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具备未来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公民。
“文化自信”和“全球胜任力”是孩子面向全球社会,在精神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和成长要求。——摘自第四届IEIC·深圳峰会演讲 郭东淦先生
11月7日,第四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深圳峰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梦想”为主题,汇集了众多教育界大咖、专家学者、学校校长等,以创新化、国际化、专业化视角深度探讨各类教育热门话题,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问题答疑解惑,立足当下,共话未来。
在本次大会上,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东淦先生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词 ,带来了主题为《包容型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教育》的演讲,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分享的精彩内容。
郭东淦
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
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大会上,郭东淦先生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展开了深度讨论:
1.全球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2.面向全球化,孩子需要什么
3.国际化学校孩子的培养目标
1全球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麦哲伦环地球一周,各国开始了文化、经济、教育交流——全球化。回顾全球化发展的历程,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6世纪初到“二战”结束,这是全球化的野蛮发展期,资本的扩张导致几乎全世界都在疯狂地掠夺,比如英国在这个时期成为日不落帝国。
第二个阶段是“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使其进入了制约性发展期,此时产生了东西方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世界上的诸多不公正。
第三个阶段是从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开始,进入全球化包容型发展期,我们面临了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新发展。这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有很多,比如:世界经济从过去的农耕经济、工业经济、信息化经济走进今天的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生产发达与债务危机矛盾空前突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逐渐走向衰落;世界的中心开始向东方转移。
▲摘自郭东淦先生演讲PPT
2面向全球化,孩子需要什么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体,我们的“一带一路”和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目标已经在全世界逐步推进。而面向全球化、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呢?我觉得有两点:第一,需要文化自信;第二,需要胜任能力。对于孩子的培养。这两点是比较明确的。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的家国情怀和优良传统。如果孩子从小就拥有这样的格局,也便拥有了走向世界的自信心。
“胜任能力”是孩子走向世界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全方位的,包括学习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抗挫折能力等。
当然,孩子不可能是全能的,但可以在某个方面相对比较突出。这就要求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和学校能够有意识地在能力的培养上付出更多精力,让他的特长得以发挥,让他的个性特点得到更深层次的发掘。
3国际化学校孩子的培养目标
最近我们到学校进行座谈的时候,普遍认为可以将培养孩子的目标总结成这句话: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具备未来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公民。作为国际化学校,这个培养目标相对比较实际,也符合我们国家、民族以及世界所需要的人才特点。
“公民”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培养孩子的基本目标。“公民”是指他具备在社会上最基本和基础的能力,我们要让孩子未来步入社会的时候,是一个正当的人,是懂得遵守公民道德的人,而非走向歧途。
“文化自信”和“全球胜任力”是孩子面向全球社会,在精神和能力两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和成长要求。我希望在座的家长能够培养孩子这方面的特质,国际化学校也要朝着这个方向更加努力。
从郭东淦先生的分享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以及发掘孩子特质的清晰认知。希望我们能在包容型全球化趋势下,将孩子培养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具备未来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