拉近了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真正实现平等。
我们还邀请到众多的名家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组织社会的职业考察和校内的职业体验。
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活动和社团组织。
学校是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因为在学校这个地方,学生的犯错成本很低,一个人在真实社会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无论是成功、失败、挫折或者是迷惘,都可以在学校里先体验一遍。
每一种体验对一个人的成长价值来看都是巨大。
家长老师代替不了孩子的体验,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永远也只能自己重新来一点。所以我们就需要组织所有可能的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而我们现在欣慰的是已经可以做到让课堂与世界相连接,让学习与生活相融通,打通学科界限,让学生既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又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未来,这才是未来教育的风景。
去年5月份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我们曾制作了那么一个短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的教育专家来介绍中国的A.I.教育的探索。
我们期待与家庭携手,成为美满家庭的营造者和社会进步的。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