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落实发展,是国际教育在今后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所在。解决身份的合法性,解决课程的合规性,才能让我们行稳致远。
——郭云峰 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专题报告
从2021年,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以来,大湾区不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深圳作为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代表,国际教育发展现状如何?国际学校与京沪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未来发展需求是什么?对此,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郭云峰先生在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平行论坛上,带来专题分享。
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郭云峰 | 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平行论坛专题报告
*为方便阅读,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今天是以深圳市民办国际化特色学校认证标准制定专家组的组长和深圳市民办国际化特色学校评估体系制定专家组的组长身份,给大家带来一些国际教育的相关信息,分享一些我看到的、想到的和尚未解决掉的问题。
深圳国际学校发展现状
我们先来说说国际学校的总体情况。根据《中国国际化学校调研白皮书》,全国一共有1242所国际学校/国际部(国际班)。
按国际学校数量分布,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位列前五,国际学校最少的是青海,只有2所。
在1214所学校里,拿到了全国各类授权认证的国际化学校共970所,其中:民办国际化学校的占比高达75%;公办学校国际部(班)占比为9%;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占比为16%。
我们再来看看深圳及其他一线城市国际学校的起步时间。
20世纪70年代,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的创办,标志着北京国际教育开启新篇章;1980年,深圳蛇口国际学校SIS正式落成;1912年,美国领事馆创办上海美国学校(SAS)。
可以看出,深圳的国际学校起步较早。截至2024年,深圳市国际学校数量为68所,位列全国第三。学校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公办国际部。这类学校基本上处于领军地位,包括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龙城高级中学国际部、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等。体量一般不会很大,大概每届有2-3个班级,孩子们是以极高的标准招进去的,所以这些孩子的起点很好,出口的结果也非常棒。
第二类,民办国际学校。比如万科梅沙书院、深圳市博纳学校、深圳市为明学校、南山枫叶学校等,包括我们学校(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这类学校是综合性学校里的国际高中,或者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
第三类,外籍子女学校。目前深圳共有12所,大家比较熟知的有贝赛思、哈罗等。这些学校里,体量大的大约有1300人,体量最小的只有70人左右。
第四类,其他。以深国交为代表,以及深圳预科学院、新哲文院、瑞得福等国际高中。还有一些考试和培训机构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学段分布来看,深圳国际学校的高中段占比较为突出,达83.8%。
图源 | 郭云峰先生PPT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阶段占比近30%,说明深圳家长对于孩子选择国际教育路线有着旺盛的需求。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段的需求都是真实存在的。
从课程结构来看,68所学校里,A-level课程是深圳地区的主流。这可能受当地文化的影响,也和当地学生的适配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A-level课程:38所
DSE课程:25所
IB课程:13所
AP课程:22所
其他课程:4所
图源 | 郭云峰先生PPT分享(注:由于某些国际学校开设多门课程,此处数据有重合)
深圳国际学校与京沪广的对比分析
根据2024福布斯中国国际化学校年度评选结果,在全国的国际学校中,上海共有30所学校上榜,引领全国;北京以23所数量拿下亚军,紧随其后;广州6所、深圳6所,排名并列第三。
深圳国际学校上榜数量与上海、北京相比差距比较悬殊,只占上海的五分之一,北京的四分之一。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北京展现出其雄厚的学术资源和深厚的教育传统,尤其是北京的公办国际整体实力相当突出;
2、上海立足城市国际化优势,凸显了在国际化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3、广州入选的学校不多,缺乏特别突出的品牌;
4、深圳上榜的学校也不多,但其国际化教育的发展速度比较瞩目。
总体来说,深圳和广州正在凭借着独特的城市发展背景和国际化氛围,呈现快速提升的趋势,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头部突出
“头部突出”是深圳地区国际学校最明显的特点,以深圳国际交流书院、贝赛思等学校为代表。整体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加剧了“两极分化”现象,很多家庭在择校时面临“顶 尖难入,次优不选”的困境。
比如,如果孩子的成绩在中等以上,很多家长会期待孩子入读公办高中的国际班;如果孩子的成绩比较拔尖,则希望能够被深国交等一梯队学校选中。而从幼儿园就坚定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家长,会想办法进贝赛思一类的学校。这些都导致了腰部学校招生比较困难,需要另寻出路。
二、A-level为王
课程方面,在北上被热捧的IB课程,却在深圳“遇冷”,而A-Level课程因其学术导向明确,与中国教育体系有共通之处,更易于学校在短时间内掌握教学精髓,实现高分目标,倍受深圳家长与学生的青睐。
三、认证完善
与全国认证数据相比,深圳市国际学校的认证率(获得认证的国际学校数量/深圳市国际学校总数)大部分较高于全国数据。
四、港籍课程需求明显
深圳由于位于大湾区战略核心,毗邻香港,辐射东莞、惠州、中山等地,地理位置优越,港籍学生生源基础良好,从而对于港籍可选择的课程类别课程需求旺盛,如:港澳台联考课程、香港DSE课程。
2024年深圳中招一共新增了9所港澳方向课程的学校审批,3所是公办学校,6所是民办学校。其中,有7所是DSE方向,2所是港澳台联考方向。
我所在的学校2019年就开设了港澳台联考项目,第一年只招了27名学生,但今年招了215名学生,而且普遍划线分数很高。很多家长会把这个方向作为新的选择切口。
深圳的国际教育需求与方向
目前,深圳每一年的中招人数都以超过20%的比例,向上快速增加。2023年深圳参加中考人数是11.2万人,2024年上涨到13.5万人。
这13.5万人里,共有9.4万人上岸,录取比例为71%。其中,6.8万人去了公办高中,2.6万人去了民办高中。
而其中选择国际教育方向的人数大概占总录取人数的11%,约为4000-5000人。
未来,深圳对于国际教育的需求将持续扩大。2024年深圳新增6所国际化学校,增量显著,和北京同列全国第 一。
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深入思考学校的发展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作为国际化特色学校,我们需要共同完成这样的使命,这是毫无异议的。
学校要明确如何面对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声音,克服问题与困难,并坚定地走下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找到发展亮点与特色道路。
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落实发展,是国际教育在今后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所在。解决身份的合法性,解决课程的合规性,才能让我们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