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没有时间看书的父母,记得收藏哦!
这本书叫《父母的语言》,作者达娜·萨斯金德是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兼主任,她曾获得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杰出项目创新”奖项,也是白宫“结束成绩差距”倡议的发起人之一。这部作品就是她30年的科学研究结晶,在美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
一个被人忽视的故事
这两位耳蜗植入患者分别叫扎克和米歇尔,在手术成功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康复结果——
扎克开朗阳光,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阅读水平达到了正常三年级水平;
同样上三年级的米歇尔却不得不在“特殊教室”里学习,只会比划简单的手语和说少量单词的她,阅读能力仅达到幼儿园水平。
她开始思考——是不是父母的语言对孩子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她搜集了大量资料。原来早在1995年,就有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两位学者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了,他们发现一些孩子在4岁前比其他孩子少听了3000万个单词,那些听了更多单词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方面,都能更加适应环境,他们在三年级时较同龄人拥有更丰富的词汇量、更强的阅读能力,且在考试中得到了更高的分数。这种学习能力上的显著差异被称为“成绩差距”或者“学术落差”。
达娜·萨斯金德教授得知这3000万词汇的差距后开始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项目旨在找到好的方式来弥补这一词汇差距,结果让人吃惊。
13-16个月的孩子中,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487句话/小时,
工人家庭的孩子——301句话/小时,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178句话/小时,
父母忙于生计的孩子或者留守儿童——0句话/小时;
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4500万个单词,
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的孩子——1300万个单词;
1年内的积极词汇数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1116个单词,
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的孩子——525个单词;
1年内的禁忌词汇数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16万6千个,
工人家庭的孩子——6万2千个,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2万6千个;
通过以上的数据支持和长时间的研究,萨斯金德医生得出以下结论: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2万6千个,
工人家庭的孩子——3万6千个,
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5万7千个。
为此,萨斯金德医生也从生物学的角度做了分析:1 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是和父母一致的;
2 9个月以后,孩子之间已经存在沟通和表达的差异;
3 中产家庭说的积极、正面的词语量远远多过负面否定的词语量;
4 忙于生计或者福利救济家庭,更多说的都是不允许、不可以、不能够等否定词汇。
这些词汇塑造了孩子之间的差别。
婴儿时期,孩子的大脑每天都在快速爆炸,神经元每天不仅仅在连接,也在断开。听到更多词汇的孩子接受到的语言刺激更多,从而神经元会更发达一些,就像我们锻炼肌肉一样。
因为神经有可塑性,早期语言环境将决定着每个人大脑中分泌的荷尔蒙,婴儿时期就能分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妈妈和孩子的互动决定了孩子体内的激素,压力荷尔蒙会伤害到孩子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否定词汇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词汇量、语言处理速度、学习能力、成功的能力和潜力等。
3T原则指导父母如何使用语言对孩子产生更丰富的激发作用——1 共情关注(Tunein)
2 充分交流(Talkmore)
3 轮流谈话(Taketurns)
1 共情关注(Tunein):
共情关注——顺着孩子的注意力去温和引导(就算ta分神也要顺着ta分神的点去把ta拉回来),不断地帮ta解释ta的感受、讲出ta的情绪、描述ta的处境,这样能够让孩子快速地学习。孩子太小,是不可能跟着成人的节奏和认知去体验和学习的,否则只会给ta带来焦虑,带来皮质醇的分泌,互相生气。平时的表达,也可多用儿向语言表达,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行动力。
2 充分交流(Talkmore):
充分交流——多说,讲述正在发生什么(平行谈话),孩子会把实物和家长所描述的东西联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电子产品无法做到沟通交流的原因,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于孩子来说,无法跟ta当下的处境建立连接,ta的神经元就不会变得发达和丰富,手机既不会关注ta,也不会与ta交流。
Tips
① 和孩子之间要充分交流,注意少用代词(ta、这个、那个),会让孩子学得更多。
例如:
我喜欢这个,你喜欢吗?(错误表达)
我喜欢这个西红柿,你喜欢吗?(正确表达)
② 和孩子交流,可以多练习脱离语境的方式,来丰富和孩子的谈话,可多用“假设”和“构想”,不要仅仅局限在跟读复读的阶段。
例如:
假如一会儿跑来一只小狗,你要怎么办呢?
③ 和孩子交流,多尝试连贯表达。然而、但是等转折词也可以多用,这就是语言的拓展。
例如:
孩子想抱抱,父母可以说:你是不是累了,让妈妈来抱抱吧。
3 轮流谈话(Taketurns):
轮流谈话——与这个技巧相悖的就是封闭式的交流——不要动!老实点!别碰!
这些语言是没有轮流的,没有让孩子感受到事物、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命令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去尝试。制止孩子的方法就是用因果关系来解释。
例如:
这个炉子很烫,你如果碰到这个炉子会怎么样?会烫到手,会去医院打针。
电子产品不符合以上的“3T原则”,孩子要通过反馈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和概念。为什么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情商容易偏低?因为他们没有反馈,不知道对错,只会模仿。比如看到电视里的人物打架也没什么后果,于是孩子就无法了解打架真实后果的严重性,较后变成个爱打架、对别人的感受没有感知,生活缺乏互动的孩子。
用数学语言带给孩子数字和空间的概念。
例如:
系扣子——第一颗、第二颗……给爸爸指指哪颗是第二颗?这是一个圆球你摸摸。这是个方块,这是个三角形。
误区:在错误的教育观念里,会认为女孩子的数学能力低于男孩子,其实是我们在语言环境里家长们犯的错,在教育男孩女孩的时候,往往跟女孩子交流的时候很少涉及数字和空间,互动一般就是好不好看?颜色漂亮吗?跟女孩子聊的就是情感、颜色、感受,导致女孩子被误解数学能力低于男孩。跟男孩子聊天一般就是数数、画格子等等,语言交流方式导致孩子的差异。所以教育的时候不要分性别去对话和沟通。
2 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养成,来自于和父母的互动。在我们肯定孩子的时候,肯定孩子的是过程,鼓励ta去了解、坚持、探索、不放弃过程型的目标,这个孩子就能养成成长型思维,这个会影响孩子的终身幸福。
例如:
夸奖孩子,你可以说“你较近练得特别勤奋,所以你看今天就弹得好了很多!”
误区:很多家长知道多表扬孩子是好的,所以有时候会盲目表扬、夸张表扬、抽象表扬。比如肯定孩子结果和天赋——宝贝你真棒!宝贝你真有天赋!你真了不起,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音乐家!
在这种表扬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固定型思维的人,ta太希望得到来自天赋方面的肯定,孩子们往往觉得获得天赋的肯定比获得努力的肯定更美好,但是这个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更应该承认和告知我们的孩子,能力是来自刻意的练习,来自无数次挫折和不断的打拼。
3 自控力——
较为的就是棉花糖实验,用商量和建议的方式去交流,不要不平等对话。
误区:命令性语言会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控力,孩子之所以要你盯着ta,是因为你一开始就盯着ta。ta认为这些不归我管,因为规则和因果ta也不清楚,反正你说不要做就不要做,ta根本不会去探索边界和规则,不会自己去尝试掌控这件事,所以自控力就会不断下降。语言改成建议提示型,告知因果过程,让ta自己去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时候自控力才会增长。
4 善良、同情和道德——
表扬和沟通的时候,多用名词,比动词更有效;批评的时候,基于行为的批评,而不是人格的批评。不盲目夸奖和武断批评。
误区:有些家长求助的时候,会说“来帮我扫扫地”;批评孩子的时候,会说“不要骗人”。运用更为合适的方式——我希望你成为我的帮手、不要成为一个骗子。会不会更具体?希望宝贝不要成为一个骗子,希望宝贝成为一个帮手,具体的名词,会让孩子更有代入感。夸孩子和批评孩子都是有技巧的,孩子做错了事情,你如果说“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这对ta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更难以接受,会产生抵触情绪,作为家长,你应该说“这件事在我看来就可以叫做不负责任”,快速帮助迷茫无助的孩子找到是非感、提升ta的判断力,建立道德的底线。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父母的语言是资源,能够改变孩子的素质,不要在孩子外显的差别出现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这些方面都没做好。孩子更需要高质量的陪伴、“3T语言”模式的交流。有些父母花钱为孩子找学区房、好学校,还不如先花钱自我学习和成长,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多沟通,多好好沟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