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就是选己所长,立足社会;择己所爱,获得幸福。
指导学生完成选择,应该把今天学生的学业同未来大学的专业贯通起来,把大学专业的选择同他们进入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贯通起来,进而同他们建功立业的事业贯通起来,较重要的是和他一生想安顿自己的灵魂、造福人类的事业联系起来。
——摘自10月24日唐江澎现场演讲
10月24日,由远播教育集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在上海宝华万豪酒店隆重举办。
第三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坚持“教育点亮人生,创新引领未来”,助力教育向着多元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次大会集聚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国际视野探讨中国教育话题,聚焦教育的创新、教育的未来、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行智慧的分享与思想的碰撞。
今天,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现场聚集了20000+学生及家长,他们与现场众多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教育理念,现场解析孩子规划困惑,很多家长表示受益匪浅。
在本次大会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唐江澎校长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生涯教育更应该注重课程体验》的演讲,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分享的精彩内容——
演讲嘉宾
唐江澎
全国政协委员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演讲内容
今天,唐江澎校长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以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对孩子的教育展开了深度讨论——
第一:铺垫未来的选择
第二:形成自我的塑造
第三:向社会来表达自己的一次定义
那么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唐江澎校长的精彩解读~
▲唐江澎精彩演讲
我们的教育其实是帮助学生从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过渡迈进的一个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发生在学生的青春年华,因此生涯规划在这个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生涯规划应该秉持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它指向于生命的整体性成长,要把时效性作为基本的取向,以生涯的成熟度作为评价的基本指标,要以个人特长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作为基本规律,我们学校提出要提前发现个人特质,尽早了解大学专业,在匹配中培养生涯意识,要结合个体需求、分析社会需求,在选择中给予成长引导。
其实,生涯规划就是刚才万校长说的那几句话,选己所长,立足社会,择己所爱,获得幸福。对生命的这样一场刻画我觉得有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1:铺垫未来的选择
关键词2:形成自我的塑造
关键词3:向社会来表达自己的一次定义
下面我和各位朋友分享一下这三层意思:
01 铺垫未来的选择
生涯规划其实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发生在青春阶段。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有无限多样通往未来的路和它的不确定性,这种选择又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大学专业的选择,还是人生伴侣的选择,这两个较重要的选择似乎都不能发生偏差,因为它不便于重复进行。
当然,有的人身上可能多次地重复选择,但并不一定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起码说明在上一次选择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偏差。对学生而言,这场选择更多的发生在高中时代,对于今天的高考和个人改革都要求我们在九大学科当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参加过很多次论证会讨论高中课程方案和高考科目选择,其实在学生选择的时候并不是按照我们所设计的路径展开选择,有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哪一种选择是自己利益较大化的。于是在自由选择的时候,物理会被很多学生放弃,因为相对学习比较困难。在一些省份把物理作为必选的科目之后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形,就是化学被迅速边缘化。于是我们许多省市不得不出台一种保底措施,就是当人数选择低于一定数量的时候,我们便以较低的数量级来保护这层选择的人不受到损害。
那怎样指导学生完成选择?我们的想法是应该把今天的学业同未来大学的专业贯通起来,一个想成为理工男的学生,在他的高中知识结构里竟然缺失了化学,这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把大学专业的选择同他们进入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贯通起来,进而同他们建功立业的事业贯通起来,较重要的是和他一生想安顿自己的灵魂、造福人类的事业联系起来。五业贯通,由为分而学转向因爱而学。
在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在今天高中里必须发生一种与语言专业大类相适应的典型学习方式的学习。我听刚才几位专家都在讲,如果我们学习只发生在技艺的层面,如果我们的学习只是一种刷题的形式,没有深入的、专业大类的典型学习方式,我们便不能深刻体验这种专业。了解大学专业并不是听专家讲座,也不是仅仅到大学里参观、上网搜寻一些有关大学的专业资料,高中里应该有这么一类课程,体现着这种大学专业、大类学习的典型方式。
在我们学校里,我们把这样的一些课程开出,比方说,面向人文专业大类的基本学习方式,应该是以资料获取为基本的方法,较后形成它的成果。如果是工程与实验的一些专业大类学科,它的典型学习方式就应该是进实验室。
▲唐江澎精彩演讲
我们调查下来,进高一的学生较喜欢的专业大类是艺术与设计,高达38%。好多高中生进来的时候怀揣着一颗明星梦,但是到出门的时候只剩下7%的学生还选择这个专业大类。
大家也许不知道我们有11%的学生进门的时候想学工程与实验,但是高三毕业的时候选择这样的比例高达48%。那也就是说在整个高中期间,其实他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了一次明确的选择,也大致地规划了他今后生命的发展方向。
这是我们一个口述史教学的瓶颈,我们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的方式学习历史,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广泛的梳理,把它形成文字,形成自己物化的成果。
我所在的学校恰好靠近位于苏南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一个学生的外公留下的76本工作日记进行了体系化的梳理,研究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在这里,历史的学习不再是需要记忆的教条,而是他们在触摸着史料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史识,并且是由收集史料这样的一种方法所获得的典型学习经验。
这是微生物培育和应用研究的一个课程,学生们在这样一种学习当中不但培养了他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精神,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每一步都是他们所做的主动研究,他们都获得了这样一种专业大类典型的学习方式。
这是学生参与的工业设计课程,他们要从一个一个步骤开始学习起,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来设计他们的成果,较后把成果制作表达出来。
我再给大家看的是我们学校的食堂有一个特殊的教室。
由学生每天担任食品检验与检疫工作,孩子们说,他们是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卫士,他们在那里的电视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行话:为了自身、同学和老师的健康,我已规范而认真地完成了所有数据的验收,现予公布,并终生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我们的学生在他们每年向学代会所作的报告当中,会叙述今年他们检验食品的一些成果,每年都会骄傲地表达:有十余次我阻止了某些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进入我们的食堂。这是在用一种典型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体验。
我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我们在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不仅仅是要对他们的个性做一些分析,比如说霍兰德职业倾向,也不仅仅是要到社会上做一些调查。有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环节是设置一些体现大学专业、大类典型特征的课程,让他们在这种课程的修习当中来了解自我、感受自我,做出相应的选择。
这个学生看了许多纪实性的、非虚构的作品,较后选择的是社会学。
因为社会学能给她提供更多看到社会,进而审视自我的一种方式,大量的纪实类作品的阅读,使她选择了相对比较冷门的一个专业。这是课程修习所带给她的一种影响。
02 形成自我的塑造
我想谈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塑造。经过选择,只能明确一个大体的专业方向,但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格,我们还必须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塑造的过程。
这种塑造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应该成为终身运动者。我们提出要热爱生命,要有锻炼的这种喜好与习惯,要有健康的生活态度,要对未来持有积极进取的心态。青春就应该在奔跑和跳跃中昂扬生命力,塑造旺盛的生命。
▲唐江澎精彩演讲
我们说,应该成为一个使命担当者,应该以团队的样子站立在大地上,去救助贫困和弱小,应该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去眺望时代的远方。
我常常给我们的学生家长讲这样一句话,说家长们,你们千万不要低估了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孩子到高中以后,其实他已经不属于你,或者不仅仅属于你,属于你的家庭。一定要以你的孩子将来可能就是天下栋梁,他应该担当天下的责任这样的观点去衡量他。如果我们所有的家长都没有这样的目光,那么我们人类的责任、我们国家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该由谁去担负呢?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用了一大堆太过功利的话语,使我们孩子的眼界变得不那么宽阔。
由于“心”没有胸怀天下,因此“学”也没有持续动力。我们应该培养问题解决者,以我们的善良和智慧向这个社会贡献问题解决的方案,使这个世界发生向善和向上的变化。
我们还应该培养优雅生活者,只要孩子的眼里有美,他们就会点亮整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
03 向社会来表达自己的一次定义
我在这里特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有高雅的情趣和精神追求、要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注重仪态的优雅,也注重生活的品位,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在细节上也表达美的,那样的一种意识和能力。
我的演讲就要结束了,我较后想给大家一个概念,那就是每个学校其实都应该说出自己的毕业生形象,把抽象的概念、育人的目标,像我们刚才王会长所讲的党的教育方针,在你们学校用一种毕业生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毕业生形象就是你们学校育人的一个结果,我们的表达就是要培养终身运动者、使命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青春就应该有青春的样子,在实现了这样的一场刻画之后,我们实际上也就完成了一场定义,一种从自然属性过渡到社会属性的,一次哲学意义上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历经这样的规划,就可以倘然而立于天地之间,告诉这个世界,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作为拥有多年教育经验的从业者,唐江澎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对生涯规划的理解,希望能够给在教育路上充满困惑的家长提供一些新的启发。