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可以从两种关系入手:第 一,我们所创设的环境和孩子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第二,我们作为成人,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们要在这四个方面予以关注,让孩子的内驱力自然生长:第 一,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第二,让阅读之灯照亮孩子的未来;第三,给予孩子身心的自由;第四,陪孩子运动起来,用自然和体育让孩子变得自律。
——摘自第五届IEIC大会卢慧文女士分享
10月22日,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大会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女士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创新教育,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的分享,她从当下家长们的困惑入手,直击当下孩子成长缺乏内驱动力的痛点,并提出了切实而有效的解决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内容!
图 | 卢慧文女士 IEIC现场分享
*为方便阅读,下文以第 一人称视角陈述。
人的内驱力从何而来?
今年国庆长假的时候,2022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佩博,他完成了第 一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为人类进化的研究向前推进了很大一步。
对此,有一个家长朋友就问我:“科学家都可以研究3万年之前的人类基因了,为什么不能研究一下孩子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哪一个时间点上‘开花’呢?”
这个问题可能真实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在教育行业中从事多年的校长、老师们也会经常思考,不同学生身上的启发点到底在哪里?我们怎么样去开启它,才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内驱力,推动他们到达我们想要的目的地?
虽然这些问题并没有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仍然会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人的内驱力从何而来?其实有很多的科学研究。
一方面是来自我们对于生命、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兴趣,天生对某一种事情的热爱和追寻——这是一种天生存在的、需要真正开启的天赋,将原来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动力提升为有意义有目标的使命。
图源 | 卢慧文女士 IEIC分享PPT
今天很多嘉宾都或多或少地分享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在我看来,只有真正用合适的方法、在恰当的时机中、赋予合适的意义,才会对孩子产生真正的影响。
这样意义的赋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意识地在做,问题在于究竟哪一种做法,才更行之有效?有专家说,把孩子的内驱力看成一颗种子,种子本身就有一种成长爆破的内在能力,我们只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土壤、养分,它就可以自觉地成长。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观察、施加合适的影响,从而帮助它破土而出。
怎样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从我日常的工作和观察中,我发现可以先从两种关系入手:第 一,我们所创设的环境和孩子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第二,我们作为成人,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切可能性的开始,也是我们对孩子施加影响的通道和平台。
图源 | 卢慧文女士 IEIC分享PPT
从环境的角度,我们所说的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现在的家庭环境至少在物质上面都有一个好的创设,除此之外,更和谐的家庭氛围、更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都是每一个家庭需要探索的。
另外,学校环境也尤为重要。当孩子们走进学校,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让他感受到这个环境对他的欢迎,学校需要提供各种设施、服务、信息......让孩子能真正喜欢这里。
比如图书馆。现在的图书馆是学生们多元化学习资源的主要来源,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他的兴趣热爱,更便捷地和他的同伴分享学习收获。
还有学科教室。每一种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果孩子能够在不同特点的学科环境当中去探索知识,对他而言是更有价值的。
许多学校在基础设施之余,还有更高一级的呈现。我们说“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更多的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展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已经完善或者还没有完善的作品,可以看到低年级小朋友和高年级小朋友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到不同的主题下,孩子们风格各异的活动......这些都是校园环境和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的体现。
图源 | 卢慧文女士 IEIC分享PPT
因此,对于校园环境而言,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进入到学校中时,我们能否看到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才会更多元、更丰富。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主要是家长和老师两类人群。
我曾经和一个家长沟通,他说自己羡慕老师,“孩子一旦进入小学,老师的话就像圣旨一样,老师对他能够产生影响。”但我们老师也很羡慕家长,因为在课堂里面,每一个老师基本上都要面对几十个孩子,家长只要面对1、2个孩子,对个体的关注度更高。
而且,老师每天可能就8小时的工作时间,其他时间都需要家长来督促、关注孩子。因此,只有当家长和老师相互携手、共同合作,才有可能为孩子打造一个他和成年人之间更良好的互动关系。
我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 一任老师,但家长和老师的作用还是不一样的。
家长更多的是用言传身教的方法引领孩子成长;而老师则主要在学业规划、规划指导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学科知识当中帮他们打通学习障碍,用专业的眼光挖掘孩子们的兴趣和热爱。这两种力量都缺一不可,合力之下才有机会打开孩子们身上的小开关,促进他们的内驱力。
关注四个方面
让孩子的内驱力自然生长
在这里,我分享几点建议。
第 一,我们一直在说要对孩子施加一些压力或者力量,可事实证明,对于孩子更大的触动,是师长的自我成长。
有一次我在全教会上问在场的老师:
“在座多少人学过三元一次方程?”所有人都举手了。
“有多少人在过去的实践中用过三元一次方程?”只有数学老师举手。
“有多少人在校外运用过三元一次方程?”没有人举手。
“既然三元一次方程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可以不可以把它从课堂当中删除呢?”大家说不可以,因为三元一次方程在初中阶段打下基础是为后面的解析几何和线性代数打基础,它是一种逻辑的思维。
然后我就问了,“既然这个是它的意义,你在课堂中有没有引导孩子们寻找三元一次方程的意义?还是说只是不断地解题?”
有个老师回答说,他在课堂中跟孩子们谈论了这个问题,他说“老师之前没有想过三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在一次会议当中听到了这样的说法后,我现在要做出这样的改变。”
而正是这样一次在同学们面前小小的自我陈述,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他们也开始主动谈论自己的问题,和老师一起沟通解决,不断进步了。
可见,当老师或者家长自我成长,孩子们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步和成长。
其次,让阅读之灯照亮孩子的未来。在学校里,我们一直在推动老师和学生做跨界阅读,在孩子们年龄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书籍,让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等到孩子长大了,我们再通过深度的沟通和对话,找出他们的薄弱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我有一个学生入读了牛津大学的政治经济哲学专业。他在跟我交流的过程中,就曾表示,正是跨界阅读、深度沟通的方式,激发了他对于哲学的热爱。
第三,大自然是孕育孩子创造力最 好的地方。在我看来,家长带孩子们出去旅行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去人气景点,与其人挤人,不如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自然,因此身心自由的孩子才能够更自觉。
最 后一点,自然和体育让孩子自律且自由。很多家长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跨界阅读、深度沟通、自然旅游,那么至少,可以让孩子多去运动。
我有一个学生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最勇敢的高尔夫球手是谁吗?”然后他和我分享了一个美国高尔夫球选手的故事,这名选手在12岁和28岁这两个时间点都经历了一次心脏移植手术,但是他现在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比赛上。
孩子跟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看到他眼睛是亮晶晶的。或许他未来不会去打高尔夫,但是他会始终记得这个故事,从而在他的生命中寻找能让自己同样勇敢的事业。
图源 | 卢慧文女士 IEIC分享PPT
卢慧文女士的分享让大家回味无穷,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
在演讲结束后,卢慧文女士还接受了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文汇报、人民网视频、网易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搜狐网、网易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新华网、中新网、上海热线教育频道等多家纸媒、网媒的采访,从自身多年的办学经验出发,分享了她对于创新教育、课程选择方面的见解!
▲卢慧文女士 IEIC大会 媒体采访
教育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概念,都需要回归它的本质,帮助我们的孩子进行身心的成长。
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除了课程的搭建、课堂的教学,更需要注重环境创设、文化引领、家校沟通,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多数协和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都会通过双语言、双文化、双通道的方式,为孩子搭建未来发展的多种路径。在高中阶段,根据每个孩子的留学目标以及各自的学习习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