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 进家长群

学校开放日

    新闻资讯

    IEIC演讲嘉宾:圣华紫竹学院总校长毛克非

    发布日期:2021-10-19

      21世纪有三个共同的特征: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驱动的时代,全球化的时代。

      今天我们看到的创新性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

      好的学习是奋斗出来的,好的人才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创新学习的过程,是把学习作为生活方式,作为一种人生最高的追求模式。

      ——摘自IEIC大会演讲嘉宾 毛克非先生

      10月17日,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隆重举办。

      本次大会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梦想”为主题,集聚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国际视野探讨教育话题,直击当下教育的痛难点,共话未来教育蓝图!

      大会线上线下累计2500万流量,现场众多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与教育大咖、专家学者等面对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讨规划困惑,很多家长表示受益匪浅。

      在本次大会上,圣华紫竹学院总校长毛克非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国际高中的创新性和探究性教育》的演讲,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内容——

      毛克非圣华紫竹学院总校长

      今天,毛克非先生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2个方面,对创新教育展开了深度讨论——

      1.21世纪,何为真正的“创新教育”?

      2.实现创新教育的三个途径。

      那么关于这些内容,我们来看看毛克非先生的精彩解读~

      ▲毛克非精彩演讲

      从21世纪的三个共同特征

      来探讨何为真正的“创新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家长朋友、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远播教育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使得关心教育,对于教育有需求的家长、同学们,还有各个不同的学校以及各位教育专家,可以在这里探讨、分享一些教育的实践经历和经验。

      今天,我作为一位几十年来一直在教育一线上课,教数学、物理课,甚至改论文、改文书,也管理学校的教育实践者,从更加微观的角度、细致的角度,来谈谈我们对于教育的认识,以及什么是我们真正意义上谈的“创新教育”。

      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教育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如何为中国这样伟大的国家,在面对21世纪的时候培养各式各样、各种技能的人才?对于个人来讲,我们是如何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整个社会中找到他的位置,成就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幸福人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既然谈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先来讲讲我们现在的创新教育所面临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比如说今天21世纪,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思维,是全球化视野,是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论呢?其实是根据我们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与关系得来的。我们可能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不一样,总结来讲,我认为21世纪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一个是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整个世界的发展正在向着知识经济业态去走;第二个特征,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时代。刚才各位嘉宾也谈到了人工智能,谈到了深度学习,谈到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技术在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那么,在技术驱动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如何为了迎接更大的挑战、面对新的技术带来的新社会业态,去培养、鼓励人才?

      第三个特征,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无论是过去的几年,有过一些全球化的声音,还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的这20年,驱动着中国社会发展走向和平、共同富裕的道路,我认为都是全球化的趋势。

      如何从课程架构方面,体现、践行创新教育

      面对这样一个21世纪的三个特征,我们如何去实现创新的教育,培养人呢?我们在微观的操作上来讲,应该说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对于一个学校来讲,课程是一个学校的“发动机”,在任何一个课程体系下,任何一个学校中,如果没有课程,学校就不是学校了;那么在课程架构方面,如何能体现、践行创新教育呢?

      第一个要注意,教育生态的一个特征就是创新性、多样性。我们要给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丰富的选择。他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学习的能力、兴趣爱好、人生规划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办好一个创新教育,一定要有广泛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是开放、包容、多样化的,涵盖了不同的学科,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使得他们能在丰富、多样化、开放的课程体系下,获得健康的成长。

      第二个,是跨学科的学习。我们经常见到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是把学科分成了不同的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等,都是用学科边界来定义我们的学习模式。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创新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比如说过去十几年之间听到比较多的“PBL”——以研究学科为形式的一种学习,这样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教学,以及学校的环境都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第三个,就是课程的框架。我们看一下几大主流的课程,它们都在向着一种探究式学习、创新式学习的模式发展。

      比如说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AP课程,实际上是有三十几种课程在供大家学习。在过去几年里,它发展得越来越成体系化,并创造性地提出一种“Capstone Diploma”的概念——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做学科学习的同时,也要知道如何从事研究,如何独立学习,如何综合性学习。

      还比如说IBDP课程,它在更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核心课程”的概念,学生不仅要学好六大学科课程,还要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比如说学生经过两年学习,要完成四千到五千字的独立报告;比如说学生要学习“知识论”,不仅仅学习知识是什么,更多要知道知识从哪里来的。

      还有更大的一个课程体系,全世界每年几百万人在参加学习的IGCSE&A-Level课程,它会让学生们在比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开始进入学习的探讨。它还在经历了将近8、9年时间的改革过程中,发展出了除了学习课程之外的50多门不同的学科,更多地推出了全球展望以及研究性学习。IGCSE体系,会在10、11年级的时候,引进IPO、EPQ的概念,实际上相当于在中国的高一高二阶段,让孩子除了学科学习之外,更多地去探讨研究性学习,探讨如何从科学原创的角度去学习,去走这么一段创新的过程。

      第四个方面,我们看到,我们讲的跨学术学科的学习,也就是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知识竞赛,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课程,比如说美国的数学竞赛、物理竞赛,英皇家的化学竞赛、生物竞赛,还有加拿大的各项竞赛等等。不同竞赛本身也是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对学校也是一种学习的挑战和激发。

      所以我觉得,跨学科的学习,是不依赖于任何课程体系的学习,也是课程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了这样一种完整、多样化、开放丰富的课程体系之后,我们要做的教育,就是如何去实现它。首先,举个例子,比如EPQ/IPQ。从十年级开始,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要学会学习,还要整理思考他的论文大纲是什么,也就是说他要知道自己如何从事研究、查阅文献,实现自己的研究性报告,提交自己的报告;在提交过程中,他不仅要有书面的提交,而且要和我今天一样,给他的同学、导师去展示他研究的成果。这样一个流程,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工程师、科学家是如何开创他原创性的工作的。

      那么,学校如何帮助学生可以真正实现EPQ/IPQ?我们需要在学校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数据库和文献集,分配专门的老师,一定要有专业对口、对于自己的专业研究有所了解的导师,去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想做的研究,寻找具体的问题和方向……这些问题本身,包括理论方法、研究方式,用什么样的工具、技术手段从事研究。有了这样一些基础之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做背景调查,培养学生懂得一种学术的诚信,懂得承认自己的工作,是建立在他人工作基础之上的——我们的学术诚信,应该是从中小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让他们懂得研究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告诉他们如何分析、讨论问题,如何形成自己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有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了解作为未来的科学家、创新人才,要走过怎样的道路。

      我再举一个例子,讲讲融合性跨学科学习。什么是跨学科学习?就是每个方面都不是单一学科的,比如说立在这里的一把伞,它是一个使用工具,防雨、防风、防太阳。那么要做一把合理的伞,本身就包含很多的知识,比如数学方面,一把伞如何折叠起来使得它的折叠空间可以最小,打开之后有更大更合理的的伞面,其中包含的数学逻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我过去在日本工作、生活过,日本小朋友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就是折纸。其实折纸是包含很多数学内容的,甚至很实用的。比如说我们发射的神州13号,其中的太阳能翻板折叠,我们希望这个翻板折叠能占有最小空间,翻开之后有最大的面积能接触到太阳光,那么这是用一种几何图像来展开的;还涉及到物理知识,比如说它的伞骨、它的材料、力量强度,可不可以支撑这把伞在防风时,不至于伞面被吹飞;还有工程学知识,比如说我们在展开、收起来的时候,伞骨需要配置多少,才能有这样的效果,这些都回归到工程学问题上了;另外,伞面需要防紫外线、防雨、防风,那么材料是如何设计出来的,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为什么这个材料可以实现这些功能……最后当我们需要大量生产的时候,如何用低成本来方便消费者,这又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了。可见,我们设计一把伞,都会涵盖到各个方面的学科。

      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去做研究学习的过程,都是在进行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从我们的生活中间,非常现实的课题中,去找到一些很有益的方向。

      讲个高大上一点的,比如说自动驾驶,这是一个目前正在尝试甚至在实施的高科技项目。为什么可以实现自动驾驶?首先是一个物理的问题,我们要有激光雷达,激光技术可以告诉我们如何探测障碍物,如何知道空间的距离;同时它也是一个工程的问题,我们用机械、电子设备去驱动它行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技术整合;当然还有数学问题,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路径,从A点到B点的不同道路,哪条是最短的,最方便,最直接的,可以省时、省能源?当然也是一个人工智能的问题,我们如何判断各种障碍物,如何确保行程安全……所以跨学科学习这个特点,如何给我们带来创新教育,其实是体现在很多具体问题上的。

      创新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师资

      讲到课程实施,我们就要讲到师资。因为实现课程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教师队伍。

      教师方面我想讲三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理念和方法。比如说,我们不仅仅教会学生是什么,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为什么,而且如何得来的,不仅仅知道WHAT,还要知道WHY和HOW。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理念、整个上课的方针上,要发生一些具体的改变,要适合现代教育、创新教育这样的一个挑战。

      第二个方面,是评价方式。教育体系是开放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实教育评价只针对于我们的教育结果,比如“高考指挥棒”,在今天而言,只是考试教育评价中的一个方面。综合性来讲,考试是我们通常意义讲的结构性评价,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过程性的评价,我们要知道学生在平时过程中是如何完成过程性学习的,还有更多的创新效率体现在成长性的评价上,以及探究和反思性的评价上,这个可能不太好量化,但我们要引进多元化、不同内容的评价,引导我们学生,引导我们的办学走向创新的道路,用评价主导我们整个教学。

      再就是我们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如果我们老师自己都没有经历过科学发明的过程,都不是经历过创造过程的人,我想是很难把学生培养起来的。所以,在我们学校里大概有15%以上的老师具有博士以上的学位,尤其是数学、物理跨学科的老师,老师本身是经历过科学原创过程的,老师还具有不同的国家、工作学习的背景,他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多元化的,同时有跨学科的知识。因为现在的学习更重要的在于,如何通过老师一线实践帮助我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所以要通过我们对于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以及对于我们的老师的选拔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去引导和实现好我们的创新教育。

      要实现创新教育学校的硬件配置至关重要

      第三个方面,我想就是学校的硬件配置,整个学校有没有能力提供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学校里体会到整个创新教育的过程,真正为他们今后成长为一个创新人才而铺平道路。

      比如说实验课,很多实验课只是纸上谈兵,但我们希望的是实验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不要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上体验一下,比如说学校有激光实验室、科创实验室、3D打印……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

      还有创新不仅仅是科学,还包括艺术,音乐、艺术、表演类的,学校要能让这些学生可以有广泛的教育资源,我们的老师也有更多的资源去培养、引导我们学生走向创新的学习。

      另外,学校会通过我们的各种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使得我们学生对“创新”能有美好的学习体验。

      培养创新人才,永远是我们教育目前层面的主旋律,也是现在教育所面临的大挑战。这里,我也想送大家一句话,我想好的学习是奋斗出来的,好的人才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创新学习的过程,是把学习作为生活方式,作为一种人生最高追求的模式。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毛克非先生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为大家分享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以及实现途径的分析,希望能够给在教育路上充满困惑的家长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以上就是有关于第四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演讲嘉宾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点击下方咨询入口,远播老师会第一时间致电为您答疑解惑!
    第四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
    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
    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家长有问必答
    学校咨询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武汉站 2025.03.08 武汉洪山宾馆•2楼楚律厅(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号) 预约报名
    苏州站 2025.03.08 苏州凯悦酒店▪1楼大宴会厅(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华池街88号 ) 预约报名
    南京站 2025.03.15 南京希尔顿酒店•3楼颂庭宴会2/3厅(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 100 号) 预约报名
    南昌站 2025.03.22 南昌香格里拉大酒店•1楼南昌厅(南昌红谷滩新区翠林路669号) 预约报名
    宁波站 2025.03.22 宁波威斯汀酒店 · 四楼水晶厅2+3(宁波市海曙区日新街75号) 预约报名
    深圳站 2025.03.29 大中华喜来登酒店6楼西翼汉厅(福田区福华1路1号) 预约报名
    佛山站 2025.03.29 佛山万豪酒店5楼翰林湖厅(佛山市南海区海八东路38号) 预约报名
    贵阳站 2025.03.29 贵阳凯宾斯基大酒店 3层贵阳厅(贵阳市南明区护国路68号)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5.04.12 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10楼大宴会厅 (上海长宁区长宁路1018号) 预约报名
    义乌站 2025.04.12 义乌香格里拉大酒店 ·3F新光厅/大宴会厅A(义乌市福田路6-8号)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5.03.01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楼上海大宴会厅(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 预约报名
    青岛站 2025.03.01 青岛富力艾美酒店五层大宴会厅(青岛市市北区延吉路112号) 预约报名
    北京站 2025.03.08 北京四季酒店5层大宴会厅(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 预约报名
    杭州站 2025.03.08 杭州君悦酒店•B2大宴会厅(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路28号) 预约报名
    深圳站 2025.03.09 大中华喜来登酒店6楼宴会厅(深圳市福田区福华1路1号) 预约报名
    广州站 2025.03.15 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2楼宴会厅(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兴安路3号) 预约报名
    杭州站 2025.09.13 待定 预约报名
    上海站 2025.11.01 待定 预约报名

    标签:

    预约探校
    学校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此外,提醒您特别注意,本页面下的学校信息为公开渠道获取并在此展示,并不代表我们与此学校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
    预约探校
    预约咨询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隐私政策》
    为了更好地为您提供选校咨询、生涯规划、留学、背提、移民、研学服务,我们将收集您的上述信息。若您同意且理解,上述信息将用于本公司为您进行后期回访,从而定制更为贴心的服务。关于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详见 《用户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