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 减”一周年后,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观都进行了一轮全新涤荡。
教育生态迎来迭代的同时,我们发现,减不掉的是对子女教育的紧张感。
没有了作业、考试、课后培训,中高考的拼分和留学申请的竞争却愈发激烈。
拿今年北京中考来说,660分满分,655分以上的学生达877人。
一方面,学校要做到与减负的目标和价值相一致,有效执行政策。
另一方面,学校不能减掉教育质量,要让孩子学到更多“真东西”。
于是,具备高质量教学功能的学校进一步凸显了出来。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提升课后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成为很多民办学校的发展重点。
对于学校而言,“双 减”政策意味着另一个方向的“双增”:增效率,增效果。
比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将培养“解题能力”转换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英国数学家沃尔夫拉姆认为,“现在电脑已经完全胜任计算的工作,可是我们的教育仍然把80%的时间用在练习计算上面”。
事实上许多欧美国家的考试都允许使用计算器、可以查阅计算公式。学生可以利用工具和高等思维,增强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当然,我们这里提到的:“增效率”、“增效果”不仅仅指代数学学科,而是更宽泛意义上针对孩子的整体学习系统。
一年的大洗牌里,很多顺利过渡并提交出色答卷的民办学校陆续涌现,成为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的排头兵。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是如何落实“双增”的呢?
上海民办光华中学陈河清校长认为,学校实现“双增”,需要用到三种思维方式:产品思维、设计思维和增长思维。
01产品思维
学校的课程就是学校的产品,民办和公办的课程必须有所差异,如何在课程的产品门类上打造自身的特色,是学校建设的底层逻辑。
很多民办学校选修类的课程多达几十门,涉及到艺术类、体育类、音乐类、学术类等,并且设立相应评估机制,给孩子们展示的平台。
把孩子们推到艺术舞台上,可以让孩子感知到,在学术上他不一定是非常优异的,但是在艺术、体育、社会活动上,他有自己的专长。这比“洗脑式”地强调告诉他“学术不好没关系”有用得多。
课内研学方面,提供人文课程。陈河清校长提到,自己带过的孩子们都走过很多地方,比如课本里描述的百草园、三味书屋、浦口火车站等,学校曾结合这些内容发起行程,领孩子们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今疫情原因,孩子们不能出远门,如何在有限条件内让孩子们感受人文,将课本里的知识立体化,是对学校的考验。
总之,如果将学校课程定位在产品设计的角度上,学生就是学校的客户,需要让其有所收获,有愉快的体验感。
02设计思维
在一次全校家长会上,左边坐家长,右边坐同学。陈河清校长问道:“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请举手。”家长纷纷举手。
接下来她又问:“同学们,觉得爸爸妈妈认为你是最棒的,请举手。”几乎无人举手。
因为在亲子的相处中,父母无意识的牢骚和抱怨,让孩子们都觉得爸爸妈妈不认可自己。
很多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反应,都由冰山之下的情绪操控,无法提供有效赋能。
如何设计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分钟,为他做有效赋能,最终有所产出呢?
陈河清校长对此深有感触,每次开学的时候,她会亲自跟学生问好,说这一学期你要加油。而且学生入校门前会收到一个红包,里面不是钱,而是对每个人的寄语。
她支持学校设计了“520”节日,也作为“班主任节”,以此让大家有机会对班主任表达感恩与感谢,记住老师们的付出,从而为学生提供精神赋能。
在这样的设计思维引导下,将学校打造成有能量的教育场。
家长也要认识到这一点,配合学校的脚步。比如在学校举办舞台show时,现场的爸爸妈妈不要过于在意孩子表演得好不好。家长看向孩子的笑容,是给予孩子的鼓励,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03增长思维
陈河清校长认为,如果上学成为了父母要特别担心的事情,实在是不可思议。
她希望未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进一步区分开,把孩子上学的事情交给学校。
怎么能让家长更多地去享受生活,拥有跟孩子在一起的亲子时光呢?如果周末的时候,家庭成员其乐融融,一起聊聊天,去户外活动,或者跟朋友聚会,将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建设。
这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落地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具备增长思维,也就是增长服务意识。
第 一,明确服务对象。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一定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开展工作。孩子是原生态的,要保留原来的自己,不断发现自己,找到兴趣和优势。
其次,做好服务连贯性。
比如在治安动荡、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孩子的成材率相对较低。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转学,或者父母举棋不定,数次变更孩子的教育轨道,他的成长就不具备连贯性了。除去一些特殊情况,我们更提倡孩子能够拥有一以贯之的教育规划。
对孩子未来有比较明确打算的家长,可以考虑预备班到高中阶段的一贯制学校。
再者,提供服务信赖指数。
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各类大型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都创建了APP,一对一和家长聊孩子的情况,详细沟通当前阶段孩子的优势,哪里需要加强。增强家校互通和协作意识。
“双 减”后的家长们为孩子择校时,更需要把握哪些条件呢?陈河清校长提出她认为办学最重要的16字方针,供大家参考。
1、学术先行
对一所民办学校而言,没有学术就没有出路。尤其是到了初中高阶段,扎实的学术能力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2、文化自信
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学校有义务让孩子意识到,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求学,使用哪种语言交流,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
中国特色不能丢。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魅力,属于一定意义上的反向输出,推动中国教育国际化。
3、教育博雅
初中阶段的学术课程是在为高中的选方向和专业做铺垫,建议初中广泛涉猎选修课程。让孩子从了解到热爱、专长、专精,是博雅的意义所在。
4、校园幸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生的认可是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来源。所谓校园幸福感,需要一所学校的所有教职人员共同努力。
陈河清校长提到,有一次,一个八年级的女孩散着头发走到她面向,她问:“为什么不把辫子扎起来呢?”女孩回答说皮筋掉了。
她顺手给了女孩一根。几个月后,她才从女孩妈妈的口中得知,孩子拿了皮筋之后一直不舍得用,每天放在枕头边上,说这是校长给的牛皮筋,别人都没有的。
这就是建设校园幸福的重要性。你永远无法想象,你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以及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第五届IEIC大会预约通道
5年时光荏苒,教育初心如一。2022年度远播教育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将于10月22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3F(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盛大举办!
届时众多上海国际化学校、周边浙江、江苏热门国际学校以及留学等教育机构都将齐聚,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国际本科留学等全阶段。另外将集聚海内外专家、学者等嘉宾,以国际视野探讨教育话题,共话未来教育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