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是一个家庭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父母,无不想要为孩子谋个好未来。然而,在这个“鸡血”与“躺平”交错上演、教育新政接连出台的时代,很多家长却陷入了比以往更焦虑的困局。
入学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如何能让孩子杀出重围、脱颖而出?
在我曾为孩子升学难题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名投身国际教育行业十几年的工作者兼孩子母亲,却对我说:
“其实我们真的不必那么焦虑。”
她就是远播教育平台事业部总经理,白雪女士。因为热爱,自大学毕业后白雪就投身教育事业,更在成为母亲后,孜孜不倦地为中国家庭寻找着适应于当下的教育出路,寻找她心中对“好的教育”的答案。
▲白雪女士在工作中
令人惊叹的是,为了能与孩子共同成长,同时对国际教育形势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位在旁人眼中已然是人生赢家的妈妈,仍不满足于此,在工作百忙之余,还挤出时间攻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卓越服务EMBA。
或许有妈妈会感到不可思议,在家里应付一个孩子就已经鸡飞狗跳了,又如何能做到平衡事业、家庭两不误的情况下,还有精力去保持自我提升?
其实,熟悉白雪女士的人都知道,除了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能让她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之间保持游刃有余,核心就在于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让她对孩子的教育能始终秉持客观的态度、平和的心态,不焦虑,自然万事都能水到渠成,甚至她还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不少中欧校友圈里的焦虑父母解决难题。
▲白雪女士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EMBA
近日,我有幸和白雪女士做了一番深度交流,聆听了一番她对中国家庭的现状、家长焦虑根源的分析,果然是一针见血,不仅问题看得透彻,应对方法也是对症下药,既解近忧也有远虑。
下面,我将白雪女士的经验之谈和行业洞悉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或许能给徘徊在升学路上的你带来启发。
*为方便阅读,下文以第 一视角陈述。
01 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从何而来?
中国的家长们,面对孩子的升学问题总是十分焦虑。他们的焦虑从何而来?
通过多年来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家庭问题,结合当下时代形势,我总结出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国内教育资源贫瘠
中国的教育资源放到整个世界来说,还是比较贫瘠的。2023QS世界大学排名中,前十位的几乎都是英美的大学。前百位大学里,美国占了26所,中国大陆仅有6所: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浙大和中科大。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Top 10 图 | QS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中考的竞争十分激烈。中国初 升 高毛录取率为56.8%,高升本毛录取率为52.1%,历经中高考这二轮筛选,只有约29.5%的学生能顺利进入本科就读,历年985大学在各省的录取率基本在1-6%。
未来人才的全球化竞争激烈
未来人才将是全球化的竞争,尤其是AI时代的来临,给行业和职业都带来巨大影响。在未来的5-10年,简单性、操作性、程序性的工作都将为AI所取代。
更严峻的是,据麦肯锡报告,随着科技的进步,2030年全球大概有3.75亿人口面临重新就业,其中有1亿人在中国。这给中国家长对孩子未来教育和职业的规划,带来很大的压力。
中国家庭对孩子期望过高
作为父母,都希望给孩子较好的教育。但在选校的过程中,家长难免会拿自己的情况和别人家的做对比,希望能把孩子送入更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资源。事实上,好学校一位难求,热门学校的录取率往往低至1:10甚至更低,在这种盲目逐校的过程中,父母们的焦虑油然而生。
政策和信息量大带来的不确定
近年来,教育政策不断变化,时有新政推出。再加上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来源广而杂,让家长时刻担心自己对信息的把握度不够,错过报读心仪学校的机会,内心时刻紧绷。在给孩子做规划的时候,面对如此庞杂又多元化的形势,家长的内心又十分“挣扎”,究竟是给孩子走公办还是民办?是直接出国还是先在国内过渡?如何给孩子选到一所好学校?想进的学校要怎么考……各种困惑丛生,焦虑也就随之而来。
02 升学焦虑的整体解决方案
知道了病因,才好对症下药。
既然了解了焦虑产生的根源,那么解决焦虑的方法也就有了。
熟知教育路径
一个孩子的升学有两个重要阶段:幼儿园/小学阶段、初/高中阶段。幼儿园/小学阶段,家长不必太早焦虑,究竟是让孩子今后出国留学还是考体制内大学,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为孩子的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关注、观察孩子有什么样的兴趣、特长。
初/高中阶段,家长要做好升学路径的定位和选择。如果选择体制外路线,求学的目标就定在世界前50/100/300的大学,反推过来就需要对海外大学的申请制度做好充分准备,给孩子良好的英语环境,注重个人亮点的打磨等。
如果选择走高考路线,求学目标就定在国内985/211院校,家长要对统考制升学做好准备,抓住短板,以结果为导向。
对国内教育政策的把握
近年国内出台了不少教育政策,包括公民同招、民办摇号、免试入学等,以及2021年推出的“双 减”落地政策和《家促法》,家长们对这些牵涉到入学、办学的相关政策要做好提前的了解。
设定各阶段学生培养目标
家长们在各个阶段对孩子有一个明晰、合理的培养目标十分重要。幼小阶段,打牢基础知识是关键,不要盲目追风,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兴趣。小初阶段,孩子的心理品质、分析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的提升很关键,同时注重校内课程的学习,进行大量的阅读,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高中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学业水平是重中之重。这段时期,考察孩子有两个硬指标——学业成绩、标化考试,一个软指标——课外活动。
重视家庭教育
升学是一场全家共同的修行。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学业方面的,家庭教育同样不容忽视。2021年《家促法》出台,明确提出了六大内容和九大方法,可以作为家长们在日常教育中的参考依据。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观察孩子的变化,尊重孩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的目标和方法。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举“全村之力”。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教育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两者之间要做好“家校共育”。
做好升学规划
如果决定选择走国际教育路线,家长真的不必那么焦虑。国际特色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多元评价体系、多样课程模式、扬长避短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孩子全面素养的打造,为全球培养未来国际化人才。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适合读国际特色学校?
适合读国际特色学校的家庭类型
1、认同国际化教育理念
2、对体制内教育模式不适应
3、希望进入世界前列高等院校
4、从小读双轨制,根据孩子的情况最终决定走体制外
5、孩子无法参加中、高考6、有移民计划的家庭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根据远播《2020国际教育白皮书》数据,有34.5%的家长在入学一年前就开始关注国际特色学校的信息,有18.1%的家长在入学前两年开始考察学校,甚至有15.5%的家长,在孩子入学前3年就开始看学校。可见,如今家长们提前规划的意识越来越强了。
03 中国家长不是缺乏规划意识而是缺乏规划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家长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规划,收集学校的信息。
但在选校的过程中,家长们很容易陷入两大误区:
以为做规划就是选学校
“学校选定了就行,其他的事都可以交给学校”。家长们在选校时总狭隘地以为学校选好了就万事大吉,而忽略了对孩子本身特性的观察。事实上,一切规划都要以孩子为出发点,在了解孩子的情况、自身特色后,再去为孩子做合适的规划,选择学校。
看排名来选学校
在选校时,家长搜得最多的是学校的排名,看这所学校在地方、在全国排第几,却没有好好了解这所学校的特色、教学理念等方面情况。要知道,比规划更重要的是教育过程本身,适合自己的才是较 好的!
那么,该如何为孩子做好规划?
如果将孩子的升学分成四个时期,那么不同时期都有它的规划要点。
01、准备期
对各色国际课程做好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升学政策,确定未来升学路径。
02、申请期
如果决定走国际教育路线,那么在这一时期就要定下留学目的地,找出候选学校进行实地走访,确定学校。
03、入读期
参加心仪学校的入学考试,并关注孩子入学后从体制内切换到体制外的适应情况、学习情况。
04、留学期和学校配合共同为孩子申请做好准备,并注重全方面素养能力的提升。
04 如何为孩子选择国际特色学校
我们统计到,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的国际特色学校有1375所,且每年都有增长。同时,在中国有33万的家庭选择了入读国际特色学校,主要还是因为在国内中高考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希望能让孩子得到更多元化的教育,并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
这就绕不过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为孩子选择学校?
我的建议是,主要看这四个方面:
看学校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考察学校在学生入读期间的培养成果。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体变化、学业成绩的提升,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的重点体现。
看学校的师资情况
校长的背景、师资水平、中外教比例等都是考察学校师资情况的重要指标,还要看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和孩子的性格所契合。
看学校的课程体系
了解学校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课程后的幸福感。
看学校的校园
建设要看学校在校园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包括办学资质、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和资源以及家校互动的情况。
孩子的升学路上,家长视野宽阔、提早规划、心态稳定,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序、健康、全面。
借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校长的一句话,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