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 进家长群

学校开放日

    干货秘籍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沈奕斐: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

    发布日期:2020-03-01

      由远播教育举办的2020IEIC国际教育创新在线峰会•上海站,今天晚上在线上完美落幕!

      本次峰会的直播间汇集了包括:包校吴子健、平和万玮、协和卢慧文、教育专家陈默、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复旦女神沈奕斐等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咖。

      诸位嘉宾大咖针对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各阶段的规划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分享,为直播间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教育知识的盛宴。

      在峰会中,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沈奕斐在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疫情不期而至,怎样做好家庭教育》的演讲,数千名学生家长在直播间积极互动,在弹幕中表示收获颇丰。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她分享的精彩内容:
     

      演讲嘉宾

      沈奕斐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博士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家庭时光社区服务中心理事长

      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

      复旦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研究部主任

      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演讲内容

      今天,沈奕斐博士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5个方面,相信这也是很多学生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第一、走出“密集母职”的困境,做对“懒”父母,养出省心娃

      第二、疫情特殊时期,创造独特的家庭时光和记忆

      第三、三代共居一室,如何调节关系?西方心理学对隔代育儿的污名化

      第四、疫情来袭,如何判断谣言,父母情绪平和对孩子的重要性

      第五、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是不是假信息都是有过错的?

      那么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沈博士的详细解答~

      ▲沈教授演讲主题

      沈教授的人生理想是“把生活升华为学术,把学术翻译为实践”

      把生活升华为学术,就是一个学者把生活中的规律总结出来,那为什么要把学术翻译为实践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大量问题,在学界已经有大量很好的研究、结论和规律。但是呢,学者用的词和大家用的不一样,比如说,大家觉得现在做父母都很焦虑,很累,这样的一个现象在我们学术里,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密集母职”,也就是说,我们在上世纪就发现,假设,你们在家庭生活中,在整个社会文化中,我们的育儿文化是以“密集母职”这样一种文化操作的话,你会发现,在这样的一种体系下,做父母很累,孩子也很累,效果还不太好。

      所以呢,你要做轻松父母,不是具体问要做什么,首先在认知上得有一个反思,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只能这么做的,不这么做就是不好的,对这些认知我们要首先进行反思。

      像“密集母职”这样的词汇,是学术的一个概念,大家听上去就不那么顺耳,所以,我们就要把它翻译出来。
     

      走出“密集母职”的困境

      做对“懒”父母,养出省心娃

      今天,我就是要为大家翻译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一起来看,在我们的家庭中有没有出现“密集母职”这样一种文化。
     

      “密集母职”文化有三个特点:

      1.整个家庭生活以孩子为中心。也就是说,我们在家庭中安排任何事情都首先以孩子为中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家庭文化,我们将孩子看得特别重,这是好的一面;但是糟糕的一面是,我们家庭成员之间常常是不平等的,我们的孩子就会觉得,他们就是家庭、是世界的中心,他的自我意识会出问题。

      那么,什么是以孩子为中心?比如说,这几天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但是下周是孩子的期中或是期末考试,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庭就会说,还是以孩子的考试为重,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就挪一挪。

      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会取舍掉很多的内容,把所有的希望和压力都会放在孩子的身上。即使,你说孩子快乐就好,但是你的行为还是表现出,孩子才是你们的中心。这样的关系,对整个家庭的关系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好处,因为这样的一种关系,会让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太过于中心。

      2.家长认为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好。有的家长会认为,的爱就是长情的陪伴,的爱就是时时刻关注孩子,那么,你的家庭生活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在时间和精力上又是时时关注孩子,所以,孩子出生后,不只是两双眼睛关注孩子,很多时候,还是六双眼睛一起关注孩子,这样对孩子来说,他的生活空间是比较小的,时时刻刻处于一个被监控的局限之中,这个对孩子的成长来讲,很不好,对父母、照顾者来讲,压力也很大,因为,现实情况中,父母是做不到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给予孩子关注的。

      所以,沈教授在做研究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很多的家长觉得很内疚,他们会说,自己不能像全职太太那样对孩子全程陪伴,可自己的家庭又以孩子为中心,自己一方面很内疚,对孩子是恨铁不成钢,但另一方面又想办法去补偿孩子。

      而全职太太反过来,觉得在职妈妈有工作,自己似乎是被社会所抛弃,每种类型的妈妈都有自己的苦恼。

      3.与孩子荣辱与共。当孩子很有礼貌,考试考得好,就是自己教得很成功,反之,孩子考试考砸了,遇人不打招呼,那就是自己教育不好。将孩子的每一个过失,都与自己的教育挂钩。这样的文化之下,父母就不会允许孩子出错,但是孩子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因此,如果家长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认为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越多越好,并且与孩子荣辱与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像机父母一样,盘旋在孩子的身边,去干涉孩子的成长,而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也会走形,父母也会出现情绪问题,家庭关系也会受影响。我们做家庭研究,常说夫妻关系会影响亲子关系,而现在我们发现夫妻关系受学习成绩的影响,如果你的孩子上个学期的期末成绩考得还不错,那么,过年,整个家庭的家庭关系就比较好,但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那大家的关系就会很紧张,而父母之间的情绪不好,又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所以要做轻松的父母,第一就是要跳出“密集母职”,这个非常的重要。
     

      如何跳出“密集母职”

      首先第一点家庭成员是平等的。我们在家庭生活的安排的时候,不用把孩子完全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我们的配偶的情绪、妈妈的情绪、爸爸的情绪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成员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它成为其中一员,要远好于他成为中心。

      第二点,父母的角色其实是不断变化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是花的时间越多越好,但是随着他的成长,你的角色在发生变化。

      我经常举例,就是说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在去上幼儿园之前,0~3岁,你很像一个守门员,孩子上场也在场上,能得帮助他去避免很多严重的问题错误,所以你像守门员一样一直是跟他在一起的。

      随着他长大到幼儿园,到小学初年级,你就会发现,我就像一个教练,在成员在运动员在上场的时候可能做一些指导,下场的时候做一些指导,但是运动员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他自己安排别的时间,所以教练不是时时刻刻陪伴的,这个时候你起的是引领的作用,但是孩子到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你会发现我们的角色就更像啦啦队,也就是说他上场怎么样子你都没有办法去教育了,你只能在旁边鼓劲说孩子写的真好,我给你鼓励,拉拉队就是我们的角色,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孩子身上孩子都不需要你花那么多时间,甚至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他觉得你连拉拉队可能他都看不上,他现在要的是年轻的漂亮的或者帅气的同龄人来做拉拉队,不要妈妈的拉拉队了,你会发现到了初中的孩子对于父母对他的评价就不那么在乎,小的时候他会很在乎爸爸妈妈觉得我怎么样?到了初中他更在乎同伴对他怎么样,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就不得不在初中高中的时候退到了观众席上,我们可能只能做观众,如果你能保住观众席,他愿意跟你来沟通,愿意跟你来交流,这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并不是在孩子身上时间花的越多越好。

      当然反过来,我们也不是说你不要花时间,而是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间点,你所需要花的时间和精力的长度跟质量是很不一样的,家长必须要有这样一个意识。

      第三点,我们讲孩子其实是不断的试错。如果你看孩子成长的曲线,它就是起起伏伏的,所以我经常跟很多朋友讲,一个孩子,他可能犯一个错误,经常犯五、六次,七、八次,他才能够得到一个成长,才能自己钻研出来。

      父母做的不好,所以我们其实要接受孩子是不断的试错的,比如说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可能打招呼很高兴,出门愿意打招呼,可是突然到了4、5岁他就不愿意打招呼了。

      出现这个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是因为孩子到了4五岁自然有那个阶段,他开始有自我意识了,他会觉得我出门见到这个人,我跟他又不熟,凭什么我要叫她奶奶,我凭什么要叫他阿姨,我又不认识他,他会有这样的一个思考,这个时候他就会拒绝去叫你希望他做的事情,这是他正常的成长,我们把它忽略掉,过一阵子,过到他6、7岁的金铜时代,你会发现他又愿意叫人了,所以孩子就是个起起伏伏的不断成长的过程。

      所以,我们第一点很重要,谈的就是跳出立即物质的文化,那么我们也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有很多西方的佛系的家长说,不要关注孩子,我们快乐就好,以孩子想法为主,我们无条件接纳来发展孩子的个性这种模式。

      父母走的另外一个极端也是有问题的。第一,我们讲过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其实家庭生活孩子是平等的一员,她不弱,但他是平等意愿,所以没有必要以孩子为中心,你要生二胎,你不要问老大说要不要生你,因为他不能承担这个责任,你能做的是告诉他,如果生老大后,再生一个孩子,可能对你什么影响?

      我跟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来跟我沟通,如果我冷落你了,你怎么让我知道这才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所以你会发现佛系父母,他不解决任何的问题。

      所以,请大家不要走到两个极端,也就说既不要做佛系父母什么都不管,孩子快乐就好,也不要像机一样,时时刻刻盘旋在这个头上,我们要跳出一级母职,也要反思所谓的快乐就好,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这样一条道路。
     

      疫情特殊时期

      创造独特的家庭时光和记忆

      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如何来创造特殊的家庭时光和记忆,我们怎么抓住这个时间段来做家庭教育?

      因为我自己较近在看到很多的家长都在跟我聊,就说你看这学校一下子就把孩子扔在家里了,都要到3月份才开学,孩子整天在家里作业,也没有之前准备那么多,就看着他天天在眼皮底下晃,然后天天玩游戏,父母就很焦虑,这个时候我们又不断地要求孩子:你要去学习,但对孩子来讲,他还处在寒假的状态,它没有恢复到学习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候矛盾特别的多。

      那么在特殊时间,我要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作为家庭生活的特殊的时间,我们只是去改变自己的认知,你调节自己的情绪,你会发现家庭生活这一段可能是很不一样的。

      第一,要调节的一个很重要的认知就是,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无聊的时间的,无聊的时间恰恰是他创造力和各种方式的一种展现。

      我举一个例子,我儿子在家里也是这样子,因为我们回到苏州老家的时候,并没有带作业回来,也没有带太多的东西,所以,他在这边也是没有什么可以要学习的。还没回上海,那么手边也没有太多的可以学习的资料,他就天天在那边玩手机玩游戏,我规定他,比如说一天你能够大概玩多长时间,我们俩经常会有个协商,然后他中间必须要玩一段时间,它必须要休息一个时间,比如说他玩半小时,他必须要休息半小时,至于这半小时做什么我其实不在乎,你放下手机不玩游戏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我们家儿子就很好玩,他就打开了他的电脑,他就开始玩很久很久以前,他小时候学的一个编程,其实我们没有上过任何编程的班,他也没有学过系统的学过编程,但是他因为很无聊,所以他就开始自己做编程,他自己开始给我创造一个游戏。

      在家这几天,他每天创造一个新游戏,从一个单机的游戏到一个双人玩的游戏,较后,到越来越复杂的游戏,你会发现当你给他无聊的时间的时候,他其实自己会去做各种各样的探索,去做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事情。

      他原来对编程也不是特别感兴趣,他也没有让我看到说他会有这方面的天赋,但你给他这些时间的时候,他其实就会做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来,所以,孩子的无聊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家庭生活中经常会给孩子各种的无聊时间,不仅仅是这个时期。所以,我儿子在无聊的时期里面他做了很多,比如说他尝试写小说,他比如说自己尝试着去做一个手工等等,反正他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还写漫画书,诸如此类。

      有的时候有些事情还挺好玩,有些事情在我眼里真的是特别无聊,但是每一个孩子如何利用无聊时间是他很重要的学习人生。

      我们有的人出生就智商就很高,家庭氛围就很好,家庭资源也很好,有的就不好,但是人生而平等的一件事情是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那么无聊的时间怎么安排?这就是他需要学习的。所以,我儿子现在比如说玩半小时以后,电脑游戏也算它个半小时,他有大量的时间怎么安排学习,比如说,他会说,我每天就背几个英文单词背到多少,这是我的学习,剩下的时间我就做自己的事情,我说OK了,我觉得很好,那么他就会去安排他的时间,对于时间本身的利用和掌握和把控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

      所以,在这一块里面,我觉得这个时间段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能够去了解到怎么安排无聊时间的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我们讲改变,怎么改变自己的认知。

      这个阶段可能是我们难得跟孩子在一起,可以有很多时间在一起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就要创造很多的家庭的时光,所以,你可以让这段时间成为特殊的家庭时光。

      比如说,我较近在跟儿子一起整理我们以前的照片,他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谈恋爱的,然后是怎么一步步的结婚的,然后孩子是怎么出生的,姐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他也看到很多的照片,这个就变成特殊的家庭快乐的回忆,所以我觉得这个时间段也是家庭的一个独特的时间。

      那么,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放下手机,放下这种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你一定要记得用快乐才能替代快乐,你用一个很枯燥的事情,一个学习的事情是无法替代快乐的。

      在疫情这个阶段,其实我们就让时光成为一个特殊的家庭时光,我们再回忆起这段日子,我就觉得其实会特别的有意思,所以在疫情的特殊阶段,大家都在一起学习当然很重要,但是在家里天天学习的效率它其实是很低的,一天学习的有效时间也无非2—3个小时,你还得把它分开来,你一天学6个小时以上,对大部分的孩子来讲,学习效率都很低,与其这样不如让它变成孩子素质能力的培养,比如说情商的培养。

      因为我们孩子3月份才开学,我希望家长们能够在这个阶段里面,也能够帮孩子创造这样特殊的快乐。

      哈佛大学做积极心理学的一些老医生、心理医生,以及一些做医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发现,一个人在成年以后,其实是很容易抑郁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不管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总会遇到一些你很不高兴的事情,然后你就会抑郁,但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果他的小时候有很多快乐的记忆,那么你去激活这些快乐记忆,抑郁就很快能够治疗和调整。

      但是你创造新的快乐,比如说这个阶段他不高兴,他已经抑郁了,你让他很快乐,他是无法去解决或者去治疗抑郁症,所以也就意味着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能给他储存多少那些快乐的记忆对他未来的心理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我们就把特殊的阶段作为一个给孩子未来储存抵抗这些负面能量的基础。

      第三,除了我们刚刚讲到的无聊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让孩子多有一点自己的创新性,培养完他的一个特殊的时间。

      这个阶段也是一个很好地去观察孩子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孩子的时间。

      因为你很多时候,可能只有晚上才能看到孩子,但在这个阶段,你就可以好好地去观察孩子,因为我们在研究里发现,你如果能够给孩子在成长时候搭台阶,你给他的帮助是很有用的,他会信任你,你会被信任,他才能成长得很好。

      所以,你首先是要去观察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哪里出问题?

      这个阶段其实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的时间。
     

      三代共居一室,如何调节关系?

      西方心理学对隔代育儿的污名化

      再来讲合作育儿的概念。

      我们三代都居住在一起,怎么去调节这个关系?我做研究的时候就发现中国历史上其实一直是多代合作育儿的,但是西方心理学由于他们的家庭模式是我们称之为核心家庭,所以他们其实是对隔代育儿是非常警觉的,觉得不好的。

      西方的心理学有很多好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习,但是谈到具体的应用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两个国家的文化家庭模式都是很不一样的,简单来讲西方所有的育儿理论就没有涉及到陪伴作业这一项。

      他没这个事情,他学校不要求家长陪伴作业的,所以他没这块东西,你西方心理学学得,你回到这里来怎么陪伴做作业,你还是会心态很不好的,所以我们不要完全信西方心理学,也不要完全不信它,有些东西很好,但有些我们需要反思,所以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其实从实际的需求也好,从传统来也好。

      强调合作育儿模式,妈妈不要一个人扛起育儿的责任,我们重新梳理家庭成员的角色分配和分工,然后我们重新认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重新来设计这些儿童社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一个小的角度入手,就是怎么跟长辈处理情绪和关系。

      长辈的世界或者是配偶的世界,跟我们都是不一样的世界,所以在整个家庭关系里面,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就是,你别老想的一样,或者是希望我们教育孩子理念都一样。

      其实,孩子是可以适应不同的教育方法,你只要不当面互相指责就可以了。

      所以,你需要学会的是权责利一致,谁负责这件事情谁就有这个责任,谁也就有这个权利。
     

      疫情来袭,如何判断谣言

      父母情绪平和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这个疫情来袭的时候,怎么判断什么是谣言。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各种的信息,有的是真的,有些信息可能是谣言。

      首先,我觉得在这个时间段,其实父母的情绪平和对孩子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恐慌了,孩子就会觉得他生存的环境不够安全,所以我们自己不要恐慌。

      我们得为了孩子也要保持情绪的平和,我们不要有点风吹草动就很紧张。

      有的时候有些小的问题放一放,是对大的问题来讲其实是反倒有好处的,同时这个阶段也是让孩子学会理解公共事件的好时机,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那么怎么能让孩子学会公共世界,其实就非常挑战父母自己的思维能力了。

      我觉得,其实我们做父母,我们也得学习,所以我有的时候会给父母开启发式提问的课程,给青少年开他和经营思维训练营这样的问题。其实当你想要去判断谣言的时候,你首先要具有一个叫批判性思维或者理性的思维。

      我把它总结为我自己是总结为五行思维,就你遇到任何一个看到的信息,你首先他到底是个什么事情?他这些关键词有没有界定清楚,这讲东西有没有讲清楚?词语意思是不是明确,然后问他要,我相信他提供什么样的理由,这些理由靠不靠谱?再问,还有什么是我没有考虑到的?有没有些前提假设我没有注意到,然后我们再去推他讲的这些理由推导有没有逻辑的问题,较后问我还能做什么?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是不是假信息都是有过错的

      我觉得在无法掌握这个事实的情况下,因为实际上现在的疫情也是每天都在变化,我们的确也不知道,那么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辨别信息源特别重要,要相信权威的信息源,虽然他们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错误,但是总体来讲,他们还是比那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消息是更靠谱的。

      所以,你可以多种信息比较一下,多种信念比较一下。

      你多种信源比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是这么说的,另外一个人是那么说的,然后我自己可以去判断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

      当然我们在判断这些方面,我们刚刚讲的批判性思维,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其他的问题去解决,比如说关键词的界定、前提、假设等等这些知识你不知道,其实我们依然是可以在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的,所以怎么能够在公共事件中获得性有效信息,这个是我们可以教给孩子的,我们可以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我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去避免无效问题,聚焦有效问题,然后我们寻找尽可能靠谱的具体的事,是寻找权威的信息源,多个信息源比较等等,这些都是能帮助我们的。

      不一定假消息就是错的,就是违法了,这点我一定要强调一下,因为首先事实永远无法复原,你没有办法穷尽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一旦发生,其实方方面面都会不同的看法,很难穷尽,尤其在事件刚开始的时候,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是很靠谱的权威的信息源,它有的时候也会被误导,这个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这个时候,从我们一般人来讲,你可以等一等,你别全信你也别不全心,你等一等你看在微博上,微信,朋友圈上经常会出现反转,今天是这么讲的,明天就有事情反转了,你等一等,到信息更全面,你就会发现我们就会对这个事实有更好的了解。

      我经常会被批评说追热点追的不够快,但是我每次觉得热点出来的时候,我还没看清楚事实,等一等让我再看一看,等到我看完事实我再写。

      所以很多的自媒体为了流量,它常常是在月底开始就开始大量的炒作,这是自媒体的特征,这也使得今天我们为什么那么多错误的信息,这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的。

      只有一种信息传播是构成犯罪的,就是它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他为了某种商业利益,故意为了要损害某一个群体或某个机构的这样的一个利益,这种带有目的性的传播才是犯罪。

      一般情况下,我们小老百姓转发一个信息,可能出现信息判断失误,或者某一个机构一个新闻机构,它传播消息出现失误,其实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这一点我们讲到的关于什么信息,怎么去判断,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怎么去能做得更好的这样一块东西?我希望通过这些概念以后,你大概就能知道说我们在特殊的时间段,我们到底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较后总结一下,我自己也有个微信公众号,因为我一直相信爱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很爱孩子,可是怎么爱孩子呢?

      你首先得了解孩子。

      很多父母觉得我很了解孩子,但就我的研究经验来看,绝大部分的父母是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她眼里永远是一个过去的形象,孩子日新月异的很多新的东西父母是看不到的,所以我们喜爱一个孩子,首先需要去学习。

      幸福也是需要去练习的,那么这个阶段就给了我们特别好的机会去练习幸福,所以第一点我们要跳出去学习。

      为了更好的爱,我们要有平等的状态,我们要让孩子有试错的空间,有他的自主性,让他觉得自己很好,觉得自己很厉害,这样的爱才是正向的。

      我们需要学习,然后我们去练习幸福,用这个特殊时期,让孩子有些无聊的时间让他成长起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时间的把控,让他的能力也能成长起来。

      我们创造一些特殊的家庭快乐的场景,然后我们可以继续去观察孩子,看如何去爱爱,才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帮助,让他觉得快乐就是这样子。

      在疫情的特殊阶段,我们还可以去处理好我们的家庭关系,权责利明确,然后把这个时间段作为我们孩子怎么去学习,应对公共事件,怎么在公共事件里面去抓取有效信息。

      我自己一直觉得,如果你想掌握爱,就需要学习,幸福需要练习,那么你的家庭生活就会走向良性的正轨,那么你的日子会越来越快乐,一旦孩子到了10岁以后,你就会发现一切就变成很省心,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快乐。

     

      错过了本次教育展的家长们也不用担心,有规划需求的学生家长现在可以报名远播教育3月28-29日举办的IEIC国际教育创新在线峰会•上海站。

      另外,其他城市的家长也可以关注远播接下来即将在9个城市举办的在线峰会:

      每场在线峰会,远播都将邀请国际学校和重磅嘉宾大咖,让我们相约线上,足不出户一站式解决规划难题吧!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家长有问必答
    学校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上海站 2025.01.11 上海明天广场裙楼2楼▪机遇中心(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99号) 预约报名
    武汉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报名
    天津站 2025.03.09 待定 预约报名
    成都站 2025.04.12 待定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5.03.01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楼上海大宴会厅(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预约报名
    青岛站 2025.03.01 待定 预约报名
    北京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报名
    深圳站 2025.03.08 待定 预约报名
    杭州站 2025.03.08 杭州君悦酒店2F · 大宴会厅(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路28号) 预约报名
    广州站 2025.03.15 待定 预约报名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预约探校
    预约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移民、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